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姚慧峰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同时他还有一个身份——江西省宜丰县稻南垣生态水稻合作社理事长。近年来,返乡从事农业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姚慧峰是比较早的那一批人。六年来,褪去了大学生的稚气,从一名月入过万的都市白领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姚慧峰的路越走越成功。他说,六年的坚持只为种出一粒好米。被圈里人称为“姚社长”的他,除了情怀,能为返乡大学生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经验呢?
返乡路艰
返乡之路注定不会平坦。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务农,姚慧峰也遭到了家人的不解,亲朋的议论。这是很多返乡大学生面对的第一道困难。
姚慧峰表示,一定要充分考虑好“回去”这件事,想清楚选择的原因。而要真正获得亲朋的支持,还得炼得真金白银,让人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返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过去我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做医药代表,收入较高,但酒桌文化令我厌倦。而吸引我回到家乡的原因,我总结有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大环境,食品安全问题引人关注。二是自我情怀,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三是乡愁乡亲,渴望回到儿时的青山绿水。”姚慧峰清晰地阐述着返乡的理由。但他想明白了,却怎么也无法说服父母和亲人。
直到第一年收获之后,姚慧峰证明了他的生态水稻每亩的收益比种常规水稻高几百块钱,非议才渐渐少了,越来越多的村里人开始加入。
姚慧峰说:“2012年开始种植生态水稻,刚开始没人相信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能种出水稻。我只示范种植了30亩。到现在,全村80%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90%的田(约合1000亩)实现生态种植。”
在他看来,农户响应生态农业,想法很简单,就是能挣钱,不像一些人想得这么复杂,什么保护环境、身体健康、生物多样性。姚慧峰说:“我们现在给农户谷子的价格是每斤3.4元,基本上是市面价格的3倍,所以我们的农户亩产500斤生态水稻,比他亩产1000斤的普通水稻收入还要高。这也是合作社农户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这不是觉悟的问题,是能挣钱。”
让村里人不理解的,还有姚慧峰的种植方式。稻鸭共作,原生态种植,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只用农家肥。这些看上去很美的做法,是专家、学者、领导推荐的做法,但真正成为“吃螃蟹”的人,农民兄弟还是心里打鼓。技术如何操作?产量低怎么办?卖不上价怎么办?这些顾虑不是看几篇报告、听几堂课就能打消的。姚慧峰敢啃下这块硬骨头,也是因为他有底气。
种好水稻
2010年辞职之后,他就留在广州的农业公益机构工作。足足一年,他跑了全国10多个农场,也是在那一年,他了解到了生态农业CSA模式,学习到了先进的种植理念和技术,积累了人脉与资源,也摸清了销路。能种会销,才是支撑姚慧峰返乡务农的根本。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真想把生态种植做好,关键还是要下苦功夫。生态种植的第一年,姚慧峰总是天亮第一个赶去稻田。去太晚,大家都上田了,“看得他心慌”。因为担心第一年的收成不行,姚慧峰还养了200只鸡,又养了一池塘的鱼,寄希望于“东边不亮西边亮”,不能“太丢脸”。对每亩地安放的10多只鸭苗,他整日提心吊胆,一日三次地观察:天晴怕它们中暑,下雨怕淋湿病死……有时,还有农户打电话让他抓鸭子,“你家鸭子又跑到我家田里来了!”回想当年,姚慧峰说,“第一年苦死了”。
能种会销,又吃得了苦,怎么愁做不成事呢?这时再回头去看姚慧峰的种植经验,就更觉得有借鉴意义。
与其他人不同,姚慧峰的水稻一年只种一季,生长周期120天,5月底播种,10月中旬收割,水稻收获后之第二年播种前,土地休耕8个月。秸秆还田、草长到齐腰翻入田里,土壤有机质含量能达到33.4%,这在国内实属罕见。六年来,田里从死气沉沉,到现在泥鳅、黄鳝、蚂蟥、田螺、白鹭越来越多,土地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姚慧峰用菜籽饼做堆肥,拒绝化肥、动物粪便和商品有机肥。拒绝使用除草剂和农药,采用人工除草和稻鸭共作。稻田养鸭用来防虫,一亩田10只鸭子。
有机水稻花费的人工也十分多。因为没用除草剂,稻田里的草疯长,天还没亮姚慧峰就扛着锄头去锄草;为确保稻田里有水,他经常要去清沟放水,如果没水的话鸭子就不会待在稻田里;每天他还要赶鸭子回家,然后给几百只鸭子喂食……“一年下来,我几乎每天都在田里待着。”姚慧峰成为村里唯一的全职农民。其他农民都是农忙时回家种田,农闲时就出去打工。
卖好大米
源于在公益机构工作的积累,姚慧峰摸清了农产品销售的门路。
据他介绍,现在合作社60%的销量是与北上广的一些CSA农场合作。“因为他们在北上广一线城市,种植蔬菜每亩收益相对较高,种植水稻就划不来,所以他们跟我们合作。”其次,合作社大概有200名会员,每名客户认购一亩或半亩田的水稻,占销量的20%。此外,生态水稻在当地有10%左右的销量。网店、微店销量能占10%。
谈及销售最重要的是什么,姚慧峰表示,产品的品质是最重要的。
姚慧峰说:“我们的大米肯定要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微店、淘宝等途径对外宣传,因为现在做农产品离不开电商。但最重要的还是产品品质。互联网是个工具,它是一把双刃剑。你做得好,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你;你做得不好,名声一下子就坏掉了,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所以做农产品电商一定要有好的产品、好的品质来支撑。”
会用互联网不是返乡青年最大的优势,真正懂销售才是。“做这么多年生态大米,最大的问题就是销售。销售为什么这么难?我觉得就是社会整个氛围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大家不知道信任谁,不知道什么产品是好的。”姚慧峰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还是做好产品。不要着急,一步一步推广。把产品给身边朋友、同学吃了之后,培养起第一批消费者,慢慢地在这个圈子里传播开来。我觉得这才是推广农产品最有效的方式。”
姚慧峰还把先进的经营理念带回家乡。“我们合作社有几十个水稻品种,会拿出几个品种做品尝,让消费者品尝后投票。农户希望产量高,消费者希望好吃,二者有不同的诉求。如果产量高,不好吃,消费者不接受。如果好吃,产量低,农户不接受。我们会找到一个平衡,确定一个主力品种来推广。”
姚慧峰坦言,目前来看,做生态农业真正能挣钱的不多,但做生态农业最大的收获不是挣多少钱,而是选择了一个生活方式,一个与在大城市不一样的活法。“比较自由自在,没有什么压力,在大自然中身心健康,在农村没有太多的物质欲望吧,而且还能陪伴家人。”在村里成立乡村图书馆,成立妇女舞蹈队,发起传统经典颂习班,开发农耕体验与自然教育,建立水稻老品种博物馆……姚慧峰没有空谈情怀,作为返乡青年,他实实在在地做了六年,坚持了六年,不断追求着心中的宁静——为农村寻找不卑不亢的姿态。
这样的姿态,值得敬佩。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