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 全力打造山地畜牧业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郝 娜 字号:【

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普洱市,是全省最大的州市,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85%,草原面积近2231万亩,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被誉为“天然氧吧”。近年来,该市立足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发挥了产业主导作用,为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提供助力。

转变养殖方式

统筹生产和生态

据普洱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白延康介绍,近年来,普洱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养殖方式,以发展山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循环型畜牧业为重点,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突破口,以“生产保供给、产品提质量、产业出特色”为发展思路,将山地畜牧业发展成为普洱市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山地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该县海源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波正带领农户储备黄牛过冬食用的饲草。据了解,罗波的养殖场现有本地黄牛400头、能繁母牛300头,通过生态放养与舍饲圈养相结合、自然放牧与枯草期分区放牧相结合等举措,有效解决养殖周期长、冬季饲草困难、经济效益见效慢等问题。罗波告诉记者,之所以投入大量资金转变养殖方式,一方面是希望运用最新养殖理念和技术增产增收,另一方面是看好家乡畜牧业发展,用实际行动反哺家乡。

罗波的“华丽转身”只是普洱市促进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记者走访调查发现,近年来普洱市遵循“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科技为领衔”思路,让群众吸收借鉴外地经验,自主选择养殖品种与规模,完善产业链条,争创知名品牌,在生猪、肉牛、肉羊、禽肉禽蛋生产等方面,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

突出绿色生态

注重适度规模

为了打造现代化的绿色生态产业,普洱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针对山区、半山区、坝区环境资源条件,科学合理布局,把好投入关口,提倡循环综合利用,优选山地牧业主要品种和发展模式,促进草畜配套、林草结合、种养循环。目前,普洱市拥有禁牧草原240.7万亩、草畜平衡草原1616.95万亩、人工草地建植40.75万亩,实现了草与畜的平衡发展。

在进军绿色生态的过程中,普洱市紧盯节粮型、环保型、安全型畜牧业精准发力,强化农牧林结合,合理开发利用非粮饲料资源,缓解了饲草料资源供应紧张的被动局面;落实茶叶万亩、咖啡万亩、橡胶万亩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形成了强大的养殖废弃物消纳能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立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动物疫情防控体系,实现动物肉品从养殖到市场销售等环节的全程信息化监管,切实做到“生产信息可查询,产品质量可追溯”。

如今,普洱市出场(厂)的冬瓜猪、江城黄牛、无量山乌骨鸡、普洱瓢鸡等山地绿色养殖产品深受本地和西双版纳、玉溪、昆明市民青睐,并远销广东、上海等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绿色放心品牌。

多元化产业融合

提升生产效益

近年来,普洱市根据区域资源特点,通过推进畜禽良种、饲草饲料、优势畜禽生产基地与规模养殖、畜产品加工与市场信息、动物保护、畜产品质量安全六大工程,加快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引导产业聚集发展,初步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其中,畜牧业产值占“5+6”产业集群总产值的8.9%,占六大骨干产业产值的39%,产业地位明显提升。

而多元化产业融合思路的提出,巧妙地解决了控制成本与提升效益的矛盾,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产和农牧民增收有保障的目标。据统计,普洱市自从走上多元化产业融合的路子后,禁牧草原植被补盖度增长12%、植被高提高15%、产草量提高10%、牛羊规模养殖水平提高1%-2%;特别是2016年,该市实现畜牧业产值68亿元,完成预计目标的109.7%;实现肉类总产26.1万吨,完成预计目标的124.3%。

此外,在“宜猪则猪、宜牛则牛、宜羊则羊、宜禽则禽”产业发展政策引导下,普洱市农牧资源利用成效明显、多点开花,无量山乌骨鸡、瓢鸡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茶花鸡、滇南小耳猪、云岭山羊分别列为云南省六大名鸡、六大名猪、六大名羊。

白延康表示,“十二五”末,普洱市山地畜牧业产值实现59.14亿元,占生产总值(GDP)的11.5%,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4.18%,成为了推动普洱市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发展山地畜牧业大有可为。

(稿件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