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薯都乌兰察布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高高大青山,

  伫立我的爱;

  薯花飘香飘进我心海,

  中国薯都,

  我为你喝彩;

  乌兰察布,

  我心中永远的爱;

  中国薯都热浪澎湃,

  我为你喝彩。

  草原兄妹组合一曲高亢激昂《乌兰察布我的爱》,词里行间无不展示着乌兰察布人对马铃薯深深的爱。

  乌兰察布形如一只金雕镶嵌在祖国的北疆,她风光无限、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创造了乌兰察布农耕文明、游牧文明的文化底蕴,也印证了“风电之都、草原皮都、神舟家园、中国避暑之都、中国薯都”的美誉。

  如今的乌兰察布人每当提及自己的家乡,除了如数家珍的介绍家乡的各种美誉,便会朗朗上口、字正腔圆地用家乡的普通话告诉你:“中国薯都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空气清新、水土丰美、巍巍大青山形成的天然绿色屏障为马铃薯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

  马铃薯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其生长发育规律与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相吻合,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顺应自然和经济规律,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把马铃薯作为全市农村牧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来培育,使马铃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马铃薯已成为乌兰察布市的一项主导产业,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

  乌兰察布市处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中国北部边疆,海拔高度1000—1500米,气候冷凉,年平均气温2.5℃—6℃,日照充足,无霜期110天左右,昼夜温差大,年降雨一般在3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也正是马铃薯生长季节,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雨热同季。土壤类型为栗钙土,多呈沙性。以上气候特点为马铃薯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规模大、产量高,质量优,淀粉含量高,口感较好,品质极佳。2009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乌兰察布市“中国马铃薯之都”称号。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基本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1995年前的自给自食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种植面积少,产量低而不稳,马铃薯在种植业上处于从属地位,鲜薯销售仅局限于地域范围内城镇居民,生产加工基本上空白。这一阶段的年播种面积在100—150万亩,仅占同期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0%左右,耕作粗放,亩产508.7公斤/亩,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85.7%,全国平均水平的78.3%,世界水平的55.8%。第二阶段为1996年至1998年的规模扩展阶段。在此期间,当地政府针对马铃薯的优势,进行了种植业结构的大力度调整,把马铃薯作为重要产业大力开发。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明显增加,市场得到有效开拓,规模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由产品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化,马铃薯产业化初步形成。这一阶段播种面积由1996年的338万亩提高到1998年的450万亩,马铃薯平均总产量达到60亿斤,平均单产达到765公斤/亩,马铃薯鲜薯及加工产品逐步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睐,马铃薯种植、销售、加工均取得了明显效益。第三阶段为马铃薯产业化全面有序推进阶段,这一阶段基本特征是产、储、加、销一体发展格局开始出现,各环节的集约化程度迅速提高,实现了由商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跨越,广大农牧民通过马铃薯产业得到较多实惠,种植、销售、加工马铃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目前,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顺应自然和经济规律,把马铃薯确定为全市“十二”大主导产业之一,马铃薯种植销售、加工转化、储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马铃薯迅速实现了由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的跨越,产业化格局已基本形成。全市各级政府把推进马铃薯产业化进程作为农村工作重点,主要在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加工转化、加工企业的建设以及开拓销售市场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马铃薯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种植面积占到全国马铃薯总播面积的8%左右,占全区种植面积的50%左右,占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近50%,是全区乃至全国最大的马铃薯主产区。主要品种有脱毒紫花白、克新1号、大西洋、夏波蒂、费乌瑞它、底西芮、早大白、内薯7号等,平均单产达到1038公斤/亩,实现总产值15.7亿斤,综合增加值达到12.78亿元,农牧民来自种植马铃薯的人均纯收入达到573元。从区域布局上看,马铃薯主产区在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商都县、化德县、卓资县、兴和县,占到全市马铃薯复播面积的65%。马铃薯种植已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格局。

  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完善,已建成脱毒组培室四处1000平方米,年生产脱毒瓶苗300万株,标准化玻璃温室22亩,年生产脱毒扦插苗1000万株,脱毒微型薯800万粒,网室面积达到1248亩,年生产原原种380万斤,其中大西洋、夏波蒂加工专用薯占到40%以上。原种田达到1.3万亩,年生产原种3600万斤,一、二级种薯田60万亩,年生产合格种薯15亿斤以上,除当地留种外,每年可向外地提供种薯4亿多斤。

  现已建成大中型马铃薯龙头加工企业十多家,遍布全市城乡的粉皮、粉条、粗淀粉加工点1.2万多个,年加工转化鲜薯15亿斤以上,占到总产量的18%左右。建成各类储窖128万个,其中储存能力在50万斤以上的大型储窖2400多座,总储存能力达到40亿斤。建成成型的马铃薯专业交易市场11处,年交易量20亿斤。全市成立马铃薯营销协会20多个,贩运大户200多家,参与马铃薯销售的营销队伍高峰期达到10万多人。乌兰察布马铃薯远销俄罗斯、蒙古、韩国、朝鲜、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马铃薯产业已形成产、繁、储、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已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乌兰察布全市已拥有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12家,主要有富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奈伦集宁精细化工分公司、察右中旗科银淀粉有限公司、兴和飞马集团公司等,此外还有遍布全市城乡的粉皮、粉条、粗淀粉加工点1.2万多个,年加工转化鲜薯20亿斤左右,加工主要产品有:马铃薯全粉、精淀粉、变性淀粉、脱水性膳食纤维、粉皮、粉条等,这些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市马铃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科研起步早、发展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最早研究应用马铃薯茎尖剥离、切段繁植、组织培养技术,已形成经过茎尖脱毒、温网室生产脱毒薯和原原种,在控制条件下生产原种,使种薯生产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

  乌兰察布市区位优势显著,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又是通往蒙古、俄罗斯和欧洲的国际通道。便捷的交通,为马铃薯的外销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目前,乌兰察布市已建立了完善的马铃薯及种薯种植与储运综合标准化体系,标准化示范效果良好。2015年,乌兰察布市“全国马铃薯种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通过初审,获批筹建,2016年10月顺利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质监局预验收。这进一步促进了乌兰察布马铃薯种薯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乌兰察布市强化马铃薯良种繁育和科研创新,规范种薯质量市场监管,提高优质种薯供种能力和覆盖范围;进一步强化马铃薯基地建设,提高生产能力,优化品种,提升地力,做好节水改造等;培育领军企业和企业集群,提高加工产品附加值;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

  预计到“十三五”末,乌兰察布市马铃薯鲜薯总产量将达到600万吨,种植产值50亿元,加工产值35亿元。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