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品牌路上 农业大有希望——2017农业品牌推进年综述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王 欢 字号:【

  2017年是农业部确定的农业品牌推进年。一年来,各地切实把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创新思维,勇于尝试,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农业部在2017年1号文件中明确2017年为农业品牌推进年,全面推动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受到地方农业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各地按照农业部总体要求,认真谋划、精心安排,制定本地区农业品牌推进年工作方案,印发通知明确工作思路和原则,确定工作内容和重点任务,为全年品牌建设工作设计了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并积极推动媒体发声,连续进行专题报道,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农业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重庆将品牌工作首次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县的综合考核;青海将扶持30个特色农牧业品牌工作纳入了省政府考核内容;黑龙江坚持用品牌引导生产,出台了实施品牌战略的政策意见。农业品牌推进年的确立,向社会发出了强有力的信号,标志着我国农业品牌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重大活动精彩纷呈 带动奏响品牌乐章

  品牌推进大会吹响全国动员集结号。今年4月,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简称“品牌推进大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总结农业品牌建设经验,部署新时期工作重点,为今后一段时期品牌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会议展览展示了各类农业品牌建设成果,设计了中国农业品牌大道,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走在品牌大道上感慨“走在品牌路上,农业大有希望”。会议同期举办了中国农业品牌发展论坛,探讨农业品牌的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和实现路径。此次大会是我国农业系统第一次以品牌为主题召开的全国性大会,各类农业品牌第一次集中亮相,相关农业品牌建设力量第一次集结。大会结束后,各地掀起了品牌创建热潮,相继召开农业品牌发展大会,结合本地区实际,提出建设目标和重点工作。河北制定了“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区域品牌培育工程、企业品牌提升工程、产品品牌孵化工程,引领产业升级发展。安徽制定了“绿色皖农”品牌培育计划,立足优势主导特色产业,培育和创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皖字号农业品牌。浙江制定了《浙江农业品牌振兴行动计划(2017-2020年)》,培育一批农业领军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吉林突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做大做强“吉字号”品牌。在各级政府的强势推动下,以品牌为引领的市场导向作用明显提升,广大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品牌、看重品牌、消费品牌,市场主体加快培育品牌、塑造品牌的劲头空前高涨。

  国际茶博会唱响中国茶好声音。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简称“茶博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国际性茶叶展会,是一次推动茶产业大发展、增进茶文化大交流、促进茶贸易大合作、唱响中国茶好声音的行业盛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展会发来贺信。展会期间举办了中国茶业国际高峰论坛、“世界茶乡·中国之夜”品茶招待会、国际茶咖对话等重大国际性活动,共有46位国内外省部级领导出席,12个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单位参加,全国20个茶叶生产省全部组团参展,汇聚茶和咖啡产品近万种,918家知名企业齐聚,到场专业采购商超过7000家。展会组织了多达68场的品牌推介活动,公布了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和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茶博会的成功举办,全面展现了我国茶产业发展成就,促进了茶叶贸易和茶业交流,推动茶产业走出中国、迈向世界。

  农交会掀起品牌推介新高潮。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简称“农交会”)是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形势下举办的一届行业盛会。农交会以“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品牌引领、产业升级”为主题,聚焦农业品牌,突出成就展示。农交会期间举办的“家乡的味道,我为品牌农产品代言”大型公益活动,26位社会知名人士、30名农民兄弟倾情推介家乡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余位省部级领导现场见证,说家乡话,叙家乡情,品家乡的味道,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农业发展成果和区域特色优势农产品。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活动中强调,品牌就是影响力,就是号召力,就是竞争力。展会期间还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品牌农业发展高峰论坛、第三届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等10余场品牌活动,发布了“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农交会农产品金奖,展示了我国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推动各地形成了上下联动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的又一次高潮。农交会之后,在各地举办的农业展会上,纷纷上演农业厅长、市长、县长推介名优农产品专场活动和明星名人代言品牌农产品活动,一些省区卫视对相关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

