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牧场什么样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裴 燕 字号:【

  在前不久举办的国际奶业战略和技术研究中心成立暨国际奶业创新融合创新研讨会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在谈到奶业发展形势时说,从2016年开始到2017年上半年,奶牛养殖成本上涨,牛奶价格始终低迷,再加上进口牛奶的冲击等因素,导致我国奶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下半年开始,整体情况才开始好转。

  其实,奶业的这种形势不仅存在于我国,荷兰奶业机械专家,利拉伐亚太区牧场管理与牛奶质量总监威廉·施密茨在会议上提到,其他奶业发展国家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上述问题。他认为,这是奶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牧场在迈向“未来的牧场”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那“未来的牧场”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威廉·施密茨描述了其对未来牧场的设想。

  以人为本——从业人员的收入、工作环境、社会地位都要“可接受”

  当前,我国养殖场内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到养殖场工作,一是因为养殖场大多地处偏远,生活不便利,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二是因为养殖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工作辛劳。这一点虽然较以前有所改善,但很多年轻人的观念还没有改变。

  威廉·施密茨认为,从业人员老龄化对行业发展有很大影响,当前,机械化和智能化养殖的水平日益提高,这就要求从业人员的水平也要通过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这对年龄偏大的工作人员来说并不容易,因此,养殖场需要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年轻人。

  那如何吸引年轻人呢?这就要求养殖场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提高,工资待遇进一步提高,要让从业人员有一个被认可的社会地位,不仅能被当代人接受,还要考虑下一代人的接受程度。这样才能保证牧场后继有人,才能让牧场始终保有活力。

  安全至上——未来牧场要保证乳品无残留和添加,产品安全可追溯

  近几年来,我国的乳品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农业部从2009年开始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检测指标包括乳蛋白,乳脂肪,菌落总数,黄曲霉素M1、体细胞数,铅、铬、汞、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等10项指标。2016年新增了杂质度、酸度、相对密度、非酯乳固体4项指标。检测结果表明,规模牧场生鲜乳乳脂、乳蛋白逐年提高;生鲜乳细菌数、体细胞数逐年下降,已经达到了欧盟水平。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或未来,消费者对牛奶质量安全都持“零容忍”的态度,要想让消费者相信并购买自己的产品,除了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外,牧场必须建立健全“从牧场到餐桌”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包括奶牛场管理、乳品工厂对加工链卫生安全的全程控制管理和对零售终端的质量安全承诺等,要实行全产业链封闭式监管,确保产品安全、可信赖。

  保障效益——能以合理的成本生产牛奶

  牧场要存活,效益是根本。不管行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养殖场(户)都应当想办法提高奶牛单产,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养殖效益。未来奶牛的单产能达到多少?威廉·施密茨说,这不是大家坐在一起就能商量出来的结果,需要每个从业者付出努力。

  当前,我国奶牛的单产水平为6吨〜7吨,与国外养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威廉·施密茨介绍,美国有一个养殖场,平均单产很高,除了遗传因素影响外,管理水平和饲养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设想一下,如果每头牛都能有这样的水平,养殖场的效益将比当前提高好几倍。”

  福利养殖——未来牧场内奶牛有舒适的生活条件,保证其健康及福利

  威廉·施密茨认为,动物福利是牧场发展的必由之路。动物福利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和理性思维的基础上的,其基本内容是五大原则:使动物免于饥渴、免于伤害和疾病、免于环境不适、免于恐惧和悲伤、可以适当表达天性。动物福利是指满足动物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其核心是善待动物。

  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只有健康的动物,才能提供健康的肉源性食品(肉、蛋、奶)。要让被养殖的动物健康,必须保障合理的动物福利,如果养殖环境恶劣,动物极易生病,服用大量抗生素,这样违反动物福利养殖出来的产品势必危害社会,危害消费者。由此可见,动物福利有利于食品安全,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从而让牧场主更好地盈利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牧场不能以损坏环境为代价

  我国养殖业是在大量农业装备和先进技术快速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伴随发展而来的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也深深困扰着行业发展。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养殖场处理废弃物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养殖场因此退出养殖行业。

  在强调环境保护的今天,大城市要留住碧水、蓝天和清洁的空气,小城镇和农村同样需要洁净的生活环境,发展畜牧业决不能以牺牲小城镇和农村环境为代价。

  在当前“环保风暴”下,牧场能否妥善处理养殖废弃物,是其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解决污染问题,不能仅仅通过关停政策,还应该从根本上入手,改变现在粗放式的生产和经营模式,探索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