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逆袭问答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刘书亮 饶 星 字号:【

  在东北不少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纷纷减种甚至弃种大豆,王福宽却不惜高价租地,一下子拿下550亩,全种上了大豆,首战成功,灌溉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农地产量达到了亩产600斤-800斤。

  王福宽的这份大豆逆袭成绩引起了农业部门领导与专家们的关注。《农产品市场周刊》记者随同中国创新三农总课题组振兴东北大豆计划赴辽阳调研组,来到中农丝路实业公司高新大豆试种的辽阳基地,采访了王福宽董事长。

  “千万别轻视在民间的农业科技高手”

  《农产品市场周刊》:对于东北不少大豆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减种、弃种大豆的现象,您怎么看?

  王福宽:很简单,农民不挣钱,比较效益低。究其原因在于大豆产量低。

  《农产品市场周刊》:您能否更具体分析一下非转基因大豆低产的原因?

  王福宽:一是传统育种落后。豆种老化,原种基因弱化;二是传统种植落后。粗放型大豆种植疏于科学管理。两者造成大豆种植低产,不但不利于保护农民持续规模种植大豆的热情,而且还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致使国产大豆阵地的进一步丧失。

  《农产品市场周刊》:是什么原因驱使您退休后选择种大豆?据我们所知,您除了高中毕业后有过短暂的农业生产经历,后来就一直在非农岗位,而且您和您的家人从此也一直住在城里。

  王福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东北人,对这八个字有着铭心刻骨的体会。战争年代,从戎救国是爱国;和平年代,产业报国也是爱国。看着老祖宗留下来的大豆产业垮掉,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东北人,能有机会为振兴东北大豆产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本来就责无旁贷,义无反顾。

  《农产品市场周刊》:除了责任、道义使然,是不是高新大豆也给了您信心?

  王福宽:是这样!千万别轻视民间的农业科技高手!当年公社农技站那一帮人成了散落民间的农业科学技术的星星之火。所谓实践出真知,对于几十年如一日仍坚守农业一线研发不止的“土专家”,我们理应保持应有的尊重!对于他们千辛万苦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肯定与推广,从中央到地方应有相应的保护与扶持机制!英雄莫问出处——遗憾的是他们的科研之路或多或少仍遭遇到歧视和冷遇,不过,所幸近年来有所改善。

  “大豆产业贵在高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农产品市场周刊》:振兴东北大豆产业计划,您怎么评估?

  王福宽:创新三农课题组设计的振兴东北大豆计划好啊,因为它切中了要害,抓住了关键。一是科学技术成果成功导入;二是大豆种植、加工、贸易等高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这种模式创新,不但大豆产业价值要素在全行业实现“全流通”,大资本对大豆产业“全投资”创造条件,而且大豆产业整体效益都会翻番。

  《农产品市场周刊》:真的有这么乐观吗?

  王福宽:在新的时期,经科技改造的大豆产业将从传统产业转型为新的朝阳产业;由全产业链整合,协同发展,大豆产业将成为高财富产业,再度崛起为民族品牌产业。农业领域的“中国创造”,可望在高新大豆产业中产生。

  王福宽:其实大豆产业已经有令人振奋的表现。譬如黑龙江九三集团,是大豆加工的龙头企业,现在该集团向上游种植企业下订单,缔结紧密型合作关系。我们高新大豆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也好,加工价值高于普通大豆。如果我们能与九三集团合作,所发挥的作用将更大。还有,现在大豆加工技术也今非昔比,加工的原材料不再局限于大豆,还有豆叶、豆秆;加工的产品也不局限于豆油,还有天然化妆品、棉花替代服装、环保造纸、保健食品等。大豆的开发与利用空间无比广阔,伴随而来的也是大豆产业的新天地。#FormatImgID_0

  链接

  王福宽种植基地试验的主要合作伙伴是九龙天河(北京)农牧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关德田透露,中华1号大豆是公司大豆育种专家团队历经十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特高产大豆新品种,是常规品种,已经形成分枝出多个新品种。

  在王福宽的创业办公室,调研组人员看到了新豆种的试种实物标本,有幸一睹“超级大豆”的风采。

  据王福宽介绍,中华1号超级大豆多分枝,有效分枝5个以上,主基节多达15个,长分枝多,节间较短,花紫色,绒毛白色,荚浅褐色,籽粒黄色,脐褐色,籽粒圆形,粒较大,百粒重25-28克。结荚多,平均结荚150个以上,三粒英占30%,单株平均粒重100克以上,最大单株可达到400克。品质好,蛋白质含量40%,粗脂肪20%,生育期120天,夏播100天。

  王福宽特别提到“超级大豆”的突出特点——

  ①常规品种。

  ②特高产,一般亩产600-800斤,高产1000斤,优化栽培特高产可达1500斤。

  ③抗性强,耐涝、抗旱,抗病能力强。

  ④适应性广,可适应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种植环境,南到安徽,北至黑龙江中部都可种植,既适合春播又适合黄淮海地区夏播。

责任编辑:张璟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