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大妈上网买菜的时代来了吗?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多 乐 字号:【

  “年薪40万招聘老年产品体验师”“亲情版淘宝上架”——2018年初,阿里就来了2个大动作。

  这表明,阿里要把中老年人当成增量市场去培育。

  据2017年民政部数据显示,全国60岁以上人口高达2.3亿,他们中使用手机的比例超过80%,其中不少是智能手机。从阿里数据来看,全国50岁以上的 “剁手军团”已然十分庞大,仅淘宝天猫上就有近3000万。其中,50—59岁临退休人群是绝对主力军,占比高达75%,大多是90后和80后的爸妈。而在2017年,全国50岁以上的网购人均消费近5000元,人均购买的商品数达到44件,可谓购买力惊人。

  但从2013年的“屌丝经济”,到2016年的“新中产”,相比之下,中老年人群体,不那么受互联网重视。“节俭”“固执”,是我们年轻人对他们的印象,而且他们大多数人不会上网。即使有着巨大的基数在,但要培育起来,好像很难。

  难以想象,那些在菜市场为了便宜几毛钱讲价磨破嘴皮的大妈,能忍受既不能讲价又不能挑挑拣拣的天猫生鲜。

  我认为,这样的未来不会太远。

  为什么呢?

  给大家讲两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事。

  第一个关于中年妇女

  我的家在南方一个准二线城市,我妈今年50多岁,即将从事业单位退休,是个清闲的中年妇女。下班后,除了家务,她最常做的事就是斜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正因如此,她的“第一次”给了电视购物。

  那天,也许是这次的主持人特别有煽动力,也许是她刚刚用那口好几年的旧锅煮汤看着心塞,面对已经看了多遍的广告,我妈鬼使神差地拿起电话,拨通了屏幕下方的号码。

  第一次,她买了一套漂亮的德国产厨具。她说质量好,性价比高,很满意。

  “这个比商场便宜多了,商场一个就卖一两千了,电视购物一套才1888!还送了锅铲和勺子!”电话里妈妈兴奋地告诉我。

  尝到甜头后,我妈很快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疯狂倒也说不上,频率是两三个月一次。她买东西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几乎都是厨房用具。所以现在我家里有一整套的德国钢锅、空气炸锅、光波炉......还有三台豆浆机(她酷爱喝豆浆,所以每次九阳出新款她就会买)。

  事实证明,中年妇女对厨房用品的购买欲望是非常强烈的,不亚于年轻女孩买化妆品,只不过过去她们没钱,也没购买渠道。

  厨房就是她们的“领地”,厨具就是她们的“财产”,那么,食材又是什么呢?

  距离我妈第一次电视购物已经过去3年了,后来她学会了淘宝,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买得最多的依然是吃的,她仿佛一下子意识到世界上有那么多好吃的。

  她买过湖北产的莲藕,她告诉我,很久以前就听说湖北的藕特别糯特别好吃,果然名不虚传;还有山东产的苹果,吃了才知道什么叫苹果。还有进口牛排,她电话里高兴地和我说:“过年回家我做西餐厅那种牛排给你吃!”

  于是她又在网上买了一套吃西餐用的刀叉。

  美食会给人幸福感,而幸福感是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需要的。

  我的家庭,是在这座城市里再常见不过的普通家庭。后来我逐渐了解到,我妈这种“觉醒”的中年妇女也并非个例,周围的许多同学,我们父母年龄相仿,他们几乎都对网购爆发了空前的兴趣。

  第二个关于老年人

  我奶奶是一个很节俭的人,几年前子女们买东西孝敬她,她总要责怪几句“年轻人乱花钱”。

  去年我买了两个新疆蜜瓜寄回去,我奶奶说她这辈子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蜜瓜。

  不夸张。以前南方怎么可能吃得到新疆的水果呢?

  这回我告诉她蜜瓜40元一个时,她欣然接受:“我们那么老了,吃点好的不过分。”

  其实老年人没有我们想象的顽固,只是因为他们生在不互联网时代,他们看到的世界比我们小得多。

  这十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家里买米,价格从1元/斤到5元/斤,并不是因为米价涨了(现在同样有1元/斤的米),而是因为店里过去没有5元/斤的米。

  阿里做中老年人的增量市场,一方面直接瞄准中老年人,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就针对他们的子女,用亲情打动他们,让他们记得为自己的父母“买单”。

  网络、物流、媒体,这些事物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受到影响的将不仅是年轻一代。

  世界越来越小,不仅是这些年网络上发起越来越多关于“豆腐脑吃咸的还是甜的”“北方人怕冷还是南方人怕冷”这样的南北大讨论,还有南方人吃到北方的五常大米,北方人吃到南方的砂糖橘等等。

  中老年人群体的特点是什么?他们对食材的关注度比年轻人更高,所以这个市场,必然会给农产品带来更多的机会。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