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诸如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方兴未艾,记者见过的不在少数,但不久前采访过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滦县百信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委实令人刮目相看。说它厉害,是因为它的经营模式、发展速度都值得业界借鉴学习。
合作社于2010年3月成立,主要从事花生、玉米、小麦、水稻及果蔬种植的托管服务。短短7年,该合作社实现了托管面积从1000亩到15万亩的跨越,涉及滦南、迁安、卢龙、昌黎、抚宁等6个县(市),11个乡镇50多个村,托管的农户已达到14000多户。
打造利益共同体,调动各方积极性
据了解,合作社实行半托和全托两种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方式。半托是农民根据自己的需要委托合作社提供部分项目服务;全托是农民委托合作社提供耕、种、管、收、储、售等全程服务。每季作物种植前,合作社都会在村里张贴托管服务“套餐”的具体项目和费用,每项都比市价低,农民自然愿意接受托管服务。合作社与农民签订托管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农民生产的粮食可自由选择自留、出售。
由于合作社服务到位、精准播种、科学配套施肥浇水和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参加托管服务的农户比不参加托管的每亩多产200多斤粮食,所以农户参与合作社托管服务积极性大。
合作社与分社负责人、农机手、入社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利益分配制衡机制,把相关方的利益都捆绑到了耕地上,把所有人的心思都集聚到了种好地上。合作社负责推广托管业务、统一采购农资、整合农技资源、销售农产品、培训分社负责人和农机手,其利润来自农资集中采购的采销差价、托管费及利息等。52个分社负责人是合作社的核心队伍,负责组织本村及附近农户加入合作社,对托管土地进行日常管理,处理相关纠纷,按照其负责托管的面积提成。60多名农机手与合作社是松散管理、紧密协作的关系,机手大都是带机入社,由合作社统一调配,省心又省油,作业效率和效益明显提升,其收入根据作业量取得。农户由于地和收成都是自己的,管护非常用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每亩土地的托管服务利润的30%留在合作社,30%给分社负责人,2%给农民购买保险,10%作为风险基金,剩余28%作为下一茬作物的托管费返还农民。托管土地规模越大,分社负责人和合作社收入越高,农民托管土地的时间越长,获得的实惠越多。这种激励机制让各方齐心协力种好地,提高种地效益,增加托管面积。此外,合作社还注重借助上下游企业、政府部门、农技系统等各类资源,扩大合作社规模。
规模土地的整合,
为农技推广和科研成果应用奠定作业平台
种什么必须统一,才能把分散的土地连成片,实现规模种植,便于机械作业。在合作社托管的土地上,基本统一为小麦、玉米、花生三茬作物两年轮作,既符合作物生长规律,减少病虫害发生,又能保护土壤,延缓地力衰退。大型机械化设备因而也有了“用武之地”。以玉米专用免耕深松精量播种机为例,该机械实现了一穴一粒、种肥同穴,以及播种、施肥、喷药等工序一次完成,一天可完成播种300亩。因具有无须间苗、肥料利用率高、节约种子等特点,亩均增产10%左右,节约成本30〜60元/亩,比人工效率提高了近30倍。合作社投资100多万元引进了4台高秆作物喷雾机和1台意大利风送式远程喷雾机(俗称加农炮),每小时可完成400〜600亩作业任务,生产效率大大提高。2014年又投资40多万元引进2架多旋翼植保飞机,遥控飞机不受道路条件限制,每小时约完成120亩作业任务,效率是手动喷雾器的近百倍,适应了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合作社和当地农牧局联手打造农技推广“1+1”模式。由农牧局派遣农技服务人员到合作社进行指导培训,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首席专家团队为技术支撑,以本地农技推广服务小组为纽带,对全县合作组织和种地大户提供技术服务,实现了高校科研与基地生产的对接。
通过合作社,一项新技术很快就能在数万亩土地应用推广。合作社成了农技推广最有效的平台,托管服务成了实现规模经营的有效抓手。此外,很多政府补贴扶持项目,比如农机深松、高产创建、节水节肥等,一家一户很难实施,通过合作社就可以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
算好账,高产粮,
合作社持久发展的根基所在
每年年初,合作社就发布主要农作物托管方案,明确了托管服务的内容和配套农资及价格。合作社托管的土地,由于是集中采购,单是农资一项,农民就能每亩省五六十块钱。
在实行农业生产托管之后,成本上,花生可节省成本62元/亩,小麦可节省成本63元/亩,玉米可节省28.8元/亩。
收益上,花生可实现增产200斤/亩,以2〜4元/斤的价格计算,可增收400〜800元/亩;小麦可实现增产200斤/亩,以1元/斤的价格计算,可增收200元/亩;玉米可实现增产200斤/亩,以1元/斤的价格计算,可增收200元/亩。
合作社的运作架构,看似松散实则坚固,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草根实践的大智慧。他们的每一个举措,都围绕农户实实在在的需求着手,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