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进入8月,骄阳依旧似火。在湖北宜昌当阳市草埠湖镇楚湖村,几名农机手正顶着烈日在褚家湖粮食专业合作社托管的玉米地里进行病虫害防治。他们是合作社聘请的员工,统一使用合作社的大型施药机,承担统一防治任务。
位于楚湖村的褚家湖粮食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在发展粮食产业之初,合作社一改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种植经营模式,探索出“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肥料、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带动周边村镇20多万亩小麦、玉米一体化发展,合作社也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农民难题:地里不挣钱, 外出不自由
当阳市草埠湖镇地处江汉平原西端,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草埠湖镇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其前身是1954年2月经国家政务院批准在湖北创办的大型国营机械化农场。2004年8月,经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宜昌市委、市政府批准,草埠湖撤区建镇,整体划归当阳市管理,保留国营草埠湖农场牌子。
至此,原有的近10万亩耕地分产到户,一个劳力分到约10亩地。人均耕地虽比东北要少得多,但和华北、华东地区相比,则又多了不少。即便如此,当地农民世代以种植棉花为生,多年来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近年来,棉花市场行情低迷,劳力用工成本与日俱增,一些农民开始抛荒土地外出打工,土地管理成了一个问题。
但在楚湖村支部书记邢汉生眼里,这却是一个机遇。
“人越来越少,地还得要种。”邢汉生想到了一个简单又不简单的方法:开源节流。说简单是道理和模式都很简单,即降低成本,扩大产出;说不简单是因为缺少实现手段和路径,即如何有效降低成本和扩大产出?
邢汉生的做法是,组建农机合作社,实施农机作业,帮助村里和周边村民耕种管收。
合作社托管:保底有分成,多方能共赢
组建合作社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
2010年,邢汉生放弃了还算滋润的养鱼生意,筹备成立农机合作社。很多人不愿意入社,作为楚湖村支部书记,他带头联合6名村干部合伙,这才组建起来。
成立之初,邢汉生先带领6名村干部开展市场调研,当得知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玉米行情一路走高时,他们大胆组织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小麦生产的前提下,率领农民首先用抛荒田、棉花缩减田种植夏玉米。
随后,邢汉生采用“保底分成”的托管模式,帮助农民统一耕种管收。合作社根据当地的土地划分等级和平均产量,设定每亩粮食最低产量线。高于最低产量线,合作社和农户五五分成;低于最低产量线,合作社按差额100%赔偿。
“小麦350公斤,玉米550公斤。低于这个数,合作社全赔;高于这个数,和农户五五分成。”邢汉生说,“这个数是根据我们这个地方历年平均产量来的,也是和农户商量的结果,都签有合同。”邢汉生拿来一本厚厚的合同合订本,上面是不同户主的地块和收益保证合同,总计近15000亩。
合作社按每亩791元收取托管费。农户销售产品后经合作社进行产量核算,减去托管费用后,通过网上银行把农户应得收入打到指定账户。农户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收到土地收益。
这样的好处不言而喻,农户既放心把土地交给合作社打理,合作社也会努力将托管的土地做出最大化产出。
同一块地,由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每亩至少可增收150元左右,还将分散的农户连接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不仅合作社与农户实现双赢,而且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赋闲在家的村民,还可以选择外出务工。据统计,去年该村外出打工收入近2000万元,户均5万元。
合作社也从最初的7人组建、众人观望,到如今注册社员200人,还有本村及周边村1000多户有加入合作社意愿。
保底分成的托管模式,为邢汉生赢得了不少荣誉,更重要的是,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
褚家湖粮食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托管成本标准明细表(单位:元/亩) |
|||
序号 |
项目 |
小麦 |
玉米 |
合计 |
|
358 |
433 |
1 |
种子 |
50 |
50 |
2 |
间苗 |
0 |
10 |
3 |
底肥 |
120 |
150 |
4 |
机耕 |
45 |
80 |
5 |
播种 |
15 |
15 |
6 |
撒肥 |
8 |
8 |
7 |
药 |
30 |
30 |
8 |
机械施药 |
20 |
20 |
9 |
收割费 |
70 |
7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