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迈向畜牧强省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产品市场周刊 作者:文/张 雨 字号:【

  黑龙江省发挥土地广阔、青山绿水的资源优势,释放畜牧产业“联头带尾、接二连三”的发展潜力,努力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去年,全省实现畜牧业产值185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7%,比2011年增长55.9%;实现增加值698亿元,占全省GDP的4.5%,比2011年增长56.5%。如今,黑龙江畜牧业已从“小而散”升级为“大而强”。以畜牧业为支柱的绿色食品产业,正从“大粮仓”迈向“大厨房”。

  在巴彦县寂静幽深的山中行驶,就可以找到大东北牧业集团。见到董事长关明礼,笔者禁不住好奇地问:为什么选择在深山老林里养猪?关明礼笑道:“这里环境优良,特别适合种猪繁育。猪在这里生活更健康,既不打扰人,也不易传染疫病。”由于防疫严格,并没有走进猪舍,只通过监控屏幕看到了这里的猪,果然活蹦乱跳。

  从一个仅养13头猪的小养殖户,发展到一个生猪存栏200头的小公司,再到今天生猪存栏3.8万头、拥有6个子公司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大东北牧业集团在黑龙江省土生土长,做大做强,已成为该省畜牧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从“小而散” 到“大而强”

  关明礼的养猪创业史起步于13头猪。1998年,在确定养猪是条致富路后,关明礼辞去稳定的工作,在巴彦县农村养起了猪。虽然开局不利,最早养的13头猪死了7头,活着的6头猪还是让关明礼完成了原始积累,从此关明礼就在养猪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引进优良种猪,采用先进技术,仅用10年时间,2008年关明礼就兼并了当年巴彦县最大的种猪场。

  当时,面对价格波动频繁和疾病复杂“两大风险”,巴彦县传统的生猪养殖业面临着严峻挑战:许多养殖户因为规模小、饲养管理水平低、信息不灵、抗风险能力弱等诸多问题,生猪产品难以达到标准要求,猪价低,销售难。

  只有改变养殖业“小而散”的弱势,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产业化经营,才能真正抵御疫病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2009年,在巴彦县畜牧部门的推动下,关明礼组织当地一些养殖散户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社员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关系,降低了小养殖户的饲养成本和养殖风险,解决了猪难养、价难高的实际问题。近两年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有社员175户,年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

  2012年以来,全省着力推动畜牧养殖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彻底改变了传统养殖业“小、散、弱”的局面。2016年,全省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养殖场已达859个,出栏3000头以上的生猪场达到687个,出栏300头以上肉牛场发展到422个。

  从“大粮仓”到 “大厨房”

  “我们巴彦猪肉是‘地理标志’产品,已经远销到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现在一斤巴彦猪肉就比其他地方多卖2角钱,一头猪能多挣45元!”巴彦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景文如是说。

  曾经以“养猪一条街”起家的巴彦县生猪产业,有着丰富的生猪养殖经验和雄厚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巴彦县把生猪产业作为立县主导产业,深入实施畜牧强县发展战略。目前,巴彦县生猪饲养量已由5年前的280万头增加到443万头。

  在这个农业大省,畜牧业“过腹增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粮变肉、草变乳”,黑龙江正由“大粮仓”迈向“大厨房”。2016年,全省畜牧业转化粮食300亿斤。截至2016年末,全省奶牛存栏177万头,国人每喝6杯奶,就有1杯来自黑龙江;商品猪大省的建设步伐在加快,2016年末,全省生猪出栏1845万头,有22个县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初步形成了“北猪南运”态势;全省高档牛肉生产全国领先,到2016年末,全省肉牛出栏274万头;龙江元盛公司和肇东中谷公司纯种和牛存栏达到10000头,随着“龙江雪牛”品牌的叫响,黑龙江已具备打造全国高档牛肉生产第一大省的基础。

  从“畜牧大省”到“畜牧强省”

  走访接近尾声时,关明礼踌躇满志地告诉笔者,今年大东北牧业集团正在建设一个年出栏12万头的生猪养殖场,计划到2020年再新建一个年出栏10万头的生猪养殖场,实现年产值8亿元的企业愿景,届时员工就能实现有车有房的梦了。

  一步步扎实的努力,一项项发展的成果也让我们相信,黑龙江这个“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转变的目标已不再遥远。

  近年来,该省抓住全产业链项目,加大定向定位招商力度,吸引一大批战略投资者到本地发展畜牧产业。目前,国内生猪产业前10强企业均在该省布局,广东温氏、江西正邦、深圳金新农等20家企业集团,计划未来5年在该省投资超过800亿元,建设出栏4000万头生猪产业项目。

  为提高畜牧产业和畜产品安全水平,黑龙江已全面启动无规定动物疫病省建设。强化动物疫病防控,连续4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优秀省份。2016年,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99.6%,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