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茶产业延伸产业链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全国农业产业化协会副会长 许 伟 字号:【

  茶产业是我国农业传统产业,现已进入新时代,茶产业供需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档茶市场明显收缩、中低档茶市场稳中有进,传统市场专卖走低、电商业态涌动生机,茶产品国际竞争乏力、茶产业生态有机向好,贫困山区茶资源利用不充分、茶产业已纳入脱贫攻坚支柱产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茶产业面对新时代消费群体变化、消费业态多元、消费方式多样,需积极应对、优化升级。为保障茶产业有效供给、丰富市场需求、繁荣农村经济、增加茶农收入,应遵循继承与发展、探索与实践、改革与创新,驱动茶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激发内生动力,促进持续、转型、多元、发展再启航。

  基地的延伸

  从抓好抓实茶产业源头发力。引导茶园供给从传统“粗放型”向绿色“高效型”转变,保障茶叶鲜叶供给质量。

  1.改造低产茶园。茶园是茶产业的基础。面对低产茶园在一些地方长期存在,茶产业要在保持现有茶园规模基础上,大力改进茶园耕作方式,加快中低产茶园改造,着力提升低产茶园鲜叶供给能力。建立茶叶质量源头可追溯体系,完善茶园生产标准化、全方位提高茶园土壤肥力,高标准保护茶园生态环境,打造现代化管理、标准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茶园。

  2.优化茶园种植。茶树良种是茶产业的命脉。应加大研发、培育、引进力度,推广适应立地条件的高产优质茶树品种,逐步提高茶园鲜叶供给质量。改进茶园种植方式,优化生态环境,推广条块密度种植,探索林间兼作套种,普及茶园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严格化学投入品使用,保障茶园绿色有机。

  3.实施现代化管护。为茶园科学管理提供新智能。充分发挥新时代茶园“智能网+茶产业”功能。安徽谢裕大公司应用物联网技术,在2000亩的茶园安装一体化的智能传感器和先进滴灌设施,实现网络管理全园覆盖、茶园生产全程监控。全面监测茶园环境指标、茶树生长指标,精确控制灌溉、施肥、病虫防治,提高了茶园管理水平和效率,保障了鲜叶的优质、绿色、高产。

  4.提升茶农组织化。广大茶农是茶产业的生机。面对茶产业区域环境条件和发展阶段不同,适度扩大茶园规模,构建茶农与茶农、茶农与企业、茶农与网络、茶农与市场的多元化合作,以组织化联合、标准化栽培、规模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提高茶产业人力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供给效能。

  品牌的延伸

  以品牌创建拉动名牌升级、产业转型,引导常态茶产业由数量、规模、价格的平面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的立体转型跃升。

  1.打造品牌。可借鉴英国立顿(Lipton)、斯里兰卡迪尔玛(Dilmah)等品牌发展模式,培育中国祁门红茶、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西湖龙井、金骏眉、普洱茶、铁观音、乌龙茶等区域驰名品牌,发展壮大一批茶产业品牌企业、树立茶产业领军名牌。

  2.点亮品牌。向消费者、向社会呈现有力度、有深度、有广度的知名品牌。用高质量产品、优越生态环境,呼唤精美品牌。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市场等载体,以鲜活方式和生动画面广泛宣传推介知名品牌,发挥品牌对市场的催生、激发、涌动功能,向人们展示色香、味美、安全茶叶,让茶叶品牌在人们生活中闪闪发光、丰富多彩。

  3.展示品牌。向市场、向社会全面深入展示品牌茶栽培、采摘、加工、储藏、包装、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充分体现、全面保障消费者享受的是绿色茶、优质茶、放心茶。

  4.培育品牌方阵。以知名品牌为核心,抱团合力打造品牌方阵,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发挥品牌作用,将茶产业从分散型、粗放式供给牵引走向规模化、品牌化的新供给。

  形态的延伸

  以促进茶叶精深加工、增值提效为努力方向,在传统茶叶消费基础上,延伸产业供给新产品,丰富茶叶饮用方式,便捷人们生活需求。

  1.块状茶。湖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安徽天方集团创新茶产品,生产块状黑茶。利用茶叶加工剩余物,研发、加工黑茶砖,既可饮用,又作装饰,还能收藏,这一多功能茶产品充满活力。

  2.袋泡茶。英国立顿在安徽南方山区收购高档名茶加工废弃的细碎茶叶片、茶叶末,每斤价格仅几元至十几元。但收取的常态加工废弃细碎茶叶片、茶叶末仍完全保留茶叶内质,随即精深加工成终端每斤上百元、数百元的袋泡茶。将茶叶“废弃物”深度开发,获得的是高档优质、高效增值、便捷适用,面向全球的饮品茶。

  3.茶饮料。利用茶叶片加工成口感丰富、不同包装、开盖即饮的饮料茶已进入台湾饮料市场的主流产品行列,适应家庭、学校、车间、旅游饮用需求,成为充满活力的新型饮料产品。

  功能的延伸

  以开发多功能性茶产品为努力方向,高效、充分利用茶叶资源富有的茶氨酸、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茶产品供给。

  1.茶食品。福建天福集团、安徽天方集团利用茶叶营养元素,生产加工出的茶果脯、茶花生、茶酥糖、茶瓜子等绿色有机茶食品,创新健康食品供给,适应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2.茶用品。台湾熊大国际养殖公司提取茶叶有机物、维生素等活性成分,生产护发、护肤、沐浴等生活日用品,还添加用于生活环保型防虫驱蚊剂,丰富绿色生态生活环境,产品市场消费逐步替代进口化妆品,产品现已出口国际市场。

