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茯茶沉浮记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崔建玲 字号:【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这个坊间流传的说法,道出了陕西泾阳这片土地的神奇。泾阳茯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兴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数百年来与粮、奶、肉一起,成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那么,泾阳茯茶到底是一种什么茶?经过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如今的发展现状如何?记者带您一同走进“泾阳茯茶”的前世今生。

  兴于古丝绸之路

  泾阳,交通便利,位于岭北,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属“西安一小时交通圈”。泾阳茯茶的产生,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密不可分,可以说它是丝绸之路带动起来的茶叶。

  很早以前,泾阳本不植茶,但地处关中腹地,泾河下游,自古是三辅名区、京畿要地,也是南茶北上必经之地。因而,从汉代开始泾阳就成了“官引茶”集散地。当时,这里商贾往来,好不繁华。关于泾阳茯茶的产生还有一段有意思的说法。从南方远距离运输过来的茶叶,有时候遇到下雨天,茶叶会出现发酵现象,茶商们都以为茶叶坏了,有人闹肚子,无意中喝了发霉的茶之后,肚子倒好了。泾阳的茶商们发现,发霉的茶叶不是有害的,而是有益的。

  原来,茶商们发现茶中可以长出“金花”(即茯茶中的“金黄色星状斑点”,茶商们称其为“金花”),因“金花菌”在黑毛茶的二次发酵中生长繁殖、代谢作用,极大地改变和提高了原黑毛茶的品质,从而形成了茯茶独有的风格。茶商们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制作工艺、定型,形成了泾阳独有的茯砖茶品。

  渐渐地,官茶到泾后,均另行拣选,制成茯砖茶,才经丝绸之路销往西北各地乃至中西亚各国,泾阳遂形成茯砖茶加工制作运输中心枢纽。据史料记载,茯茶(散茶)在泾出现是在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茯砖茶约于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问世,主要采用陕南、四川等茶为原料,手工筑制,因原料送到咸阳泾阳筑制,称“泾阳砖”,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茶”。由于其药效似土茯苓,被美称为“茯茶”或“福砖”。泾是历史上唯一的茯砖茶加工基地。

  明清以来,当地将南方茶中色黄叶粗的茶用篾篓踩成大包,包重90公斤,运往泾阳压制成砖。民国时期,湖南洞市竹林溪等茶运至小淹资水,用船运至益阳,改大船运湖北,经老河口,用驼马或汽车直运咸阳;或者从益阳船运汉口,交平汉铁路抵郑州、中转陇海路至咸阳。在泾阳压成茯砖后,运输工具以骆驼、骡马或汽车运至兰州进行销售。

  令人惊讶的是,明清时期,泾阳一代的商人,不单做茶业生意,而且已经开始注重品牌的发展。“马合盛”“天泰”“泰合诚”“人民”等品牌茯砖茶深受茶叶销量最大的西北部地区广大消费者青睐。

  抗战前,泾阳有茶厂60多家,自武汉沦陷后,仅剩延顺、裕民、天泰运、裕兴中、昌盛等8家。1953年,由于公私合营生产规模扩大,当地组建了大型茶叶加工企业“陕西咸阳人民茯茶厂”,使咸阳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和加工地。

  1958年,缘于“陕西加工茯砖茶,存在原料二次运输,不符合多快好省原则”,中央政府下令取消陕西咸阳人民茯茶厂,将茯砖加工的任务全部交由湖南省承担。

  据介绍,制作茯砖茶最早原料来自陕西、四川,由于后期消费需求猛增,陕西、四川原料无法满足加工需求,才引进湖南的黑毛茶作为茯砖茶的原料。如今,泾阳茯茶的原料有一部分来自我国的湖南省和陕西本地。

  产自特定地域“泾阳”

  农交会现场,陕西高香茶叶有限公司、泾阳人民茯砖茶厂生产的泾阳手筑茯茶,摆放在桌盘里,由于其颜色发黑、外加茶叶之间的金黄色物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

  据工作人员康瑜介绍,中国茶按基本类分为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泾阳茯茶属黑茶类,属六大茶类中最具特色的黑茶。按再加工茶类分为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等,泾阳茯砖茶又属紧压茶类。

