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油茶产业将步入春天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产品市场周刊 作者:本刊记者 叶飞雅 字号:【

  时下,种油茶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越来越“红火”,稳步拔高的油茶产业行情,让不少经营主体看到了可观的“钱”景,一时间油茶成了河源市龙川县最热的经济名词和资本宠儿。一些房地产、酒店等行业的企业纷纷转型发展油茶产业,产业富民之路渐渐铺展开来。近日,记者走进龙川县,实地探访油茶产业发展壮大的路径。

  困局

  享有“千年古县”“岭南古城”美誉之称的龙川是农业大县,是“全国油茶示范县”,有着1500多年的油茶种植历史。县域土壤肥沃,气候宜人,自然条件优越,为油茶种植提供了优良土壤。目前,全县油茶树种植面积达40多万亩,上规模的油茶龙头企业有8家。龙川县除有着油茶生长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之外,近几年又有政策的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种植户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如今,在龙川县许多地方的山头上都种上了油茶。

  长期以来,油茶虽是龙川县世代传承的传统产业,种植面积广阔,但目前全县油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并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量多而杂,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而且当地油茶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和综合利用价值偏低,加之价格昂贵,山茶油市场一直没有完全打开。

  在多年发展中,龙川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而大部分仍采取传统的民间作坊式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加工技术标准难保证,导致产品产量及产品附加值偏低,也致使龙川茶油在市场上质量不一,价格参差不齐。大多情况下,消费者无法判断茶油好坏,也无法很好地选购产品,这样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消费者的积极性,制约了龙川县油茶产业的发展。

  突围

  近几年,随着油茶种植面积的扩大,一批实力强、影响大、有带动能力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崛起。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龙川县蓬勃涌现,大放异彩,将先进技术、资金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等要素引入农业。在无强势品牌、市场认可度低的情况下,产业如何才能异军突起?企业如何抓住商机,把油茶产业做大做强?当地一些企业进行了探索,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寻求突围之路。

  作为市级龙头企业的龙川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油农业”)是龙川县的后起之秀,该公司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以科技引领提升油茶产业发展水平,油茶产业呈体系化发展,规模化扩张,构建起了从种植到精深加工,再到品牌推广的完整产业链。绿油农业的崛起为龙川油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龙川油茶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从县城出发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经过40多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绿油农业公司所在地龙川县赤光镇。在董事长骆东梅及其他董事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绿油农业的古法压榨生产车间,实地感受了传统工艺的魅力。走进车间,见到从未见过的木制器具,观看着最原始的用撞杆撞击楔子的古代榨油法,一切似乎都显得很新奇,掌锤的两个师傅,执着悬吊在空中的油锤,对准油槽中的“进桩”用力撞去,通过撞击使古榨的木楔越来越紧,从而将油茶饼的油榨出来。绿油农业董事长骆东梅介绍说:“古法压榨的茶油色泽油亮、颜色较深,香味浓郁,口感绵香四溢,用这种传统的方法榨油虽然出油低,但味道纯正,营养丰富,榨出的油放上好几年都不会变质。”车间内,师傅们铆足劲,和着号子,把撞杆一遍一遍地撞向楔子,撞得越响出油越多,在隆隆的木榨声中,浓浓的油香味也随之弥漫整个车间。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把家乡许多几近荒废的老茶林重新培育好,绿油农业多次邀请农业专家到赤光镇,走进种植户家中,进行油茶种植指导;还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同建立油茶产品合作研发机构,致力于油茶产品研发与精炼油加工基地的建设。在走访绿油农业位于东江上游永久水源保护地带——广东省第二大水库枫树坝水库周边的山茶油种植基地期间,骆东梅介绍,目前绿油农业基地共有油茶树3万多亩,其中,公司自种1000多亩,其他则采取与农户合作形式种植。据了解,自成立后,绿油农业先后与赤光镇300多户油茶种植户签订种植收购协议,只要农户种植的油茶籽符合公司产品生产标准,绿油农业则以高出市场价约30%的价格进行收购,同时为农户提供5%的种植补助。骆东梅告诉记者,公司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较高的价格来保证所收购的油茶籽品质,二是为了能让农户收入更高一些,增加种植积极性,让乡亲早日脱贫致富。骆东梅说,市场上的油茶籽一般是5.6元/公斤,而绿油农业公司向农户收购的价格则多在6元/公斤。一亩每年能为农户带来约4000-5000元的经济收入。如今,茶农种植油茶树的积极性很高,过去油茶地被抛荒的景象从未再有。

  品牌

  会客厅内,骆东梅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公司,绿油成立于2015年,目前公司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绿油农业与华南农业大学建立油茶产品合作研发机构,致力于油茶产品研发与精炼油加工基地的建设,项目的建设分为两期,现第一期投入超4000万元,建成年产冷榨茶油1000吨的精炼油生产线。绿油农业的生产工艺,充分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确保每一滴油的高纯度和有害物质零残留。第二期发展规划2亿元人民币,进驻龙川县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除食用精炼茶油外,绿油农业还开发了高端的洗护日用品及化妆品等油茶深加工产品,产品畅销省内外。目前公司旗下已拥有“绿优原生”高端食用茶油品牌,“花果树”洗护及化妆品牌,产品销量呈逐年递增趋势,骆东梅说未来几年他们将逐步进入高端食用油和高级护肤品、化妆品、日化用品市场。

