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椒俗称甜椒,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南北各地。与普通辣椒相比,味道不辣或极微辣,含丰富维生素C和B以及胡萝卜素,是非常适合生吃的蔬菜。甜椒不仅可以解热、镇痛、防癌、增加食欲、帮助消化、降脂、减肥,而且由于它五颜六色,外观漂亮,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辽宁有一处东北最大的甜椒生产基地,坐落于凌源市宋杖子镇范杖子村。在这里,村民依托凌源农峰蔬菜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致富路。
告别“单打独斗”
刚刚进入范杖子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座排列整齐的大棚,农户在棚内忙碌着,路边棚前几个人正在讨价还价,装满蔬菜的运输车不时在身边驶过,好一派忙碌的景象。范杖子村近年来大力发展甜椒产业,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村一品”特色村。
提起以前的范杖子村,很多村民感慨万千。20世纪九十年代末,范杖子还是一个贫困村,靠天吃饭,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当时村里农民以种玉米为主,不仅收入低,遇到旱年,常常会减产甚至是绝收。眼看着土地不能带来更多的效益,很多村民开始另谋出路。为此,由村里牵头,找到了农业专家,通过鉴定土壤成分,进行市场调研预测,最后得出种植甜椒最为合适。项目确定了,在推广种植上,遇到了难题。如果还像以前,各家“单打独斗”的话,不仅形成不了规模,还会因分散的种植方式导致各种问题,所以范杖子村进行了土地流转,实行统一管理经营。2007年8月,范杖子村村委会里人头攒动,村民见证了凌源市农峰蔬菜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诞生。对于合作社这种新鲜事物,村民议论纷纷,更多的人选择观望。合作社当年实现盈利,不仅打消了村民的疑虑,范杖子村的甜椒产业也迎来了真正的发展。2009年,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村党委班子与合作社党组织之间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统一管理”,村党组织是村级事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而合作社则成了全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村领导干部在合作社任职,不仅将村党组织和合作社的职能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有机统一,而且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和产业发展的组织化水平,实现了双赢。同时,利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为农户搭建“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增收致富平台,实施“党员社员一带十、普通社员一带五”帮带机制,积极吸收农户入社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截至2016年末,范杖子村已经建标准化温室1840栋,并建设了4万平方米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对此,合作社侯鉴理事长自豪地说:“自从成立了甜椒合作社,见到了效益,村民都积极响应,目前合作社已经拥有1960名社员,社员的收入也逐年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管理出效益
菜农张大哥两口子正在大棚里忙活,见到有客人来访,忙迎上来介绍说:“过去这时候,自己都是在家唠闲嗑;现在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想闲着都很难,虽然累点,但现在俺们挣的多啊!”
离开张大哥的大棚,侯鉴理事长又带我们到了另一家菜农的大棚。和张大哥相比,丁爱国种植甜椒的时间要早很多。如今,丁爱国建了16个暖棚,成了当地种植甜椒的大户,他种的甜椒,主打黄椒,把上市的时间控制在元旦春节前后。丁大哥说:“现在大家都富了,这还真要感谢咱们合作社。”
凌源市农峰蔬菜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民主管理的原则,把各个家庭分散的土地进行了有效集中,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经营,解决了各户分散经营导致的经营规模小、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这种模式,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使农民由土地种植简单获利,变为土地租用和用工双重受益。目前范杖子村已经流转土地达3500余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5%。土地集中以后,村、社党组织结合村情和产业发展实际,一直坚持把甜椒种植作为“一村一品”主打项目,目前甜椒种植已覆盖周边100多个村民组,面积达到2万余亩,成了东北最大的甜椒生产基地。同时,村、社党组织不断强化集约经营,先后成立了天性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培育了53个种植大户和4个标准化种植园,形成了“村集体+产业类型合作社+土地流转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公司+种植大户”合作社经济综合体,在经营上实现了种植精准化、模式工业化、管理现代化和服务网络化。随着保护地建设的兴起和加快,范杖子村的一些菜农又尝试利用温室、日光温室种植,实际效益可观。效益提高了,合作社又开始在产品质量、品牌上下功夫。凌源市农峰蔬菜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引进新技术13项,新品种42个,注册了“天性”“凌川蔬菜”“店地王”等多个蔬菜品牌。合作社深知,产品质量是关键,因此一直坚持绿色生产标准,严格执行市场检测和准入制度,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远销广州、上海等20多个大中城市,并进入了东南亚和俄罗斯市场。
如何继续发展壮大合作社,范杖子村两委班子提出了多种方式助推。根据合作社发展需要,设立了资金帮扶、科技服务、品牌创建和市场经纪人4个党小组,建立了支部联动、支委联片、党员联户的“三联”工作机制。通过村社党组织的联动共建,建设了占地4万余平方米的蔬菜批发市场;村社支委成员、党员认真落实包片联户帮扶责任,为农户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服务,带动了周边3省区6乡镇7000多农户实现了共同致富。合作社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规范化管理。为此,合作社建立了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村社联席会议、学习培训等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不仅发挥了各党小组和党员作用,同时也极大激发了各党小组和党员的活力。对于合作社资金缺乏的现状,资金帮扶党小组积极协调信用社贷款,平均每年为农户协调贷款80余万元。科技服务党小组每年至少组织10次科技培训,培训人数达3000余人次,现在的范杖子村人人都成了种植甜椒的“专家”。如今的范杖子村有12个村民组,810户,3080人。人均年收入达到2.2万元,村级集体年收入超过200余万元;全村老百姓拥有轿车120辆,农用车700多辆,有200多户在城里买了住宅楼。总产值达1.8亿元。
面对范杖子村所取得的成绩,侯鉴感慨地说:“凌源市范杖子村原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贫困村,正是依托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才带领农民实现了共同富裕。范杖子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都是‘村社合一’政策带来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