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药库”里的宝贝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北麓,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是安徽省最大山区县,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纵横,气候宜人、物种繁多,共有野生药源237科1363种,被誉为“西山药库”。其中,灵芝、茯苓、天麻、桑黄等珍稀菌药闻名全国。

  金寨灵芝

  金寨灵芝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 90 年代。至 1995 年,沙河乡灵芝栽培农户超过 100 户,产量达 10 余吨,江苏、吉林、福建等地客商纷纷前来采购,金寨灵芝在全国开始小有名气。

  1996 年,全县灵芝栽培区域从沙河乡扩大到关庙乡、水竹坪乡、青山镇、燕子河镇等 7 个乡镇,灵芝产量 90 吨,孢子粉 11 吨,产值 530 万元,其中沙河乡灵芝产值为 370 万元,占全县灵芝总产量的 70%。1997 年,全县有 19 个乡镇栽培灵芝,灵芝产量 500 吨,总产值 1600万元。1998 年,沙河乡灵芝达到高峰期,年产灵芝 600 余吨,产值 2500 万元,全乡仅此一项人均增收 1500 元,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沙河乡成为“全国灵芝第一乡”。2003 年,全县灵芝总产量 1205 吨,其中孢子粉 260 吨,总产值达 5200 万元。之后金寨县调整灵芝发展战略,坚持总量控制、合理布局、持续发展的原则,年规模控制在 500 万棒,产量 500 吨左右,金寨仍是中国最大的椴木灵芝生产基地。由于金寨灵芝发展较早,在全国有很高知名度,现已形成全国知名的灵芝交易市场,近几年,全县年均栽培灵芝4000亩,年产干灵芝1500吨、灵芝孢子粉1000吨,破壁孢子粉500吨。

  金寨发展灵芝生产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资源丰富,品质优良 ;二是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生态环境适宜 ;三是有一批从事食用菌药生产的技术队伍,有上万户灵芝栽培农户。依托成熟的灵芝生产基地,建设灵芝产品加工企业,潜力巨大。“金寨灵芝”已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是“十大皖药”灵芝产业示范基地县。

  金寨茯苓

  金寨的自然环境适宜茯苓生长,境内茯苓生产已有 200 多年历史, 1958 年毛主席在安徽省博物馆观赏的 72 公斤特大茯苓就是金寨县桃岭公社社员陈义荣亲手培育的。在刘华轩主编的《全国中药材资源分布》一书中,金寨茯苓列为重要产地质优产品,1983 年 9 月 9 日,金寨县被列为全国 6 个茯苓生产基地县之一。

  20世纪 80 年代,全县茯苓产量在 255 吨以上,茯苓商品量占全县药材收购总量的 43%。20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茯苓生产技术的推广,全县茯苓生产发展较快,尤其是桃岭乡,气候环境适宜茯苓生长,所产茯苓质密细腻,药用效果好,群众有种植茯苓的经验和技术,特别是他们有人工种植茯神的技术(茯神是一种菌核天然包裹在松树根上的茯苓,一般都是自然形成,产量极低),提高了桃岭茯苓的知名度。

  2005 年,桃岭乡被河南宛西制药厂定为茯苓生产供应基地。目前,桃岭乡、汤家汇镇、长岭乡是茯苓主产区,全县年产鲜茯苓近万吨。“金寨茯苓”已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是安徽“十大皖药”茯苓产业示范基地县。

  金寨桑黄

  桑黄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珍贵大型真菌,在中国,桑黄菌的使用从汉朝起至今已经有 2000 多年历史。桑黄菌由于通常生长于桑属植物上,子实体为黄褐色而得名,主要生于柳、杨、桑、花椒、山楂等阔叶树的树桩及树干上或倒木上,多年生。桑黄菌产量极为有限,有“森林黄金”之美称。

  中国最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有了“桑寄生”的记载,上面说桑黄“久服轻身不老延年”;《本草纲目》记载桑黄菌能“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现代研究证实桑黄菌多糖有免疫调节作用,能降血压、血脂,抗血栓,还有健胃保肝、抗氧化、抗辐射、抗溃疡、抗衰老、抗病毒、降血糖等作用,尤其对于抗肿瘤和缓解癌症不适症状有特殊疗效。1968 年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的博士以桑黄菌水提物进行研究发现,其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高达 96.7%,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由此,人们对桑黄菌的研究逐渐兴起,目前已被国际公认为生物抗癌领域中药效最好的药用真菌之一。

  2002 年,金寨县科委借助科技部在金寨县对口扶贫的机会,开始从韩国引进桑黄菌栽培企业,也带来了相关栽培技术。目前,金寨尚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国内技术领先的人工栽培桑黄菌基地,具备年生产桑黄菌 20 万棒、年产子实体 3 吨的生产能力。全县桑黄种植面积1000余亩,正在申报“金寨桑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金寨天麻

  金寨天麻的人工栽培起步于20世纪 70 年代。1973 年八河公社(今青山镇)一位乐姓医生在室内无性繁殖天麻试验成功。1974 年,青山供销社派一江姓辅导员到黄畈公社大石药场(海拔800 米)进行人工栽培,经过四五年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此后供销社逐步向外推广,到 1984年已普及到全县,外省有些地方也到金寨学习和引种栽培。往年药材部门收购野生天麻每年只有一二百公斤,1983 年入库成品麻有 1000 公斤,再加上供销社及社会上的留用量,1983 产量为5000 公斤以上,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由于人工栽培获得成功,1980 年金寨县供销社受到六安行署科学大会的奖励,给了奖金 80 元,奖状一张。

  20世纪 90 年代初,金寨县科委引进了天麻有性繁殖生产技术,该技术生产的天麻麻籽多、商品麻产量高、质量好,深受欢迎。1994 年,金寨县科委、政协特产研究所在梅山联合举办天麻有性繁殖技术培训班,邀请陕西省宁强县天麻研究所专家讲课,同时县科委与该所在白塔畈乡西冲村试验生产萌发菌。当年,青山镇姜河村有一菇农从宁强县购买萌发菌种 4 瓶,开展有性繁殖天麻试验,取得成功。此后,全县群众竞相效仿,天麻有性繁殖技术日趋成熟、逐步推广,但因宁强县萌发菌质量不稳定,造成有性天麻生产难以形成规模。

  1999 年,金寨县科委为了打破制约天麻有性繁殖的技术“瓶颈”,特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教授王秋颖来金寨传授天麻有性繁殖新技术,并引进该所生产的石斛小菇萌发菌新品种,经过青山、燕子河、双河等地的栽培试验,商品麻的产量高、质量好、麻籽多、繁殖系数高。随后,该技术及萌发菌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00 年,全军乡何家湾村有一柳姓农户种植有性天麻 2000 平方米,收入 30 多万元。2002 年,由于市场行情好,天麻产量高,全县天麻的总产值达 1 亿元。2002 年,金寨县食用菌生产办公室编写了《天麻短料细枝栽培技术》,并在南溪、汤家汇、沙河等乡镇推广。

  随着天麻有性繁殖技术的推广普及,金寨县内“天麻热”迅速兴起。2002 年后,山区农村几乎家家种植天麻,城乡工商户、乡村干部,承包山场,成片种植。有的天麻种植大户产量达百余吨。目前,全县年产鲜天麻1.2万吨。“金寨天麻”已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是全国天麻主产区之一,落户金寨的中国药用菌大市场是金寨天麻主要交易场所。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