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产区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字号:【

  农业贸易促进中心近期对湖北恩施州、山西岚县及贵州威宁县等马铃薯主产区产业发展调研显示,经过几十年发展尤其是近年在国家主食化战略推动下,马铃薯产业已形成规模大、门类全的产业链条,但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情况仍较突出。下一步应着力推动产业内部协同、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以及完善支持保护制度。

  调研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特点

  地处武陵山区的湖北恩施州、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岚县、云贵高原乌蒙山脉腹地的贵州威宁县都是全国马铃薯优势产区,马铃薯是当地老百姓的主要食物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三地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

  (一)科技带动作用明显。湖北恩施依托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自主选育的鄂马铃薯系列20余个品种中,有6个已通过国家审定;研究推广的“马铃薯—玉米”间套作栽培技术已被列为国家主推技术。山西按照“发展生产种薯先行”思路,先后发布实施了《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规程》等7项地方标准并广泛指导于生产,2010年以来全省开展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补贴项目,吸引了一批企业家投资建立脱毒种薯生产基地,种薯产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贵州威宁从上世纪70年代起自主选育了威芋系列品种,并建成了脱毒组培室及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良繁体系建立和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2016年中农发组培中心和原原种生产基地入驻威宁,更进一步加快了威宁种薯繁育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马铃薯是恩施和威宁的第一大粮食作物。2017年,恩施马铃薯种植面积201.5万亩,占全省种植规模的52%,鲜薯产量约210万吨;威宁马铃薯种植面积170万亩,鲜薯总产量突破310万吨,总产值40亿元左右。山西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马铃薯优势产业政策的深入推进,2017年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了295万亩,总产鲜薯382万吨,平均鲜薯单产比上年增加445公斤。

  (三)紧密结合精准扶贫。据行业部门统计,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绝大部分县都种植马铃薯,马铃薯产业发展与当地脱贫致富密切相关。岚县以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等平台为载体,探索形成了“储藏窖+贫困户”“保险+种植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农家乐+贫困户”等多种模式,实现4万多贫困人口马铃薯产业全覆盖,马铃薯产业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5%左右。恩施三岔和白杨坪等乡镇依托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新建“良种下大田”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均1600亩以上,帮助3000多户贫困农民找到了增收渠道;其高山连片贫困区已建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良种种薯和商品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万余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00多户5000多人找到了产业扶贫的有效途径。威宁为提高马铃薯产品经济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17年申请省级脱贫攻坚基金项目65个,总投资约222.5亿元,申请扶贫基金159.6亿元,其中用于马铃薯产业的脱贫基金39.4亿元。

  (四)品牌引领成效凸显。在国家品牌战略指导下,三地也分别结合区域优势创建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马铃薯区域公共品牌。恩施95%马铃薯生长于富硒或含硒土壤上, “恩施硒土豆”主打硒品牌并利用展会和电商等平台推广,以“小猪拱拱”品牌为代表的硒土豆在“盒马鲜生”“京东商城”等高端市场卖价36元/公斤。岚县以主食产品为突破口组建了马铃薯主粮化研发推广中心和马铃薯精深加工转化团队,研发了108道马铃薯风味美食并注册了“土豆宴”商标。威宁以“乌蒙山宝 毕节珍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为统领着力培育“威宁洋芋”公共品牌,并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2017年,“岚县马铃薯”“威宁洋芋”均荣获“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称号,更提振了当地产业信心。

  (五)加工能力明显改善。近年全粉和冷冻薯条等产品迅速发展,有效提高了鲜薯消化能力。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山西蓝顿旭美食品公司引进国外仓储技术和设备,采用国际成熟的全套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建设了薯条、薯粉和异形薯生产线,年转化马铃薯25万吨。全国马铃薯主食化试点单位湖北亚麦食品公司研发出马铃薯主食、餐饮产品和旅游食品3大系列近200款,研发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的活性鲜酵母液保质期可长达6个月,远超法国5天保质期的同类产品,已在其直营的“全家西饼屋”“家乡鸡中国快餐”和“美客·美家西餐厅”连锁店使用,深受好评,市场前景广阔。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优质商品化程度低。马铃薯一直是恩施、岚县和威宁农民的主食产品,但是分散的一家一户多品种混杂种植方式难以形成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不利于集约化经营。马铃薯专业物流交易市场和相关行业协会尚未建立完善,线上缺乏大型商贸平台,线下无商品薯及种薯流通专业物流体系支撑,目标市场以周边省市为主,产业流通体系建设仍需完善。

  (二)市场主体带动能力弱。传统马铃薯品种选育和推广以鲜食为主,加工专用薯只能卖给特定企业。在契约精神不健全、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并存条件下,薯农对种植加工专用薯取得稳定收益心存疑虑,种植意愿不强,加工企业普遍选择“自有基地+部分农户订单”方式发展。而自有基地一次性投入多,融资难度大,加之社会资本对产业发展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加工企业转型升级难,制约了企业发展。

  (三)种薯生产管理滞后。山西近两年来用于脱毒种薯繁育的财政补助资金不断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脱毒种薯总产量和推广速度的提升。威宁县马铃薯品种资源虽然丰富,但销售上主要以商品薯为主,种薯生产和销售重视不足,农户大部分自繁自用。受经济水平所限,脱毒种薯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应用率仍不高,市场监管滞后,部分外调种薯和低质种薯事故频发,农民屡遭“薯贱伤农”之痛。

  (四)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种薯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欠缺,灌溉条件差,生产风险和成本加大,利润空间压缩。机械化程度低,贮存设施建设落后,仓储条件薄弱,保鲜库存能力远不能满足产业规模要求,贮藏损失大,烂薯烂种现象连年存在。

  (五)高端加工业存在管理风险。总体看,农户与加工企业的合作对接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三地马铃薯加工以淀粉粉条等初加工为主,虽对产品质量要求低,但缺乏行业竞争力。近年来外资大量涌入正在占领高端产品市场。据山西蓝顿旭美公司反映,近年荷兰爱味客、美国辛普劳、比利时路多萨等多家外资企业已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进入国内冷冻薯条加工业,这些国际知名薯企在生产、资本和市场运作方面经验丰富,国内马铃薯高端加工领域面临重蹈大豆加工被外资控制的风险,应提早防范。

  相关建议

  (一)加强产业内部协同。应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协调产业部门、专业协会和产品联盟等机构和组织,采取针对性举措促进产业内部协同。应抓好种薯、生产、管理、产品标准制定等环节,按照产品用途实行专用化生产,提高马铃薯商品属性,使农户、企业和市场更有机地结合。

  (二)统筹加工业布局。统筹制定全国马铃薯加工发展规划,根据新形势新业态布局马铃薯加工业,加快提升马铃薯加工业竞争力,避免同质化产品一哄而上,关注并研究外资进入的重点环节,保护产业健康发展。

  (三)加大品牌建设和宣传。充分发挥贸易促进的公共服务功能,加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新三品”推广力度,通过展会在信息传播、第三方认证、产品体验和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功能认知来发现价值、制造价值和实现价值,推动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营销品牌。丰富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展览展示内容,并依托“一带一路”和“走出去”项目为薯企与国外合作牵线搭桥。

  (四)完善支持保护制度。2016年和2017年中央1号文件均提出要健全贸易救济和产业损害补偿机制,依法对进口农产品开展贸易救济调查,依法保护国内马铃薯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