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高规格、国际化茶叶盛会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记者:茶博会的成功举办,您觉得为杭州市,甚至是浙江省茶产业未来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张炳新:第一,作为杭州来讲,确实通过这样大型的展会给杭州带来一些发展的机遇。G20峰会以后,杭州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各级建设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茶博会是继G20之后比较大的国际级展会,助推了杭州的城市化,城市国际化和世界名城建设发展的机遇,知名度更广了。去年40多个国家,将近300个外宾。今年30多个国家,外宾也很多,来自全世界各大洲的客人,把杭州宣传出去了,把杭州茶叶宣传出去了,把杭州城市面貌宣传出去了。

  第二,全球企业纷纷而至,报名的人很多。有意向的企业把办事机构留在这里,还有世界茶叶组织想把办事机构留在这里。中国茶产业联盟办事处要放在杭州,一些著名的品牌,也有意向到这里来。

  第三,为杭州带来了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信息流,通过茶博会把各种好茶信息传播出去。资金流,是通过买卖交易平台。人流主要是靠旅游,在第二届茶博会期间,会场周边的宾馆都满了。还有人才引进,全国的茶叶科技人才都会到这里来交流落地,或者一些研究机构在这里集聚。

  再一个是助推了杭州茶产业的发展,我们更加有信心了。现在大家都讲茶叶近年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茶农的精神面貌一下子提升了,我们的信心更多了。茶叶和茶文化是两种概念,茶叶就是一种产业,茶文化则带来更广的发展路径。杭州是包容城市,不光产茶叶,也产茶的文化,茶器具、茶空间、茶楼、茶服饰都是我们的强项,产业链条可以更加广泛,更加拉长。茶叶饮品,茶叶饮料,这些销量很好,卖茶叶不如卖茶衍生品附加值更高,茶文化能作为一种商品卖价值就更高了。信息流通更快了,全世界茶叶的信息进行互动。以会带业,多领域促进杭州的发展。茶博会是茶、咖啡、茶器具为主。这些茶企和著名采购商不光采购茶叶,还看到了杭州的发展机遇,通过在这里办企业,交流合作,多维度地深入合作。

  最后,确定了“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地位。丰富了杭州市民的文化物质水平,喝到了好茶。

  记者:听说杭州市办这次茶博会也是全民参与的。

  张炳新:我们发动群众一起参与,这样的盛会一生当中也是难得,我们提供了免费的公交线、地铁引导线,动员全市人民群众都来观看茶博会。今年我们发动更加深入,宣传更加早,相信今年茶博会人气会更旺。

  杭州还有一个优势,今年引进了阿里巴巴,通过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引来全世界关注,线上线下互动,天天茶博会,体现了杭州互联网高地的特点。现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年轻人都在网上买茶叶,不到店里去买了。他没有时间去买,就通过阿里巴巴电商购买茶叶,现在网络销售占了茶叶销量一半。相信通过阿里巴巴线上线下互动,会促进茶叶的贸易和交流合作。

  记者:我们有没有计划,接下来在促进茶产业发展上有所行动,真正把茶博会带来的资金流、信息流、人流转化为生产力。

  张炳新:我们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杭州的龙井茶,我们以龙井茶为龙头的茶产业,这几年中央领导很重视。习总书记对龙井茶也很关注,这个保护我们义不容辞。为什么杭州茶产业发展有它的优势,一是文化优势。从毛主席、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到现在习总书记,都到龙井产区考察过,而且深入茶园炒茶、制茶、品茶,一整套都去看,这是文化。最早的是乾隆皇帝,他的18颗御茶,还有文人墨客苏东坡等,留下茶的诗句,杭州茶的文化是任何城市很难比的。二是区位优势。茶园有区位优势,龙井茶特有的香气,它必须在一定纬度,北纬28—32度产茶,这个茶香气是独特的。三是工艺优势。我们手工炒制,独特的工艺与其他茶不一样,这里不一一介绍了。四是品牌优势。茶的品牌价值,杭州的绿茶,据全国权威机构调研是品牌价值最高的。

  保护方面也有很多措施,我们有防伪标志,地理标、防伪标、企业标。立法保护,我们龙井茶是立法保护的,西湖龙井是立法保护的。品牌保护,品质保护,从茶叶管理、施肥、杀虫,都是政府统一来做的,不是茶农自己来做。政策倾斜,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保护茶叶。下一步管理方面,通过茶博会把品质做好,加强管理的力度,还有加强规范化的生产、加工。加强产业的集聚。现在挨家挨户做得比较多,我们下一步考虑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来规范整合茶叶品质的炒制和销售。采、供、销结合,走正规的渠道,按照品牌保护的要求来做。加大对龙井茶和其他茶叶的倾斜力度,专门调查研究,促进茶产业发展。通过茶博会,把杭州茶的品质更加提升,让龙井茶品牌更加巩固,提升茶产业。还要走出去,我们希望通过精品茶叶让国外客商品尝到正宗的中国好茶。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