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著名的画里乡村皖南黄山地区旅游,满目苍翠的青山绿水和厚重的徽文化举目皆景,令人流连忘返。随便走进一家食肆,游客总不忘点上臭鳜鱼、毛豆腐等经典徽菜,却鲜知一道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山珍极品——皖南石斑鱼,更会令“饕餮客”馋涎欲滴。这种鱼为皖南特产,长约二三寸,通体灰黑,数道斑纹绕身,腹银白,鱼肉鲜嫩味美。据《黄山志》载:因其嘴唇发达可啄食雨水冲刷到溪流中及河涧边密布的甘草等中草药根须,且终生生长在皖南群山间冷幽清冽的山涧中,其鱼肉带有明显的鲜甜滋补草药味,因此又被称为“冷水鱼”。随着黄山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如火如荼,伴随着禁渔全方位覆盖,“流动精灵”种群密度得到空前恢复,但美味的石斑鱼市场鲜见,渐成遥远的记忆。
初秋一日,驱车驶入著名的人文圣地黟县西递景区,高耸入云的霭峰山下静卧着一座粉墙黛瓦的小村落,名曰霭峰村。环抱小村的群山尽皆古木参天,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游玩此地时曾留下“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的千古绝唱。
村中,一条玉带般的霭水河一路欢歌奔腾而下,四季流淌着一个个古老而神奇的美丽传说,为小山村平添了几分灵动秀美。幽冷的霭水河清澈见底,岸边几个小童执杆专注垂钓。河床底部密集生满一层逆流嬉戏活力无限的小鱼叫皖南石斑鱼,或攒堆集群啄食,或动辄调皮地翻下白肚皮排成长队冲浪激流。石斑鱼为光唇鱼一种,鱼躯干两侧各有六至八条黑纹,垂直黑条纹中央有较黑的色素块。在皖南和浙西山区流动的活水溪涧、浅滩加深潭且四季常温在5℃~12℃的小水系环境中,最适合这种野生鱼生长。它们常栖息于砾石底急流漩涡处,便于在阴暗石块缝隙间觅食结群。终年生活在冷水中的鱼儿以野生藻类、水草为主食,故个头长不大,最大个体200克左右,平均个体重量为20到30克。相反,如果在河流平缓之处淤泥厚重,则不见这类鱼儿踪影。溪鱼叠人影,野趣兀自生,成为皖南一抹奇特风景。
在西递,在黄山,无论是巍峨叠嶂的群山上,还是阴暗潮湿的潺潺溪流边,都密集生长着成片粗壮的野生甘草、七叶一枝花、祁术、白芨、黄连等名贵天然中药材。黄山境内中药资源丰富,天然中药材品种多达895种,堪称“安徽省天然药库”。这些中药佳品有的喜在溪流边潮湿环境生长,在雨水激流冲刷中粗壮胡须根茎外露,石斑鱼凭借发达的嘴唇啄食。更何况如黛山峰上生长着数不清的草药,草根常年经水浸润,药汁渗在水里,流入溪涧成为药浴的鱼儿享用不尽的健身饮品,正是大自然的钟爱造化才使这道美味河鲜具备了与众不同的独特品质。西递镇霭峰村里的农家乐主,刚收有顽童从小河里钓来的石斑鱼,取10余条鲜活小鱼不用去磷,简单清除内脏,腌渍5分钟下锅煎炸,一道最原汁原味的椒盐石斑鱼立马将游客的味蕾挑逗到极限。红烧更简单,少许豆瓣酱、姜丝葱花作料焖烧15分钟便出锅装盘,若放在陶制小锅中用木炭炉子加温煮炖,香汁沸腾间,令人垂涎的浓烈鱼香味迅速在空气中弥漫开,俯身深嗅下便已身心陶醉。来一小块鱼肉轻嘬入口,肉质滑嫩醇香绵软入口即化,细细品之鱼肉略带清新复合型草药味,细嚼慢咽间味蕾快感起舞妙不可言,鱼刺鱼头尽皆下肚,就连鱼汤也被食客泡饭,风卷残云般吃个底朝天。
