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品牌时代精准扶贫新路径——“一县一品”品牌扶贫行动在京启动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本刊讯 (记者 曾诗淇)12月23日,“一县一品”品牌扶贫行动在北京正式启动。本次行动由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联合人民网共同主办,中国国家品牌网承办。北京老农部落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粉丝网等分别作为企业发起单位、企业联合发起单位和协办单位参与本次行动。

  据了解, 该行动坚持公益性,不向老区县政府及企业收取费用,坚持“三会搭台、政府主导、企业唱戏、老区受益”。行动重点在于形成发挥贫困地区生态资源、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国标委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优势的脱贫致富长效机制,在于打造规模农业、品牌农业,通过区域品牌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为贫困地区带来长期收入。

  该行动初步考虑持续三年,以“精心筹划、试点先行、滚动发展、重在落地”的思路组织实施。第一年着力打造30个老区贫困县的优质农(副)产品品牌,摸索方法路子。第二年、第三年陆续推出70个、100个老区县优质农(副)产品品牌,扩大“一县一品”品牌扶贫社会效应。

  “品牌经济的来临,为精准扶贫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表示,很多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质量优异,完全具备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的潜力,要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和企业革新意识,在品牌培育上多给予政策倾斜。

  启动仪式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欧青平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发展中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农村就是发展最不充分、贫困问题主要集中的地方,目前仍有4000多万的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脱贫。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日益追求高品质、兼具精神文化价值的品牌产品。”欧青平认为,我国经济正在从质量时代向品牌时代迈进。这为产业扶贫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向贫困地区一直存在的产品质量不高、品牌意识与能力不强等老问题提出了挑战。

  国家质检总局总检验师张际文表示,扶贫攻坚战,也是一场质量提升战。包括品牌扶贫在内,无论通过哪种产业和方式脱贫致富,都必须高度重视质量问题。只有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才能够早日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司树杰说,革命老区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和主战场。革命老区往往是山区、贫困地区,曾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理应让老区群众过上好日子,决不能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一县一品”扶贫行动企业发起人、北京老农部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明昌认为,贫困问题的转型性与动态性,决定了扶贫策略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投入扶贫这项公益事业。其中,投下一笔钱而后一走了之,是成本最低也是最普遍的扶贫方式。随着扶贫攻坚工作进入关键时期,这种简单的、低层次的扶贫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国家和地方发展的要求。”卢明昌认为,当前,扶贫更需要的是如何从单纯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如何从扶贫济困式向开发式、产业式的扶贫转移、一次性扶贫向可持续的扶贫转移。

  卢明昌表示,企业家群体不能将社会责任仅仅当作一种被动的义务。主动、积极履行责任、回报社会,本身即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之一,也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空间。

  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阿里巴巴公益部总经理孙立军表示,此次阿里不是简单地走入“一县一品”行动,而是希望用大数据力量,完善“一县一品”,让消费者真正买到好的品牌,同时,帮助革命老区,更是我们的使命。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委常委、副县长武广志称,“一县一品”行动通过品牌打造销售与传播,能切切实实让贫困地区群众获实惠,得好处,为老区建设服务。

  据“一县一品”扶贫行动组织协调组办公室执行副主任、中国国家品牌网CEO吴为介绍,“一县一品”扶贫行动将借助当前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对品牌的强烈需求,围绕贫困老区自身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汇集农业发展、品牌规划、报道传播、技术提升、销售渠道和资金帮扶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帮助各老区县选取和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品牌。

  据介绍,“一县一品”行动启动后,将从四大方面为贫困老区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一是品牌打造。包括品牌顶层规划、产品定位、视觉设计、供应链能力、标准制定等;二是建立销售渠道。行动将联合天猫、中粮我买网、一号店、老农部落等电商平台,和各大商超、机关单位、连锁餐饮机构等线下渠道,搭建一体化电商采购扶贫体系;三是品牌传播。行动将邀请企业家、专家等共同走进贫困县,形成传播热点;四是资本导入。行动将与有意参与品牌扶贫的企业与资本机构,共同成立专项基金,投资贫困老区农产品品牌。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