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个“80后”……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产品市场周刊 作者:本刊记者 周圆圆 字号:【

  在渠佐村繁忙的田间地头,在晚归休憩的农户家中,人们总能看到一个熟悉而忙碌的身影。他风里来,雨里去,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不辞劳苦地为驻地农户增收和村党支部建设出主意、想办法,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奉献着对群众真挚的爱。他就是陕西省体育训练中心驻渠佐村扶贫干部刘世强。

  摸清底子,找准症结谋发展

  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红石崖社区渠佐村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边缘地带,山势奇特险峻,山路蜿蜒盘旋。村子到县城虽然只有32公里的路程,但这十八弯的山路开车要足足一个小时。刘世强的扶贫日志上清晰地写道:2016年7月15日是我第一次进村的日子。那天我从省城早早出发,来到红石崖社区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社区驻村干部开车带着我在盘旋的山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了渠佐村。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而是一派原生态的生活景象。我喜欢这里的自然风光,可这远离现代科学生产技术,远离现代生活水平的“世外桃源”,让我深感闭塞和落后。

  刘世强来到渠佐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深入村组、挨家挨户摸清底子。一个80后的年轻人到这陌生的村子来开展扶贫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全面系统真实地听取民声、了解民意、掌握民情,做好与村民的情感交流工作,刘世强密切与驻村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及村两委人员联系组成工作队,深入全村73家农户全面了解196人生活情况,摸清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征询发展产业的意向和对驻村工作队的意见和建议。在调查中他们发现,由于2015年渠佐村、冯家河村、将军庙村三个村并入了红石崖村,许多群众在情感上有“禁锢”,主观上不愿融入新村委的领导,对服务他们的干部也不熟悉,还存在有事不知找谁问、找谁办的现象。“人和则万事兴”。为了开展好工作,刘世强与工作队成员采取坐在炕头拉家常、村头巷尾聊家事、召开集体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做好群众的情感交融工作,从思想上为他们“解禁”,努力使全村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人谋发展,事事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村委会为每户村民制作发放便民服务卡,并在服务卡上详细记录村干部的职务、联系电话等信息。便民服务卡既方便了群众咨询、办事,也畅通了群众反映问题、监督村务的渠道。在全面了解各家各户的情况后,及时召开村“两委”干部会,重新核定出了全村认可的帮扶贫困户。

  理清路子,探索产业新模式

  核桃种植是渠佐村的主导产业。全村耕地面积1350亩,种植核桃达1300亩。产品附加值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差是产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少的根本原因。在认真调查分析、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全村确定了“产业+农户+合作社+企业”发展模式:全村以核桃为主导产业,以本村核桃种植户为社员成立核桃产业合作社,并依托本村村民何建民创办的核桃加工厂与市场接轨,解决产品“卖难”问题。这样一来,产业链拉长了,产品附加值自然提高了。在刘世强的努力下,全村产业发展模式顺利启动,村合作社与核桃加工厂签订合作协议,以合作社名义将2016年省里下拨的8万元产业扶贫款分批注入核桃加工厂,全体社员享受“一优惠两优先”政策。一优惠就是贫困户核桃脱皮烘干享受3折优惠(双方核对贫困户核桃产量并签订合同),其他村民则享受8折优惠。两优先就是优先加工和销售渠佐村村民和贫困户的核桃,优先使用渠佐村劳动力。随着合作社的正常运营,农户和企业双赢目的实现,何建民满脸喜悦举着大拇指兴奋地说,还是省上来的干部办法多;村民则吃上了“定心丸”,种植核桃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产业结构单一是制约村民致富的重要原因。刘世强意识到全村有两大优势:一是“鸡鸣闻三县”之称的渠佐村地理位置优势,去黄龙、合阳、澄城三县销售蔬菜都很便捷;二是村民种植蔬菜技术也过关。于是,刘世强在村两委会上提出这个想法,经过与村两委班子充分论证后,确定在全村推广无土栽培蔬菜产业。思路确定后,行动是关键。刘世强与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道,挨家挨户宣传解释政策,分析利害,鼓励村民进行农产品转型。为了鼓励引导村民自行培育菜苗,春耕生产时节,他们积极与红石崖社区沟通,利用社区无土穴盘育苗的机会,组织蔬菜种植户前来学习蔬菜育苗、种植技术流程。并与蔬菜经纪人达成蔬菜收购意向,打消了村民“不敢种”的顾虑,回答了村民“种什么”的疑问,解决了村民“怎么种”的困惑。为彻底消除群众在育苗周期长,种苗易患病等种植技术上的困难,村里又因地制宜,采用日光拱棚,打造占地1800平方米无菌基质穴盘育苗基地一处,内设无菌基质育苗穴盘3864盘,每盘72穴,品种分为菜都五号、毛粉802、螺丝椒,长辣11、长辣12、长线椒王、新椒满树、明月15、紫甘蓝、西兰花、松雪65类共11个品种,共育苗278208万株。同时,根据“三品一标”相关技术标准及管理要求,聘请社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1名,定期进行指导,保证在蔬菜苗木培育、种植、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进行无公害、科学化管理,在种植过程中,做好施肥、病虫防治逐户逐地块造册登记,同时采取临时抽检和销售检验两种方式确保农产品的质量达标。年实现蔬菜产值约30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3000余元。

  巧借资源,增加农民新收入

  黄龙山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是人们休闲旅游和户外运动的好地方。刘世强想,黄龙的旅游业“火”起来了,紧邻旅游区居住的渠佐人自然受益。于是,刘世强从大处着眼,凭借自身单位优势,从举办体育活动促进旅游业发展入手,为扶贫做贡献。刘世强大力争取自己的“娘家”——陕西省体育局在黄龙举办体育赛事。两年来,黄龙县成功举办“踏青赏花·穿越丛林”黄龙山千人徒步大赛,“多彩黄龙·骑行寻宝”2016“澳瑞特杯”陕西省山地自行车越野定向挑战赛等大型体育活动。举办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提高了黄龙的知名度,也给渠佐人带来了颇为丰厚的经济收入。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黄龙县实施“多彩黄龙”项目建设中,绿化美化县城到渠佐村的红石崖公路两侧工程是一项重要内容,却因施工要占用土地而引发不少矛盾。刘世强得知情况后,动员社区工作人员和村干部,齐心协力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劝导沿线村民主动让出土地,并对公路两侧垃圾进行收集处理,并根据这里的土壤情况制定出详细的绿化美化方案。现如今的红石崖公路两侧形成了一道格桑花、向日葵、虞美人、波斯菊、百日草等花海叠彩、繁花似锦、异彩纷呈的风景线,花开之时,这里游人络绎不绝。渠佐人看着游客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也开心地笑了。因为他们与游客一起分享喜悦的同时自己却赚了个“鼓腰包”。

  时光荏苒,刘世强来这里扶贫已经一年多了。起初,村民对这个省城来的年轻干部并不信任,觉得他来就是走个过场,做做面子工程,甚至有的贫困户连门都不给他开。刘世强并没有退缩,他凭着一份热情、一份执着与村民聊在一起,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这一切,村民们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渐渐地与这个同样操着陕北口音的年轻后生交起了心。刘世强也发现,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融入了这里的生活,和渠佐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