据霭峰村村主任詹民介绍,上世纪70年代,当地山民一天能捕到这种小鱼50多斤。随着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农家乐对这道奇美河鲜需求旺盛,收购价2010年之前就达到80元一斤,一盘10多条河鲜卖到近百元。于是一些山民受利益驱动毁灭性炸鱼药鱼,常把河底荼毒得白花花一片,令人触目惊心。可令人称奇的是,一场山洪过后,石斑鱼又奇迹般复苏游满河底。詹民认为,石斑鱼是皖南土著鱼类,即便夏天山洪暴发激流滚滚也冲不走这些繁殖能力强、悉数躲进石洞中的鱼儿。而且也许是长年饮泡中草药而免疫能力奇高的缘故,导致石斑鱼抗侵害能力更强。虽然石斑鱼非国家保护性珍稀野生鱼类,但它的存在是生态优劣“晴雨表”,而今包括霭峰村在内的黟县全域全年禁渔,村民自发组织禁渔队日夜看守,村民捕鱼只可用植物型饵料垂钓,不得用化学品饵料撒窝,更不可网捕,以让水中生态可持续。一旦发现不轨者除扭送相关部门处置外,村规民约还要对其追加处罚,偷鱼者须义务参加清理河道、栽植公益林、治安巡逻队等满10个工作日。由于此鱼喜碱性水,霭峰村村规还约定小河沿线村民严禁泼洒厨余垃圾,不得在沿岸洗涤炊具衣物,以避免含磷污染物进入水体增加河流自净负担。在皖南大山里,严苛的村规民约的效力有时甚至比法律管用。屡屡犯规者无不颜面大跌,一家老小在父老乡亲们面前是抬不起头的!
与黟县接壤的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县境内直插云霄的六股尖,是安徽省第三大水系新安江源头,也是富春江、钱塘江发源地。休宁县自2013年起在全县集中配送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基础上,实行全域禁渔,倡导群众不用除草剂和有磷洗涤物。板桥乡境内21公里长的沂源河全年禁渔更为苛刻,即便土著乡民垂钓也须在河鱼产卵期之外。通过几年的高压禁渔和全域环境整治,如今板桥乡生态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潺潺流淌清澈见底的沂源河河床上,密密麻麻地覆盖着一层石斑鱼,绝佳生态令许多江浙游客叹为观止。在护渔队员监督下,每天限量20名游客在河边石栏上执钓,渔获每人不得超10条,游客享受钓乐野趣后可将河鱼拿到渔家乐中烹制享用。始建于宋代的休宁溪口镇祖源村建在海拔685米的插角尖山腰上,粉墙黛瓦的古典徽派民居镶嵌在茂林翠竹间,缥缈云雾映衬下宛如人间仙境。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环绕整个村子哗哗流淌,成群的石斑鱼在水里惬意地游来游去。在一个小石桥下,一大群肥硕的石斑鱼集群逆流戏水,这些石斑鱼个头很大每条足有100多克,笔者近5年间多次造访皖南山水,头一次见到如此肥壮的石斑鱼。祖源村党支部书记项祥年认为,这完全得益于禁渔功劳,休宁禁渔4年来全域覆盖不落下一个旮旯,使境内大小河流野生鱼类资源得以休养生息,才出现了“小桥流水人家,鱼虾惊跃竹排”的绝佳生态美景。
告别皖南的高铁上,回味黟县有幸品尝到的石斑鱼,吞咽馋涎间生出奇思妙想:休宁籍状元数量居全国之首,新中国70多位皖籍院士中,休宁籍就占6位。一个山区小县,何以诞生这么多栋梁之材呢?恐怕不仅是因休宁贴近儒教圣地“程朱阙里”的古篁墩村,又与朱熹桑梓婺源为邻而饱受文韬熏染之故,也许还有重要一点,那就是吃了不少健脑益智的石斑鱼,方使他们拥有睿智的大脑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