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栽培新法 草莓增产三成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产品市场周刊 作者:文/孙文婷 字号:【

  “我家4个棚,3个都改成半基质的了,又好看又省事,忙活20多天,这下改完了,最起码5年内都不用重新打垄了!”“我那改了20个棚呢!算算比地栽时候省了将近3000多块钱呢!”“草莓半基质肥水管理”培训会上,农户齐立军和吴运玲相互“炫耀”着谁家的草莓更“先进”。来自北京市昌平区10个镇的近100名果农正接受半基质技术的培训,台上由区农技推广中心请来的两位农艺专家讲得很细致,台下大家伙儿手里拿着小本儿正听得投入。

  草莓种植还有“先进”与否之分?是的,昌平区作为中国草莓的重要耕地之一,也是北京草莓的主产区,一直行走在行业前列,草莓产业以1万余栋日光温室、4千亩育苗基地,覆盖5镇、46余村、35个草莓专业合作社、3500余户农民的产业布局,逐步成为昌平农业的支柱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昌平区农技推广中心正在思量如何让草莓产业保持竞争力、让种植户增收,而此时,由昌平区自主研发的“半基质栽培技术”应运而生,从技术革新层面刷新了这一局面。

  半基质栽培技术是由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路河及其团队于2011年自主研发的,经过5年科研试验、示范等工作,已于2016年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据了解,该技术不仅攻破了土壤连作障碍,还使得每个大棚增产30%。

  攻破连作障碍 革新高架栽培

  “半基质”的创新之处在于用一半基质土、一半土壤培育草莓苗。该种栽培模式的栽培槽是梯形的,在填充土壤时,将土壤填成三角形,占半个栽培槽,然后在土壤上铺满基质土。

  该项栽培技术不但改良了传统地栽方式,而且结合了近年来在日本、荷兰、美国等国家开发并成功应用的高架基质栽培方式,将两种方式的优点充分挖掘,根据昌平农户的生产实际研发而来的,成为昌平在草莓栽培方面的又一项地标性技术。

  新技术源于对传统栽培模式的解构再创造。“单从技术上讲,传统的地栽有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它的土壤连作障碍难以克服。”路河是一位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与农技指导实践经验的高级农艺师,“所谓的‘土壤连作障碍’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一旦这块土壤连续种植3年以上,土壤中的致病微生物就会增多,草莓会出现常见的病害、毒害,像白粉病、红蜘蛛。其次,土壤盐渍化会严重,可能灼伤根苗,同时还会出现自毒现象。”

  而采用半基质栽培技术,因上层铺的是基质土,每年种植季结束后,通过基质的清洗、消毒等步骤,可有效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

  针对目前许多农户家已经采用的高架基质栽培,路河表现出不同的看法。“我去日本考察过他们已经成功运用的高架基质栽培技术,现在咱们很多农户家也有,但这个技术有我们条件达不到地方。比如,首先基质的成本很高,采用完全基质土,成本不是所有农户都能担负起的。其次是日本的日光温室有先进的温控设备,我们大部分农户是没有购买温控设备能力的。”

  草莓根系深度在20厘米左右,若全部采用基质土栽培,基质间具有较大空隙,随着空隙间空气流动,基质的温度会随着室温快速降低。而采用半基质栽培技术,由于根系深入土壤,土壤颗粒间的空隙较小,空隙间所含空气的不流动性强,使得栽培槽中的温度可以保持,也省去了购进温控设备的成本。

  经过对现有两种栽培方式的反复考察与研究之后,路河开始琢磨怎么样才能改良出一种更适合昌平区农户的栽培方式呢。终于在2011年,“半基质栽培”成型了。“土壤与基质不同,土壤的温度较为恒定,底层放土壤,上面覆上基质,首先在外界温度变化的时候,土壤可以起到缓冲的调控作用。其次,上层的基质松软,根苗易于生根,成活率就上去了。”

  农户心中一笔账 看懂政府好政策

  老吴种草莓20多年,自从改成半基质栽培模式,她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减少了基质的使用量,不需要投入过多水肥;采用石膏板材,栽培槽可以反复使用5年以上,避免每年重新作畦;同时避免了土培因浇水导致的草莓畦塌陷变形,更加适合城市观光农业。

  老吴的草莓园中有22个大棚,其中20个已经于去年8月份改造成为半基质栽培模式了。她算了一笔账,“原来每个大棚每年打垄的人工费就要480块钱,旋地、安放滴管、起垄,每年每个大棚还需要再投入780块钱。按20个大棚算下来,5年下来至少要126000元。换了半基质栽培以后,这五年只要一次性给每个大棚投入5000块。前前后后能算得出来的,就省了26000块,还没算上自己下力折腾的呢!”

  老吴口中的“5000块”指的是享受了昌平区政府的补贴政策后,每个大棚只需要农户自己掏5000块。昌平区政府为确保该工作顺利实施,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补贴款项涵盖了每栋(50×8的标准温室)基质槽一次性补贴、每栋配套其他辅助材料及营养液供给系统一次性补贴、每栋使用栽培基质一次性补贴以及每年每栋营养液补贴,总计15000元。“每个大棚至少需要20000块钱改造费,咱们政府给了每个大棚15000的补助。”老吴表示,有了政府补助,改造起来更安心了。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