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双创”田园赋新篇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 本刊记者 毛绪强 字号:【

  编者按:最近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虽然此话略带有一些玩笑之意,但也确实反映出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城市,返回或去到农村为自身的发展谋求新的道路。他们或许厌倦了整日呼吸着雾霾的城市生活,抑或是看到了新农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勃勃生机,但无论是何种理由,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着并大有燎原之势。

  近几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活跃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今年“两会”前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大概有七百万左右返乡和下乡人员,这里面主体是农民工,还有大学生、复员兵以及各类农业科技人员,还有城里的业主。他们到农村去,从事的行业都是一些新产业、新业态,他们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农业,激活了各类城乡生产资源要素,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

  如果说过去我们把农民定义成一种身份,那么今后“农民”这个词,恐怕要从身份的概念转变成职业的概念,甚至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顶层设计之下,政策红利初现

  2016年底,国务院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国办发〔2015〕4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扶持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84号)。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健全农村‘双创’促进机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到农村施展才华。”

  如今,在政策扶持之下,去农村创业这一现象已蔚然成风,而随着这些支持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了在农村创业的便利。

  河北省玉田县集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理事长冯玉田的带领之下成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谈及合作社今天的成绩,冯玉田并没有忘记河北省对合作社给予的一系列支持政策。

  “合作社在成立之初,面临着资金周转、人才短缺等许多困难,但河北省针对我们这些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实行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水利建设基金等税费减免政策,确保了合作社能够有效运转。”冯玉田告诉记者,“合作社平稳上路之后,河北省还为我们提供了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由财政给予贴息,并积极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我们加强信贷投放。可以说合作社今天的成绩也多亏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冯玉田和他的合作社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致富,而在与河北相隔1400多公里的重庆,农民伍金刚种了4年的猕猴桃,年年丰产却并未丰收,采摘后没有冷藏存放的地方,只能眼睁睁看着大量果子烂在枝头,以至于他动了转让的念头。直到去年11月,一笔90万元的担保贷款到手,才终于让他有了彻底“从头再来”的信心。

  他高兴地说:“这笔贷款真的很好,节省的利息不说,手里有了资金,多年来修冷库的想法终于可以实现了,以后果子采摘下来有地方存放,再也不担心坏掉,收入肯定会越来越高。”

  据了解,这笔贷款源自重庆市为激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推出的政策。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城口、荣昌、武隆等在内的29个区县的388个项目受益,已获担保贷款共计45630万元。

  伍金刚拿到了让他有信心“从头再来”的担保贷款,而他的重庆老乡李承洪在外出打拼搞榨菜鲜销、坛装榨菜销售一段时间后,于2004年回乡创办了自己的企业——重庆市涪陵区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农业企业发展的关键在“钱”。“钱紧”、“钱贵”一直困扰着众多急需融资的农业企业,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也不例外。

  为了让像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企业不再为钱所困,重庆市在国家政策基础上,按照市场原则,叠加推出了“融资风险保证”政策。重庆市财政局与重庆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共同建立农村三产融合专项风险保证金,作为撬动社会金融资金支持三产融合项目的全程融资风险保证,首期规模1亿元,并授权重庆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作为风险保证金管理平台进行日常管理,专项用于重庆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开展的财政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担保业务发生本息风险后,由风险保证金提供风险代偿。

  “我们针对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微小(小微)类农业担保融资,无须实物抵押,批量打包担保,银行见保即贷,微小类和小微类产品单笔担保贷款额分别为100万元以内和100万-300万元。原则上承贷银行执行利率每年7%以内,微小类(100万元以下)、小微类(100-300万元)担保费率分别控制在每年2%、2.5%以内,纳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财政补贴后实际年化贷款费率更低。” 重庆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创业园区兴起,众创空间提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84号)第二部分政策措施中的第十一条提出:创建创业园区(基地)。要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思路,依托现有开发区、农业产业园等各类园区以及专业市场、农民合作社、农业规模种养基地等,整合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建立开放式服务窗口,形成合力。现代农业示范区要发挥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成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重要载体。支持中高等院校、大型企业采取众创空间、创新工厂等模式,创建一批重点面向初创期“种子培育”的孵化园(基地),有条件的地方可对返乡下乡人员到孵化园(基地)创业给予租金补贴。

  其实,早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84号)提出创建创业园区之前,有些地方政府及民间组织为了更好地帮助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开始自发创建农民创业园等服务载体。

