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菜鸟”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李 晶 字号:【

  “农民是我们的职业,请叫我们新型职业农民。”从研究生毕业初出茅庐的“菜鸟”农民到浙江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80后”魏韩英如是定义自己的职业。

  2010年,魏韩英和丈夫胡冬冬从浙江农林大学园林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在浙江舟山当农业技术员,而后承包农田创业,成立舟山市海天源果蔬专业合作社,从事蔬菜瓜果种植。

  过去提到“农民”,人们常常会将其与“泥腿子”“乡下人”等画上等号。彼时,园林专业是浙江农林大学最受欢迎的专业,很多园林专业的研究生选择在城市就业,有的人年薪甚至高达数十万元。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毕业前夕,魏韩英和胡冬冬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遇,回到了胡冬冬的老家——舟山桃花岛当一个新型职业农民。

  回忆起当初自己所做的这个决定,魏韩英仍记忆犹新:“我的家人反对去农村工作,甚至觉得农业没前途,一个研究生可以在城里找到更为体面的工作。”但在魏韩英和胡冬冬的心中,农民并非过去的“泥腿子”,农民应该被赋予科技的力量、前沿的专业知识,农村也可以成为就业、创业的热土。

  2010年,魏韩英和胡冬冬选择一家在桃花岛的瓜果合作社上班,用他们所学知识指导农民种植草莓。伴随着桃花岛的海风,时光转瞬即逝,在田间地头工作一年后,2011年4月,夫妻俩决定“单干”,开始承包土地,建立属于自己的水果基地——舟山市海天源果蔬专业合作社。“我们打算从种植精品草莓开始。”对于未来的规划,魏韩英胸中自有丘壑。魏韩英主外,负责对外销售;胡冬冬主内,负责种植等“实操”工作。8年来,这便是夫妻俩的分工。

  每天早晨5时30分,魏韩英会早早起来去大棚里捡菜叶子喂鸡。喂完鸡,她会上街买菜做早饭。而吃完早饭,夫妻俩便一起去草莓棚里摘草莓。“我们的草莓都是通过微信提前订购的,早上采摘,下午送货,保证新鲜。”在魏韩英的水果基地里,草莓正处于生长旺季,抹抹嫩红的果子隐印在翠绿的叶子之中,带着鲜活的水果清香。借助互联网技术,新型职业农民正在生机勃勃的“双创”时代挥洒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事实上,除了草莓外,魏韩英的大棚里一年四季都少不了瓜果香——冬季和春季有草莓,夏季有番茄、白瓜和西瓜,秋季有玉米。据了解,在水果基地中,有50亩的果蔬种植示范基地和100亩的果蔬种植推广基地。

  在魏韩英看来,除了辛苦,农民是一个容易使人幸福的工作,“看着亲手种下的草莓开花、结果、采摘,收获的满足感只有体验过才能感知到。”尽管这些年,海风和阳光将魏韩英变成了“黝黑”的人,但在胡冬冬看来,妻子仍如相识初期般有魅力,“我们两个人既是夫妻,又是朋友,更是合伙人,遇到技术难题,我们甚至可以进行专业交流。”

  当下,随着环保意识及健康饮食的深入人心,绿色农产品渐渐走上了人们的餐桌,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青睐。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夫妻俩种植的蔬菜、草莓和水晶瓜等果蔬农产品经浙江省农产品检测中心检测达到了无公害绿色标准。此外,他们还采取种养结合方法实现了循环农业。

  除了种植外,魏韩英和胡冬冬也积极向周边的农民推广新技术和新知识。“我们的瓜果种植采用生物防治的手段,具有绿色环保的功能。”魏韩英以草莓为例,采用“以虫治虫”方法治理虫害保证草莓绿色生产,“用害虫的天敌——小瓢虫来消灭草莓中的害虫,既保证了不受虫害,又保证了纯绿色食品没使用任何农药。”

  随着时代变迁,伴随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农民这一职业似乎又有了新的演变。“农民”再也不是一个标签化的尴尬身份,而是逐步成为一种令人羡慕的职业。

  “乡村振兴更需要年轻力量的加入,只有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才会焕发出新的光彩。”在魏韩英看来。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