  茯砖茶香气浓郁,古有“茯茶驼队十里外,茶香已入牧人家”之说。从外形上来说,泾阳茯茶分为特质和普通两类。特制茯砖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汤色红黄明亮,叶底黑汤尚匀。普通茯砖砖面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尚浓,汤色红黄尚明,叶底黑褐粗老。每片砖净重均为2公斤。茯砖茶在泡饮时,口劲强、耐冲泡。

  记者注意到,在茯茶上,可以用肉眼看到金黄色颗粒物质。康瑜表示,这是“金花菌”,生物学家现定名为“冠突散囊菌”,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清晰看出该菌为金黄色、呈圆形。据康瑜介绍,泾阳茯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特别要求砖内金花菌颗粒大,干嗅有黄花清香。它是泾阳茯砖茶的独特之处,因而形成了泾阳茯砖茶的独特风格。

  “金花菌”孢子是原茶自身就带有的,但在其他地方长不出来,只有在泾阳才能长出茂密强盛的“金花菌”。康瑜解释道,这是因为:一是泾阳的水质,酸碱度和水中矿物质适宜“金花菌”生长发育。二是泾阳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位于冶峪河和泾河两河下游之间,北有嵯峨、北仲两座山系,南有终南山,地势低洼,形成了一种既具有关中气候特点又具有湿地气候特征的独特自然环境。这一独有气候条件,恰好适宜“金花菌”生长、发育、繁殖。三是技术因素,也是人为因素,包括制作工艺、炒茶的火候、水分含量、发花的温度、筑制砖体的松紧度等。古时没有温度计和干湿仪,全凭匠工的经验和感知来把握。因此,千百年来,多少人曾想把泾阳茯砖茶制作技术引进到泾阳之外去,均未成功。

  一直到1953年,茯砖茶才在湖南安化试制成功,但这也历经了多年的摸索。其实,早在1943年,中国茶业公司湖南砖茶厂就曾试制茯砖,因发花不好,未获成功。当时总结有三不能制:一是离了泾河水不能制;二是离了关中气候不能制;三是没有陕西人的技术不能制。“三不能制”说明了咸阳的水质和气候无疑是茯砖茶加工的最佳自然条件。直到1953年,在茶工、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和武汉大学生物系教授的指导下,经过3年时间的反复摸索和试验,才实现了在中国茶业公司安化砖茶厂(现白沙溪茶厂)“移地筑制”的梦想。

  再次进入国人视野

  2012年4月15日-28日,“茯砖茶制作工艺”成为陕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实施“泾渭茯茶”传统技法发掘及恢复性生产项目,拯救了具有600多年历史的陕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历史上,泾阳茯砖茶远销西北乃至更遥远的中西亚各国,不仅带来了当地商业的繁荣,产业的兴盛,更承载着秦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豪迈情怀。“泾阳茯砖茶”非常适合高寒地带及高脂饮食地区的人群饮用,特别是对居住在沙漠、戈壁、高原等地区,主食牛肉、羊肉、奶酪的游牧民族而言,在缺少蔬菜水果的情况下,喝这个茶,可以促进消化。因而,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陕西高香茶叶有限公司、泾阳人民茯砖茶厂将自己生产的 “天泰运号”茯砖茶带到农交会。从清末到现在,经过历史的沿袭和发展,他们生产的泾阳茯茶已是第四代掌门人制作。

  康瑜告诉记者,由于泾阳茯茶的制作时间只能在伏天,所以工人们大多赶在夏天的两三个月时间,早晚两班倒,加工茶叶。由于是纯手工筑茶,泾阳茯砖茶的产量并不多,一个月的产量最多是2吨。现场, 400克的泾阳茯砖茶价格为1580元。

  泾阳茯茶在明清时期曾经一度声名显赫,之后逐渐沉寂,如今,随着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热播,泾阳茯茶再一次被观众所熟知,走入人们的视野。记者了解到,目前,泾阳茯砖茶作为边销茶,大多只是销往西北少数民族和中亚各国以及陕西当地,还未全面推向全国。未来,泾阳茯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FormatImgID_0#

  编者按:泾阳茯茶在明清时期曾经一度声名显赫,之后逐渐沉寂。如今,随着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热播,泾阳茯茶再一次走入人们的视野。趁着这股热风,泾阳茯茶登上了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舞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和消费者面前揭开了身上“神秘”的面纱。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