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起源于涪陵。涪陵榨菜选用重庆市涪陵区特殊土壤和气候条件种植的青菜头,经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其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也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名菜(榨菜、薇菜、竹笋)之一。
据原涪陵州志《涪州志》记载:1898年 (清朝光绪二十四年),涪陵县城郊(现涪陵城区洗墨路)商人邱寿安将涪陵青菜头“风干脱水”加盐腌制,经榨压除去卤水(盐水),拌上香料,装入陶坛,密封存放,当年送一坛在湖北宜昌开“荣生昌”酱园店的弟弟邱汉章,邱汉章在一次宴会上将哥哥邱寿安送与的榨菜让客人品尝,客人们倍觉可口,其风味“嫩、脆、鲜、香”,为其他任何咸菜所不及,争相订货。
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委、区政府将榨菜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和富民兴企的民生产业,大力推动涪陵榨菜品牌建设,基本实现了“注册一件商标,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大产业,富裕一方群众”。目前该区榨菜注册商标19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4件、重庆著名商标18件。2016年,全区榨菜原料面积、产量分别达72.2万亩和150.6万吨,外运鲜销青菜头52万吨,产销成品榨菜47万吨,榨菜产业总产值达85亿元,创利税18亿元,农民人均榨菜纯收入2174元,涪陵榨菜成了涪陵的城市名片和金字招牌。
加强原料建设,夯实品牌基础。近年来,涪陵按照“稳主产区、扩次产区、拓展新区”思路,持续实施23个乡镇街道青菜头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高产、优质、高效种植和加工基地,成为中国绿色生态青菜头之乡。
培育龙头企业,夯实品牌主体。通过多年大力扶持培育,榨菜企业实力不断壮大,龙头企业群体逐步形成,产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目前该区拥有榨菜企业3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17家、区级4家,龙头企业占比高达63.8%。涪陵榨菜集团成为全国酱腌菜行业首家上市企业。
实施科技兴菜战略,增强品牌动力。近年成功培育推广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涪杂一至八号”系列早晚熟青菜头杂交良种,在提升涪陵青菜头品质的同时,实现了青菜头种植由一季向两季的转变。通过成功引进、消化吸收德国全自动榨菜生产线,扶持强化榨菜企业技术革新,该区榨菜企业基本实现了生产自动化、现代化,有力提升了生产效率。
强化多元营销,促进品牌传播。一方面通过举办榨菜嘉年华、榨菜文化节,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投放广告、宣传片,参加展会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涪陵榨菜品牌;另一方面指导榨菜龙头企业积极探索连锁经营,完善批发、代理、直销、网络营销等经销方式,巩固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目前,涪陵榨菜营销网络遍布全国,还延伸到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规范品牌使用,严格品牌监管。按照“严格条件、从严审批、加强监管、规范使用”的原则,每年对榨菜品牌进行审查、审批和建档,并对许可使用品牌的产品进行全程追溯。同时采取“对内规范整顿,对外打假维权”措施,开展常年性集中整顿和打假维权行动,维护“涪陵榨菜”品牌形象。
注重文化传承,丰富品牌内涵。该区十分注重榨菜文化传播,每年投入上亿元经费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宣传推广榨菜文化。目前,涪陵榨菜的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未来,涪陵区还将投资10亿元打造“1898中国榨菜文化小镇”,集中展示中国榨菜的历史文化、制作技艺,并开发榨菜观光旅游,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下一步,涪陵区将按照完善供给链、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要求,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现代榨菜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着力推进榨菜产品、机制、科技创新,努力将涪陵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品牌最响、销售最广的榨菜鲜销、加工基地,力争到2020年,实现青菜头种植面积75万亩、总产量180万吨,鲜销青菜头60万吨,产销成品榨菜60万吨,榨菜产业总产值100亿元、利税20亿元的目标,把涪陵榨菜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特色农业的样板产业。
(本刊记者刘月姣编辑整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