  湖南省湘潭市农民企业家周永强就从农民创业园中受益颇多。2010年,周永强进驻了湘潭市桐梓村农民科技创业园,承包下园区内的20亩地,创办了湘潭市永强食品有限公司做食品的物流配送和仓储。“入驻到创业园的企业,在房租、税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减免,除此之外创业园还帮助我们开拓销售市场,大大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周永强的喜悦写在了脸上。目前,湘潭市永强食品有限公司企业年创利税150万元,吸纳50余名富余劳动力就业,走出了一条农产品深加工之路。

  作为湘潭市第一家村级自办农民创业园,桐梓村党支部副书记黄斌告诉记者,“桐梓村农民科技创业园主要为用地规模不低于5亩,不高于20亩的10-20家无污染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生产用地和厂房,园区内实行统一绿化、统一仓储、统一管理。目前,创业园已吸纳小企业10-20户,创业成功率在90%以上,新增就业岗位300人以上。”

  同样是于2015年6月创立的河南省新郑孟庄镇农民创业园,正在把创业农民变成创客之星。截至目前已有98家小微企业入驻,其中有53家是返乡农民创业。

  入驻新郑孟庄镇农民创业园的创业人员,除了享受新郑市财政在企业房租、物业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财政支持外,创业园还与新郑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框架合作协议,设立农业产业担保基金,为入园创业者提供贷款担保。目前,新政农商行已向53家创业园企业提供贷款扶持,总额度达到6485万元。

  在“双创”时代,农民创业园等服务载体该如何“苦练内功”?河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生秀东研究员认为,农民创业园最重要的是要有特色,而不是简单地给创业者提供一个生产经营的场地或提供同质化的优惠和服务。同时,应控制建设总量,警惕滥建乱建。只有恰当体现自己特色的创业园,才能走得长远。

  其实,农民创业园要想发展壮大,关键之一是创品牌。生秀东表示,农民创业园应成立协会,联合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借助互联网等电商平台开拓市场。一旦品牌和市场打开,创业园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壮大。

  作为服务农民创客的平台,农民创业园必须有持久的资金保障。生秀东说,无论是民营创业园,还是政府类创业园,后期都容易遇到资金乏力的困难。尤其是政府类创业园,要设置专项资金并对其加强管理,同时要在发展模式上逐步由政府主导变为企业主导、政府扶持。

  创业创新大潮,激起“金花银浪”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他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新天地。

  在“双创”浪潮中,农村的创业创新者异军突起。农村的创业创新者正通过自身的努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业创新的过程中,让更多人享受到创业创新所带来的成就感。

  “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家的土窝窝”。年轻时就外出经商的云南省祥云县农民单加文,在外打拼多年事业有成后,一心想回家干一番自己的事业。通过长期的基础调研,他毅然回乡投资创建蔬菜基地。借助成熟的销售网点和营销网络,于2011年3月17日注册成立祥云县龙之源蔬菜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为了有效扩大农民再就业渠道,单加文将分散生产种植的农户组织起来,整体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一边直接向产地收购,一边与外地客商建立销售关系,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费用,腾出了利润空间,将利润空间让给了农户,同时也激发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延长了农产品的产业链,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物流”的经营模式,提升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实现了企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互动双赢”的良好发展格局。2016年,公司实现种植业收入6500多万元,带动1000多户农民增收,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成为祥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明星企业。

  36岁的山东汉子崔贵松,于2011年12月带头发起成立了日照市东港区汉光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崔贵松始终坚定为农服务的信念,以扩大和加强示范基地、蔬菜专业村建设为重点,积极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舍得投入,让成员和农民得到实惠,实现合作社、成员、农民多方共赢。对合作社成员种植的蔬菜,以每千克高于同期市场价1毛钱的价格收购。仅此一项,菜农每年增收130万元,人均3600元。合作社还对成员进行“二次返利”,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先后返利210多万元,人均5760元。同时,合作社为不断强化辐射带动能力,加强了专业村建设,合作社在资金、品种、技术上重点扶持,实行基地规划、种植计划、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四统一”。由于做到了政策上扶持,生产上指导,产品上包销,利益上互惠,所以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专业村建设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合作社带动发展蔬菜专业村12个,联结农户560户,户均增收4720元。

  “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是一篇大文章。当一部分人有了资金、有了技术、有了新的理想,立志返乡下乡再创业而且迈出了坚实的步子,一幅完全崭新的中国新农村的图景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了。这是历史的大进步,其中当然有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需要面对,需要解决,但是我们有充分的信心,通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努力,一定能够开创广大农民、农村、农业进而是全社会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