  3.茶餐饮。利用茶树枝加工生产出的食用菌,保留了茶树独有的清香、鲜美有机质。安徽天方茶叶集团打造餐桌上的茶馒头、茶面条、茶饺子等系列茶类餐用食品,口味独特、绿色有机的茶餐食品蕴含着丰富的消费需求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市场的延伸

  面对茶叶市场消费升级、供给转型,需积极应对,开拓市场、驱动需求,促进发展。

  1.拓宽国内市场。我国茶叶产量居世界首位,但产品供给结构相对国际市场不充分、不平衡。茶叶市场需求在变化,要以创新供给驱动需求增长,供给要注重消费群体差异、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收入差异、消费方式差异,扩大有效供给、满足差异需求,以适应新常态,实现茶产业供给与需求新的平衡。

  2.跨越国际市场。响应党中央号召、习近平总书记在G20杭州峰会上向全球提出的倡议,积极参与国际茶产业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有着广阔的茶市场;非洲有着丰富的茶资源和巨大的中低档茶市场需求,与我国的茶产业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欧美的茶市场也有着巨大的供给空间。要推动茶产业国际深度合作,加快茶产业“走出去”,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3.拓展网上业态。将电子商务引入茶市场,在稳定茶叶商场出售、专卖销售、市场营销等传统流通途径基础上,创新营销方式,大力发展电商业务,开通网上交易。利用网络平台,购销更加便捷,追求销量升、成本降、收益增。安徽天方集团建立天方茶园网上购物商城,2017年收入达亿元;安徽徽六茶叶有限公司利用淘宝网、天猫商城、京东商城等平台,去年网上销售八千万元。

  业态的延伸

  我国茶园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山区、丘陵区,区域环境优美和区位优势独特。绿水青山、梯度茶园、四季常青,向人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幅美丽、壮观的茶园景观,彰显出茶产业独具魅力的生态功能,催生出茶文化、茶休闲、茶旅游的新型业态。

  1.打造乡村休闲特色茶景区。茶园的区位优势和茶园特有的美丽风景,已成为人们追求休闲、观光、旅游、度假、健身的好去处,丰富了人们生活。美丽茶园是旅游、休闲,买茶、品茶、观茶不可或缺的景区,丰富了城市居民的消费,增加了茶农的收入。

  2.城乡共建“一亩茶园”。安徽天方集团集中4000亩高山有机茶园,推出城乡共建“一亩茶园”行动。企业将茶园经营权以年租金每亩1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城市消费者,并提供全程代理服务。获得茶园经营权的城市消费者生活在闹市,拥有深山里的茶园,喝上自己生产出的有机茶,闲暇时合家来此赏境、观园、品茶。探索出茶产业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共建与共享的新模式,收获的是供需双方利益最大化。这一新型茶产业供给方式展现出勃勃生机,发展势头向好。

  3.传承茶文化。茶产业孕育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茶文化。要保护传统茶文化、传承茶文化、弘扬茶文化,丰富人们的健康生活。安徽百年谢裕大的发展历程、安徽天方茶博馆展现出的茶产业发展史、安徽国润改造老厂房再显建国初期我国茶产业珍贵的原始形态等,这些历史轨迹向人们展示出博大的茶文化,增强了人们对茶产业的认知,丰富了茶产业的文化底蕴,已成为优美的乡村旅游景点。

  政策的延伸

  新时代优化茶产业制度供给,为茶农、茶园、茶产业注入生机,为山区脱贫致富增添动力,驱动健康发展。

  1.创新茶园资产抵押。产业政策是茶产业的制度保障。为保障茶园生产要素有效聚集,满足设施设备、生产物资等需求,可借鉴林权、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实践,通过激活茶园的经营权,创新抵押方式和途径,为促进茶园升级、满足鲜叶供给创新制度保障。

  2.聚焦茶产业科技驱动。深化茶产业科技供给。充分利用茶资源丰富的有机元素,发挥生物功能,促进人体健康、社会和谐。重点聚焦茶树良种的培育推广、低产茶园改造;轻型、微型茶园耕作、鲜叶采摘机械设备;茶叶加工的深度、业态的广度,提升茶产业的供给水平,满足消费者的获得感。还可借鉴美国星巴克咖啡全球便民终端网点消费供给业态,创新全方位便民消费供给。

  3.大力开发夏秋茶。茶叶资源季节性利用缺失是茶产业的短板。夏秋季茶叶资源长期闲置现象较为普遍。从贵州遵义、福建漳州、安徽霍山产茶区的探索实践看,充分利用夏秋鲜叶茶资源,提高利用率,聚焦中低档茶产品市场,大力研发生产黑茶、大茶、红茶、乌龙茶以及速溶茶等,创新有效供给,提升茶园产出效能,意义重大。

  4.视为脱贫致富攻坚战略。处于长江以南及大别山贫困山区、丘陵区,是我国广袤茶产区,有着悠久的茶产业历史、丰富的茶产业资源、优越的茶产业生态,是新时代贫困山区创新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相关省(区)已将茶产业置于脱贫致富的着力点,面对这一区域产业资源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两大优势与茶产业融为一体。将一家一户贫困户、一山一坡一片茶抱团发展形成一体;积极引进企业、扶持大户承包经营或托管服务开展新型规模经营;将茶产品由茶园到企业、到网上、到市场连为一线,为茶产业脱贫致富注入新生动力。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