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穷根 摘穷帽 农业产业扶贫见实效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曾诗淇 字号:【

  10月16日上午,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农业产业扶贫有关情况。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刘北桦、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河北省平泉市人民政府市长曹佐金出席并答记者问。刘北桦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产业扶贫的重要思想,把农业产业扶贫作为优化农业供给结构、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大事要事,调动全国农业系统力量务实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

  贫困农民腰包鼓起来了

  “贫困地区多样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后发优势,贫困农民腰包逐渐鼓起来了。2013-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实际增长10.7%,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收入是2012年的1.52倍、2010年的2倍,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以农业部定点扶贫县湖北恩施来凤县为例,2016年农民收入比2012年增长89.5%。” 刘北桦介绍,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农业部产业指导、政策扶持、市场引领、龙头培育、科技帮扶、典型引路等六方面举措。

  在产业指导上,农业部加强顶层设计,帮助贫困地区转变发展理念、明确重点任务。在联合八部委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的同时,组织22个扶贫任务重的省份、832个贫困县编制完成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分区域指导贫困地区编制产业规划或实施方案。

  为了让贫困群众真正感到帮扶温暖,中央专门出台了支持贫困县统筹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政策,农业部在项目资金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一村一品示范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相关文件中明确向贫困地区倾斜。各地也围绕资金整合、主体培育、金融扶持、保险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

  针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农业部组织各农业生产主体参加展销活动,支持各地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发展电子商务。以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期间举办的产业扶贫专题展为例,组织80多个贫困县、200多家企业参展,现场贸易额超过5亿元。曾经藏在深山人未识的优质农产品,如今已经走出贫困山区进入千家万户。

  在龙头培育方面,截至2016年底,22个扶贫任务重的省份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8.5万家;全国758个贫困县(不含西藏)发展农民合作社44.2万家,带动1500多万户农户;农业部100个样本贫困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带动贫困人口覆盖度达到49.8%。

  此外,农业部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开展科技帮扶,提高支撑保障水平。在7个重点贫困地区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试点。近几年,每年都有60多人在贫困地区挂职帮扶,今年又从部属事业单位选派28名处级干部到环京津28个贫困县,开展技术指导,提高产业扶贫水平。

  农民搞产业最讲眼见为实。农业部在全国层面遴选了10多个产业扶贫优秀范例,并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举办了12期产业扶贫现场观摩,现场培训700多个贫困县的负责同志。

  特色产业脱贫:

  避免盲目跟风

  目前一些地方在产业发展上存在着同质竞争、产品卖难等现象,贫困地区该如何选择特色产业推进脱贫?刘北桦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在产业发展上,贫困地区应避免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包办替代、一厢情愿、重生产轻市场、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主要依托。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条件独特,发展特色产业潜力巨大。” 刘北桦介绍,为了提高贫困地区在产业选择时的精准度,农业部遴选了13个发挥比较优势、科学选择产业、生产适销对路农产品的典型范例。刘北桦认为,贫困地区选准特色产业应该突出四个方面。

  一是突出特色选产业。紧扣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向特色要竞争力,向特色要生产力,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强”。

  二是突出市场选产业。坚持市场引导,注重研究市场,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化,调优、调高、调精农产品生产,扩大中高端供给,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突出绿色选产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脱贫致富道路。同时,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坚决不选破坏资源和环境的产业,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四是突出融合选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推进精深加工,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延长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群众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精准扶贫:

  搞缩小版“大水漫灌”不可取

  有媒体指出,一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但是与贫困户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产业发展比较好,贫困户却没有脱贫。针对这一问题,刘北桦表示,贫困地区发展产业,重点不在于增加多少产值、带来多少税收,而是要让产业发展效益真正落到贫困户身上。有的贫困地区,不管贫困户愿不愿意、会不会,都发几颗苗、几只鸡,看上去精准,实际上是搞缩小版的大水漫灌,不仅浪费了扶贫资源,还耽搁了脱贫致富,这不可取。

  刘北桦介绍,近几年农业部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来促进产业与贫困户的精准对接。在规划指导方面,明确要求各地要围绕精准到村到户到人要求,科学确定产业,精准设计项目,明确带动主体,精准对接贫困村、贫困户,确保产业对人、人对产业,实现帮扶资源有效整合。

  在利益机制方面,农业部提出把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扶持产业发展的规定任务,作为国家对企业投资的前置条件。总结推广了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帮扶模式,创新出资产收益扶贫、保底分红、二次分配等成功经验做法。

  在范例推广方面,农业部会同各地农业部门总结了200多个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产业扶贫范例,通过范例总结、现场观摩等形式,贫困县学习借鉴了全国各地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如在陕西洛川的苹果产业发展中,形成了经营主体带动型、农业园区吸纳型、互助合作扶持型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目前,洛川苹果种植面积覆盖全县95%以上的农户,全县农民收入的95%来源于苹果产业。

  建一个龙头

  兴一项产业

  针对媒体提出的如何壮大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脱贫致富带头人的问题,刘北桦表示,没有龙头就没有市场,就没有价值链。建一个龙头,目的就是为了兴一项产业,富一方农民。

  据了解,针对新型经营主体、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部采取了一系列培育措施。从2014年开始,农业部联合财政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面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创业青年,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培训,促进农民创业兴业。

  近几年,农业部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创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提升规范化发展水平;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引进适合贫困地区生产实际的企业;2016年,组织8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西藏签订合作协议9.42亿元。同年,又将农业部、中组部共同开展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调整为主要面向贫困地区实施,举办示范培训班177期,在贫困地区遴选1.77万名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到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学习交流。

  此外,农业部还积极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人员,带领贫困户开发农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实现脱贫致富。

  地方成功经验可借鉴

  四川省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涂建华在回答记者关于四川产业扶贫工作的亮点时表示,四川省始终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以实现稳定脱贫为核心,切实提升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

  据了解,到2020年底,四川省力争通过发展农业产业使173.73万贫困人口脱贫,占全省脱贫人口目标的49.65%,目前已有69.1万贫困人口依靠农业产业脱贫。

  涂建华介绍,为解决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薄弱问题,四川省坚持把建基地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发挥产业带动效应;为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附加值低问题,四川省坚持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提升产业效益的重要抓手,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为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四川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产业扶贫的关键引领,把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为解决产业发展对接市场需求问题,四川坚持把主体培育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措施,总结推广“托养寄养”“借羊还羊”等“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行股份合作、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成功做法。

  河北省平泉市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曹佐金向记者介绍,近几年,平泉市在产业扶贫设计上做到了“三个准”,即选准产业、找准瓶颈、定准机制,平泉选择了该市最成熟的食用菌、设施蔬菜两大产业,让贫困户与产业、园区、合作社、企业间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在产业扶贫模式上创设了 “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的“三零”模式,贫困户享受到更加实惠方便的脱贫机会;在产业扶贫资金上,平泉市创建了“政银企户保”融资平台,为每个贫困户提供5万元小额贷款。2012年以来,平泉市累计实现93个贫困村出列、8.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8.1%下降到7.6%。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