  品牌建设硕果累累 各地积累宝贵经验

  在农业品牌推进如火如荼的这一年中,各地纷纷掀起品牌创建热潮,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创新创造,丰富实现形式,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领导推动是关键。一年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等农业部领导和各省分管农业领导多次出席农业品牌创建活动,极大鼓舞了各地农业品牌创建主体的士气,对农业品牌创建工作形成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领导的高度重视,对统筹各方形成合力、推动品牌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拓创新是动力。海南每年设立1亿元品牌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江西挖掘一批“贡字号”品牌,讲好历代进贡农产品故事。山东制定品牌评价标准,为各地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提供了专业指导书。青海将品牌建设与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发展生态畜牧业相结合,打造安全绿色农产品品牌。河北整合品牌机构资源,筹建品牌研究院,开展品牌专题培训。

  加快培育是途径。各地通过积极行动,结合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评比评选工作,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河南、山东、江苏建立了品牌目录制度,定期进行发布。吉林编印了《吉林省农业品牌名录》,集中展示宣传优质特色农产品。云南、辽宁、广东等地组织开展了名牌农产品的评选活动,全国各省(区、市)共评选出名牌产品1000多个。通过品牌培育,增加了优质品牌农产品曝光度,提升了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领广大消费者关注品牌、消费品牌。

  宣传引导是保证。品牌创建工作需要全社会参与,好的农产品需要消费者认可。河北实施“燕赵农业品牌计划”,整合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媒体资源,对知名品牌集中宣传。山东打造“空中博览馆”,利用山东航空公司的106架飞机餐桌板广告位,宣传烟台苹果等12个区域公用品牌。陕西财政支持2100万元,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试点。通过一年的共同努力,一批“站得稳、叫得响、传得广”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脱颖而出,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已经建立。各地已逐渐构建了纸媒有板块、电视有画面、电台有声音、网站有动态、微信群有消息、朋友圈有喝彩的农业品牌宣传格局。

  除了各地不同程度的创新举措,今年11月,在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由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农村杂志社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农业品牌创新联盟,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主管指导。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表示,中国农业品牌创新联盟的成立,是一次机会,是一次创新,更是一次挑战,同时也是农业部农业品牌推进年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悉,该联盟旨在通过理论研究、互动交流、教育培训、咨询服务、市场联合等多种方式,着眼于合力推动农业品牌战略实施,深化农业品牌建设模式机制创新,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业品牌的水平和质量,增强农业品牌的活力和效益,打造更多的国家级农业品牌,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前行道路依然任重 品牌强农仍需努力

  一年来,各地积极行动,农业品牌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品牌强农的道路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一是地区间不平衡。一些地区品牌资源还未得到充分挖掘,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品质优势没能很好地转化为品牌优势,一些农业大市(县)的地位与品牌不大不强的现状不匹配。二是品种间不平衡。一些品种缺乏统治市场、引领消费的大品牌带动,存在大产业无大品牌的现象,产业价值也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三是发展不充分。农产品“有品无牌、牌小无名”,品牌“好的不多、多的不好”,品牌多、小、弱的问题普遍存在。

  认识不到位、有偏差。在思想认识上,一些地方品牌意识淡薄,“重生产轻品牌”“重评比轻培育”的思维定式还没有完全破除,工作缺乏主观能动性,满足于现状,在工作落实中“上热下冷”“时热时冷”。在落实措施上,一些地方对品牌建设基本理论研究不够,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往往注重短期投入和效果,缺乏长效推进的耐心和决心。在培育塑造上,一些农业生产主体认为品牌建设投入大、见效慢,对品牌形象塑造和培育的主动性不强。一些特色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品牌效应没有发挥出来。在挖掘内涵上,一些品牌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开展品牌宣传、增强文化底蕴动力不足,打造的品牌同名化、类似化、空洞化,消费者认同度、市场美誉度不高。

  制度不完善、不到位。一是缺乏顶层设计。各地推进品牌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引导,一些品牌制度存在缺位现象,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亟须建立,政策体系也尚未健全。二是缺乏长效的投入机制。在国家层面还没有品牌专项资金支持,一些贫困县扶持特色产业品牌缺乏资金支持,品牌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三是行业监管不到位。品牌咨询市场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社会组织开展的品牌价值评价往往缺乏公信力,容易误导消费者。

  2017年是农业品牌推进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品牌农业已经渐入人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农业品牌建设未来定能再上新台阶,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出更大贡献。

  2017年是农业部确定的农业品牌推进年。一年来,各地切实把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创新思维,勇于尝试,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