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探索建立绿色种植制度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6月8日上午,农业农村部就“加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探索建立绿色种植制度”召开新闻通气会。会上,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回答了有关记者的提问。

  记者:构建绿色种植制度既涉及农艺措施,也涉及投入品,如何有力有序地推进?

  曾衍德:绿色种植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多项措施。我们提出,在路径上重点是“轮、休、控”三个字。

  一是“轮”,就是轮作。在同一块土地上,有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际间种植不同的作物,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近些年,选择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地开展轮作试点,重点是推广“一主多辅”的种植模式,“一主”就是实行玉米与大豆轮作,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优质食用大豆供给。“多辅”就是实行玉米与马铃薯、杂粮、饲草、油料等轮作,改变重迎茬,消除轮作障碍,减轻土传病虫害,改善土壤物理和养分结构。

  二是“休”,就是休耕。让利用强度超大的耕地得到休养生息,也让生态得到修复治理。近些年,选择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休耕试点。在两熟区,有实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的,也有实行全年两季休耕的。同时,坚持休耕不是弃耕,更不能废耕,采取种植绿肥以及治理修复等必要的管护措施,确保急用之时用得上、产得出。

  三是“控”,就是控水控肥控药。推行生态种植方式,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控制农业用水,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实现减量增效、环境友好。近些年,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组织方式、技术模式,化肥农药用量降下来了。同时,控制农业用水,推进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和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请问今年工作开展得怎么样?主要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曾衍德: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实施两年来,已在组织方式、技术模式和政策框架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按照中央的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轮作休耕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目前,各项工作进展较好。一是方案已印发。今年3月,农财两部制定印发了2018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细化分区域、分省份的试点任务。二是任务已对接。与15个试点省份逐省对接,将轮作休耕面积分解下去,确保不误农时。三是资金即将下拨。近期,财政部将根据各省承担轮作休耕任务,将补助资金拨付到省。下一步,要加强监督,强化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

  今年是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第三年,要力争在制度化上取得新突破,为常态化实施提供支撑。一是推进机制创新,加快构建轮作休耕组织方式。构建“自上而下”的联动机制,实行中央统筹、省级负责、县级实施,通过三级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构建“由点到面”的推进机制,逐步扩大试点区域和规模,使轮作休耕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种植制度。力争实现“三个全覆盖”,就是对东北地区第四五积温带轮作全覆盖,对供需矛盾突出的大宗作物品种全覆盖,对集中实施区域内的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二是推进集成创新,加快构建轮作休耕技术模式。完善“一主多辅”的轮作模式,实行粮油、粮肥、粮饲等作物的合理轮作,改变作物重迎茬,形成合理的轮作种植制度。完善地下水超采区季节性休耕,实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完善重金属污染区治理式休耕,做到休耕与治理同步推进;完善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季节性或全年性休耕,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保护耕作层。三是推进政策创新,加快构建轮作休耕政策框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种植收益变化,科学确定补助标准,让农民不吃亏、有账算,主动轮、愿意休。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区域轮作休耕,鼓励地方财政因地制宜自主开展轮作休耕,形成中央撬动、地方跟进的有序发展格局。同时,统筹轮作补助与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使农民轮作大豆后,与种植玉米收益基本相当,充分调动农民“米改豆”的积极性。四是推进监管创新,加快构建轮作休耕评价机制。开展监督考核,对照农财两部联合印发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监督考核办法》,对试点省和试点县组织领导、任务落实、政策措施、实施成效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开展卫星遥感核查,跟踪监测轮作区种植作物变化、休耕区养地作物种植情况,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开展耕地质量监测,按照《轮作休耕试点区域耕地质量监测方案》要求,完善监测网点布局,明确监测任务指标,长期定点跟踪轮作休耕区域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变化。开展第三方评估,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轮作休耕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行客观评价,发挥第三方监督作用,为完善政策提供参考。

  记者:种植结构调整涉及种植制度的改变,也涉及农民利益的调整,国家有哪些扶持政策?

  曾衍德:2015年以来,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农业农村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种植结构,聚焦库存压力大的玉米、水稻,重点调减“镰刀弯”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东北寒地井灌稻和长江流域低质低效区籼稻,开展休耕或改种大豆、杂粮、优质饲草等作物。

  由于休耕减少了一季或全年种植收入,轮作将高产的玉米、水稻改为低产的大豆、杂粮,农民种植收益受到影响。为弥补农民轮作休耕后带来的收入损失,以及土地管护投入成本,国家适时出台针对性强的补助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主要是两项政策:一是轮作休耕补助。2016年,国家启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近年来试点面积不断扩大。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轮作试点面积达到2500万亩,试点区域在东北三省一区基础上增加江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按照每亩150元的标准安排补助资金;休耕试点面积达到400万亩,试点区域在河北、湖南、贵州、云南、甘肃基础上增加黑龙江、新疆,按照不同休耕模式每亩补助500〜800元。二是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2016年,国家调整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的新机制。2017年,又将大豆目标价格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为鼓励和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允许省级政府统筹安排中央补贴资金,科学确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资金分配比例和规模,要求地方将补贴资金向优势区域集中,并对大豆与玉米生产者补贴实行差别化政策,拉大补贴标准差距,充分发挥补贴政策对调整区域种植结构的导向作用。此外,国家还实施“粮改饲”试点。随着畜牧业产能的布局优化,中牛北移、南猪北移,青贮饲料需求增加。东北地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区适应这一趋势,加快构建粮经饲三元结构,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扩大。今年,中央财政支持的“粮改饲”面积扩大到1200万亩,比上年增加200万亩,以县或地市为单位组织实施,支持规模化草食家畜养殖场户或专业青贮饲料收贮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优质饲草料收贮工作。

  (本刊记者崔建玲整理)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