  每一个新农人都对品牌农业寄予厚望,希望借由品牌,打破“菜贱伤农”的困境;借由品牌,让好的农产品以更高的价值走进千家万户;借由品牌,让一个农产品带活一家企业,带活一个村落,带活一个产业。骆东梅也有着同样的想法,他想把老祖宗留下的油茶打造成龙川县的一张亮丽名片,把公司的品牌擦亮,为龙川打造一个知名品牌。他意识到目前龙川的油茶市场处于一个有品类无品牌的状况,如何一举占据品类高峰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课题。骆东梅说:“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单靠产品并不能保证成功,因为你有产品,别人也有,市场从来不缺产品,缺的是差异化的产品,缺的是品牌。”骆东梅认为要打造一个知名品牌,关键靠“品质”,“品”字三个口,所谓品牌,就是通过人们口口相传,在品味、品评、品鉴中共同树立起来的牌子。“首先要做一个良心企业,然后做放心产品。”深谙市场规律的骆东梅提到了“良心企业”,他为产品命名为“绿优原生”,意在追求绿色,优质,原生态的产品。他强调“宁可少赚钱,也要做精品,我们不能掺假,更不能用劣质油充当好油”。

  在龙川县新城区海天财富广场绿油旗舰店内,记者看到展示架上陈列着食用茶油、油茶洗发水、沐浴露、护发素、化妆品等各式各样的产品,加上新颖别致、精美绝伦的外包装,让人耳目一新。“我们的精制茶油倒出来就可以直接喝,对肠道差的人特别有益 。”店内导购员向记者介绍,不用加热可以直接喝的钻石级纯茶油?记者还没反应过来,只见导购员从桌面上放置的一个修长肚圆、做工精致的玻璃瓶里倒出一小杯让大伙儿试试。她介绍说这是他们非常热销的一款食用茶油。同行的朋友接过来抿了一小口,称赞其甘香、爽滑,确实不错。据了解,公司旗下的“绿优原生”山茶油,都是来自老祖宗传下来的老茶林,是地道白花小果油茶。其中超过80%的茶油树,树龄都有60年以上。这款山茶油从采摘甄选、压榨、除杂到灌装等,历经28道拣选,116层提纯,确保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1%,保留了原始压榨的色、香、味,营养不流失,全面符合国家食用油的一级标准、欧盟食用标准;公司特邀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共同研发两种不同口味的产品(清香型山茶油、原香型山茶油)来迎合不同口味的消费者。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绿油农业采用了全自动无菌灌装,选用非塑环保材质的玻璃瓶、马口铁作为包装容器,确保不会和油脂发生反应,保证食用者的健康不受DBP、DEHP等塑化剂的威胁。绿油农业经过近一年的产品研发于2015年11月正式上线“绿优原生”山茶油。因产品质量优、口碑好,加之绿油农业采用以实体店为主,网络商城为辅的销售模式,产品上线后当年就取得了不菲的销售业绩。

  延伸

  为推动茶油产业的发展,绿油农业除了结合现代人的饮食与生活习惯,把优质的客家山茶油带给消费者外,绿油农业还结合山茶油的特质,从客家人过去喜用茶枯(又叫茶粕,是野山茶油果实榨油后剩下的渣)洗头、护发的生活习惯,创新研发了“茶果树”日用洗护系列,包括洗发水、沐浴露、护肤品等多款产品。目前,绿油农业已在龙川、河源、佛山、淄博、成都、深圳等地开设产品专卖店。据透露,绿油农业接下来将进军罐头类食品,未来将逐步涉足餐饮连锁及观光旅游。

  谈及未来发展时,骆东梅表示,现在做农业起步比较难,但是前景非常可观。就拿他们现在种植的油茶来说,油茶生长周期长,基地建设投入大,刚种下的油茶树五六年后才能提供榨油原料,对于投入资金有巨大的回报率压力,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也带来生产成本上升压力,部分油茶企业还未进入油茶丰产期就面临着亏损的困境,所以业内茶企无不期待相关农业部门能为企业“搭把手”。此时,随行的龙川县农业局副局长林宏良提到,产业的发展及品牌的打造,政府出力支持很重要,但是企业也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做大做强,打造品牌,营造企业文化,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油茶企业之间可以抱团发展,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地域品牌,扩大油茶的影响力。林宏良还指出,现在企业做农业确实不容易,前期投入大,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争取国家在项目、资金的支持,或者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把龙川这个历史悠久的油茶产业做强做大,让老祖宗留下来的油茶树真正成为龙川苏区的“致富树”,带富一方百姓。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