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建立扫码溯源监管体系—— 分类监管 “码”上安全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产品市场周刊 作者:文/ 付 伟 郑可欢 字号:【

  编者按:作为广东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的典型代表,佛山市高明区探索建立了扫码溯源的监管体系。该体系针对蔬菜、肉类、水产品生产流通的不同特点,将监管重心分别放在了示范引领、闭环管理和准出准入上。高明区在大力推行二维码溯源方式的基础上,分类监管,让溯源码真正变成了守护消费者舌尖安全的“放心码”。

  尽管距离火龙果下市还有一段时间,但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锦园有机火龙果种植基地的工人都已经陆陆续续停工。原来,这里种植的30万斤火龙果早早就已经在“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等生鲜电商平台被抢订一空。

  在基地负责人梁灿辉看来,锦园火龙果之所以如此抢手,一方面是因为食用品质确实上乘,另一方面则是火龙果随身携带的溯源信息让消费者放心。锦园出品的每一颗火龙果上面,都有一个二维码,消费者只要一扫,就能看到有机食品和GAP等认证信息。

  在刚刚捧回“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牌匾的高明区,这样的“身份证”并非锦园火龙果所独有。随着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不断完善,从一棵菜,到一块肉,再到一条鱼,“舌尖上的安全”有了切切实实的保障。同时,结合蔬菜、肉类、水产品生产流通的不同特点,在大力推行二维码溯源方式的同时,当地将监管重心分别放在了示范引领、闭环管理和准出准入上,并通过数据中心等平台建设,让溯源码真正成为安全码。

  标配二维码,全区“菜篮子”直销点实现亮标经营

  每天,高明区鸿丽蔬菜种植基地的工作人员都要重复这样的流程:把当天的蔬菜名称、产地、收获日期、检测报告等信息录入到广东省农产品质量省级溯源平台,生成二维码并打印出来,贴在产品的包装上面。

  这一入一出的工序虽然繁琐,工作人员却丝毫不敢怠慢。鸿丽蔬菜基地每年生产蔬菜1.2万吨以上,在佛山市有30多家直营店,还有近三分之一的产量供应当地多家单位食堂。如此庞大的产出,品质的把控显得尤为关键。“别看这个小小的溯源二维码,可是我们成为‘菜篮子’基地必须迈过的门槛。”鸿丽蔬菜基地负责人梁庆权对记者说道。

  建立二维码溯源体系是佛山市“菜篮子”基地“六有”(即有标识、有二维码溯源、有品牌、有产销对接、有无公害认证、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标准的重要条件之一。早在2013年,佛山便在全省率先要求市级“菜篮子”蔬菜生产基地必须建立产地准出制度,根据生产记录、质量、检测合格等情况在瓜菜、食用菌等产品包装上张贴二维码溯源标签。在高明,按照这一标准建立的“菜篮子”基地共有17家。

  对“菜篮子”基地采取严苛的准入制度,既规范了农产品的生产,落实了生产者的主体责任,也反过来不断强化了“菜篮子”的品牌价值。目前,高明区“菜篮子”直销点都已经实现亮标经营,张贴统一的“菜篮子”标识和基地商标。有了“金字招牌”保障安全,农产品身价也水涨船高。“我们基地出品的蔬菜要比市面上同类产品贵5%—10%左右。”梁庆权表示。

  全程视频监控,肉品实现从养殖到流通的闭环管理

  在今年6月举办的“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展览”中,“佛山市肉品全链条可溯源监管模式”吸引不少观众驻足。2013年起,佛山在广东省率先推行肉品统一配送,通过定点供应、厂场挂钩、统一配送,有效杜绝了私屠滥宰、注水肉等流入市场。

  在高明,每天凌晨,40多辆冷链运输专用车在屠宰企业装完肉品后贴上封条,按照既定的路线送达农贸市场。每一辆车都加装了GPS定位系统,到达市场后需要在规定地点定点反馈。每个农贸市场也只对肉品统一配送专用车予以放行。

  高明区农林渔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保证肉品的安全卫生,无论是生猪屠宰环节,还是冷链配送环节,都有全程视频监控,实现了肉品从生产养殖到出厂流通的闭环管理。

  2015年,高明区把家禽也纳入了集中屠宰、统一配送的管理链条中。如今,在高明中心城区相应范围内的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等场所,活禽经营交易均已绝迹。按照规定,在这些场所销售的生鲜家禽产品必须是来自定点屠宰企业集中屠宰,并需要附有“两证一标识”,即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B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屠宰企业统一标识的脚环或条形码。

  海达高新科技孵化养殖基地是高明区定点家禽集中屠宰点,仅2016年,在这里集中屠宰的鸡鸭鹅等禽只就有44万只。每一只家禽都佩戴了二维码脚环,实现肉品可追溯。

  严格登记备案,6个水产品品种统一编发标识追溯码

  佛山市是优质淡水鱼流通集散地,渔业市场年交易额上百亿元。如此庞大的规模,给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创新的契机。自2013年起,佛山市为推动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建立了水产品标识溯源数据中心平台,推行以机打二维码为基础的产地证明管理,建立鲜活淡水水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在此背景下,高明从2013年开始对全区鳜鱼、黄颡鱼、生鱼、鳖、大口黑鲈、吻鱼6个水产品品种养殖户进行登记备案,统一编发标识追溯码,审核录入到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络平台和佛山市水产品标识溯源数据中心,让水产品质量监管逐步达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良好状态。

  “和蔬菜的溯源二维码一样,水产品的产地标识里也包含了养殖户、生产环节投入品、产品检测等信息,用手机一扫一目了然。”在高明区五洲八达水产有限公司,厂长曾爱桂告诉记者,“即便是从佛山以外地区收购回来的水产品,我们也会要求养殖场所在地村委会提供溯源证明材料。”

  目前,高明区共有近2000家养殖户被纳入佛山市水产品标识溯源数据中心。今年1—7月份,该区发放330份水产品产地标识,可溯源水产品上市量1839吨。

  在高明,二维码标识既是一张信息标签,也是农业生产者的“质量安全宣言”。在监管手段创新和市场倒逼机制面前,生产者和流通者均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今年以来,高明区农林渔业部门在多次专项整治行动中随机抽取101份鳜鱼、草鱼、罗非鱼、黄颡鱼样品,检测合格率为100%。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