邓秀新:半生橘梦 情系“三农”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何红卫 乐明凯 字号:【

  2000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在楚地作《橘颂》,认为橘树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以此咏物抒情流传千古。如今,邓秀新和他的团队一起,正在为这南国特有的佳品更加完美而不断奋斗,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个果树学博士,在柑橘种质资源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前沿;他是国家柑橘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足迹遍布主要柑橘产区,被果农誉为“农民的财神”;他先后当选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农民关注的“三农”问题持续发声。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在他与柑橘科研结缘的30多年里,一直情系“三农”,怀揣让中国柑橘产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梦想,对我国柑橘产量和面积位居世界第一、柑橘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产量大幅提升、鲜果周年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帮农民建起一座座“绿色银行”。

  这是一个有着伟大梦想的时代,4月2日,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为邓秀新颁发最高奖项“突出贡献奖”。站在领奖台上,邓秀新说:“感谢这个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伟大时代,让我们生逢其时。柑橘是我国南方乃至世界第一大水果,30年来,我和我的团队秉承老一辈的作风,一直以农民致富和提升柑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己任。”

  带领120年历史的华中农大进入国内一流大学序列

  地处湘粤边界的湖南省宜章县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1961年11月,邓秀新出生在宜章白沙圩乡邝里洞村的农民家庭。幼时上山砍柴时,他经常见到山沟里生长的野橘子,没想到,那时的柑橘记忆成了他结缘至今的研究对象。

  1978年,邓秀新考上湖南农学院园艺系果树学专业,随后又考入华中农大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师从被橘农尊为“中国柑橘之父”的章文才教授。

  章先生生前在90岁高龄时还带着学生到鄂西山区爬坡钻林,手把手地教农民种橘。耳濡目染,章先生“柑橘富民”的心愿落到了邓秀新的肩上。新世纪以来,邓秀新接过恩师的“科技火炬”,带领着科技服务团队穿山越岭,继续指导各地的柑橘产业发展。

  邓秀新毕业后在华中农大留校任教,先后任园艺系主任、副校长等职,他带领团队把国际柑橘研究领域的前沿科技与我国柑橘生产实际相结合,采用细胞工程技术结合分子标记,在育种技术、材料创新、资源评价及品种推广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创造性的工作。在全球率先完成了甜橙基因组序列图谱的绘制与分析,破解了甜橙基因“密码”,研究人员可以锁定甜橙成熟期、色泽、含糖量、产量、抗病性等农艺性状,有利于培养出更好、更健康的品种。

  他们把柑橘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了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柑橘主产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目前,华中农大每年都有200多人在做柑橘研究,其中教授就有20多人,与园艺、资环、机械、食品、经管等多学科交叉,这个规模在世界范围都不多见。在邓秀新看来,这10多年来,园艺学科是和学校一起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2007年12月,46岁的邓秀新在出任华中农大校长半年后,当选为当时最年轻的院士。2008年10月,华中农大110周年校庆,接受记者采访的邓秀新说:“到建校120周年时,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整体水平国内一流,优势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

  10年来,在邓秀新等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华中农大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秉承“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本分,紧紧抓住“服务三农”特色,打造出“围绕一个领军人物,培育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学科,带动一个富民产业”的特色发展模式。2017年,华中农大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生物学、园艺学等5个学科(群)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每年五分之一时间在农村

  华中农大有校领导进班级听开学第一课的传统,2017年开学第一课时,邓秀新给同学们分享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他建议大家要重视实践,真正像马克思当年一样,深入社会、蹲进工厂、走进老百姓,深入实验、深入调研、深入分析,找到学习科研的“金钥匙”。

  邓秀新是这样分享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奔波于田野,实践于农村,对农民有着血浓于水的朴素情感。在他担任大学校长及中国科协副主席等领导岗位后,尽管行政管理、科研教学、项目评选、出国访问等任务更加繁重,但他每年仍要抽出五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农村,与农民、扶贫对象和基层农技员交谈,因为他深知,农民认可的技术才是好技术,农业科研成果最终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和价值。

  我国柑橘几大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三峡库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为此,他走遍了中国南方种植柑橘的主要行政县,柑橘已成为这些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云南玉溪、华宁一带,在他的调查和建议下,建立起我国柑橘早熟蜜柑基地,使我国柑橘从7月中下旬就开始大批上市。

  在他的家乡湖南宜章,他帮助当地建立起数万亩柑橘生产基地,使过去的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

  在江西赣州,30多年来,他每年都会去指导,从引种培育到规模发展,再到今天的产后处理、品牌打造,赣州柑橘每个阶段要考虑的侧重点基本上他都参与了规划建议。如今,赣州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脐橙生产基地,使我国脐橙由进口变成了出口。

  柑橘是湖北省第一大水果,是三峡等库区移民安置的首选产业,他将引进的新品种首先在这里试种。如今,湖北秭归县在甜橙品种的引种、栽培方面,在晚熟品种、脐橙留树保鲜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仅脐橙留树保鲜一项,就使农民在不增加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增收30%以上。

  在湖北恩施州建始县、黄冈市黄梅县等多地贫困乡村,他带领的专家团队“把脉问诊”,送科技下乡,参加“聚力脱贫攻坚五级代表在行动”活动。邓秀新说,作为人大代表,走民间、访民生、听民声、看民心,应是履职尽责的自觉行动。

  邓秀新不仅给农民上课,给大学生上课,还给小学生上课,普及科学及“三农”常识。2017年11月19日,他在国家柑橘育种中心的果树下,为来自武汉市格鲁伯实验小学的30多名小学生们如数家珍地介绍柑橘的种类和特征,在他望向孩子们和柑橘的眼里,满满都是爱。

  让一年四季都有柑橘鲜果上市

  邓秀新团队的研究覆盖了整个柑橘产业链条,从品种引进到品种培育,到新栽培模式的创新,再到产后处理、市场营销,覆盖整个柑橘产业体系。熟悉他的人,更多的时候把他当成一个战略科学家,他为全国柑橘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的指导意见,因其战略眼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备受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赞赏。

  邓秀新认为,农村扶贫一定要务实,农民是最好也是最脆弱的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时,不仅要技术上可行,教农民种好几棵树,而且经济上也要可行。要将技术作为产业的一个要素加以考虑,与观念、市场相结合,形成产业链,老百姓从中得到好处,技术才能持续,从而真正推动我国产业的良性发展。

  作为国家柑橘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邓秀新牵头编制了《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案》,组织行业专家形成了一支从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到产业服务的产业支撑队伍,完成了中国柑橘产业布局的整体规划,有效引导了柑橘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了国内柑橘产业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柑橘供应市场,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并在全国多地柑橘产区综合试验站,为农业主管部门提供供销信息、化解销售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湖北三峡库区,邓秀新从2008年开始,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每年库区蓄水后,冬季从180米到350米之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冰箱,有利于柑橘成熟后自然存放,他于是向当地极力推广晚采技术,并从国外引进培育了新品种“伦晚脐橙”,最终实现该品种最晚可到6月底采摘,与主产区错开上市,种植效益大幅提升,培育了一批产值过亿元的村。而华中农大所在的湖北,已成为国内外品种类型多、连片规模大、病虫害危害轻、鲜果供应期最长、技术领先的柑橘优势产区。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