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北方规模种植银耳的空白,全市首家实现工厂化生产,顺利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把这些变成现实的那个人,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一位花甲老农。
他叫史宝山,今年63岁。早年间在农村大集上经销调味品的史宝山发现,每到春节前后银耳特别稀缺,他顿时萌生了自己栽植的念头。“2005年,我了解到全国市场90%的银耳来自福建,北方很少有人从事这方面生产。”谈起初衷,史宝山说。
为此史宝山多次到福建学习银耳栽培技术,光是试验生产就投入了30余万元。他的举动引来不少非议,因为北方地区当时根本没有规模化种植银耳的先例。好不容易攒点钱都投到这上面,实在是风险太大,亲朋纷纷劝他不要瞎折腾。庆幸地是,家人都支持他,这让史宝山下定了决心。
为节省开销,史宝山自学钳工、木工、焊工技术,菌种实验室、灌装车间、通风系统以及烘干房等生产设备,全部自己动手制作。
为培育菌种,他和陌生的显微镜、试管、酒精灯打起了交道。做菌种分裂实验的时候,粗糙的大手虽显笨拙,却饱含着他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奇迹终于在8年后出现了。2013年,在我国北方,在他的自制生产车间,第一茬银耳试种成功!随后,他牵头成立秦皇岛市第一家工厂化栽植银耳的专业合作社——抚宁区台营镇万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业界专家认为,史宝山此举填补了我国北方地区规模种植银耳的空白。
勤奋进取加雨绸缪加,永远跟着市场脉搏,盯着消费者需求,是史宝山不断成功的法宝。掌握种植银耳技术后,史宝山并没有急于扩大生产规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他又瞄准生产有机银耳,在提高品质上下起了功夫。“现在人们对食品有了更高的标准。在试种成功后不久,我就开始进行生产有机银耳了。”
为拓宽银耳销售渠道,史宝山2016年与秦皇岛网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懒到家”网络超市正式合作,让他的银耳实现了网上销售。由于采料、生产和加工环节科学讲究,合作社生产的银耳通过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检测,被认证为有机食品。目前,北京有机市场某公司已经与合作社签订了采购营销合同,有另外两家公司与合作社购销意向正在洽谈中。
通过不断壮大发展,现在的万民食用菌合作社不仅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制菌、栽培、烘干、包装到销售自成体系,并在2017年实现了产品升级换代,全面转型生产有机银耳和富硒银耳。这让合作社跨入了全国少数几家能生产有机银耳的行列。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