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兄弟”铺就脱贫致富路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曹良海 万炳全 字号:【

  “太开心了,上周一卖了400多块钱,今天又卖了100多元,日子越过越好,不再贫困了!”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桃洪镇大塘坑村70多岁的罗奖生,拖了七八十斤辣椒到隆回县城定点收购的湖南军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辣椒种植户罗奖生告诉记者,种辣椒让他尝到了甜头,2015年、2016年共种了近2亩辣椒,收入14000多元。今年,罗奖生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亩,大概能赚4万元。明年还有更大的目标。

  辣椒,是湖南地方风俗和湘菜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乡民用辣椒去湿气,游子用辣椒解乡愁,对隆回县的贫困百姓来说,辣椒则多了一个摆脱贫困的用途。5年前,范时军、范时杰两兄弟回乡创业,生产辣椒酱品,带领全县贫困户走上了一条脱贫“红火”路,被亲切地称为“辣椒兄弟”。

  抓住商机 与辣椒结情缘

  范氏兄弟的辣椒生意可追溯到24年前。1993年,范时军和弟弟范时杰南下广州,进入一家公司打工。由于不习惯粤菜饮食,兄弟俩对食堂里的辣椒情有独钟。很快,他们注意到,很多湖南老乡都离不开辣椒,一些本地人也喜欢吃。范时军敏锐地注意到,“制作辣酱卖一定有赚头”。

  说干就干,兄弟俩利用业余时间购买辣椒,加工成酸辣椒和辣椒酱,下班后在厂门口摆卖,生意果然红火。

  两年后,范时军和弟弟从地摊销售中积累了原始资本,他们果断离职,正式走向创业的道路。摆地摊,做批发,进而办工厂,稳扎稳打,生意越来越大。到2012年,兄弟俩创建10年的东莞军杰食品有限公司,年产辣椒酱品4万吨,年销售额达1.6亿元。

  响应号召 返乡二次创业

  正当范时军和弟弟准备更上一层楼时,老家隆回向在外的游子发出“招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号召。

  那是2012年,范时军仍清晰记得自己“难掩兴奋”,被故乡情所感召,和弟弟一起回归故乡,投资2.4亿元创办湖南军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军杰食品),生产辣椒制品。“在外面不管企业做得多大,不管赚了多少钱,我们最大的心愿,还是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范时军动情地说。

  2015年3月,军杰食品建成湖南省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共流转土地1019亩,建立长山村、芙蓉山村、大塘坑村连片化辣椒种植基地3个。与此同时,军杰食品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等涉农院校和科研机构,结成产学研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引进各地优质辣椒品种42个,进行适应性栽培和对比试验,实验培育出适应本土的优质品种23个,为农户走上辣椒种植致富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为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实现“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产供销一条龙绿色生产模式,范时军在种植基地运作上,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农业方式,解决了本土辣椒滞销的难题,保障了辣农的经济利益。公司跟着市场走,确保经济效益;合作社跟着公司走,确保辣椒销路;以基地为示范,带动当地农户走上致富之路。公司通过基地示范和订单农业的方式辐射带动了12个乡镇18个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212个村参与辣椒种植产业。

  精准帮扶 带领百姓脱贫

  “精准扶贫”开始后,军杰食品就逐渐成为隆回帮扶战线上的排头兵。

  2016年8月,军杰食品成功申报了湖南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承担253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责任,今年3月启动实施。公司与隆回县扶贫办和项目实施乡镇签订了三方实施合同,与贫困农户签订了帮扶合同,为贫困户统一供应农资,提供统一育苗、统一肥料农膜供应、统一技术管理,并与贫困户签订包销和保护价收购协议,让辣农承担零风险,获得高收益。

  家住隆回县桃洪镇对江村的贫困户秦早花告诉记者,以前家庭生活困难,自从去年10月来到军杰食品上班,每月能领到2000多元工资。

  今年58岁的范水军是隆回县石门乡托杏村农民,他告诉记者,9月9日当天,他用摩托车拖了100公斤小米辣,卖了400元多元,两亩多辣椒,每5天可卖一次,一亩能赚五六千元,今年可赚1万多元。他说明年准备种四到五亩。他告诉记者,他们村里的人都种辣椒,这个厂每天有几百人来卖辣椒,老板很好,跟我们签了协议的,不打白条,统统付现金。

  9月9日,记者在位于隆回县工业集中区石门工业小区的湖南军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看到,4条全自动生产线开足马力,连接辣椒基地和市场,也连接了贫困户和他们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望。

  记者了解到,2016年,军杰食品带动2.5万人种植辣椒2.2万亩,产辣椒2.2万余吨,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30人,帮扶对象年人均增收1300多元。

  今年以来,“辣椒兄弟”能带动全县3.4万余人种植辣椒3万亩,其中贫困户3700人。此外还安排了当地群众360余人就业,进一步拓宽了他们的致富渠道。

责任编辑:张璟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