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剩余物逐年增多。初步统计,我国每年秸秆产量有9亿吨,加工副产物有5.8亿吨,这些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平均不到40%,60%以上的副产物被随意堆放、丢弃或用作肥料还田、生活燃料。生物质成型燃料作为生物质能源的一种,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可以再生、比煤炭清洁等优点。虽然目前国内的利用率较低,但最近几年成型燃料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政策对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未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成型燃料 应时而生
农业生产所产出的不只有粮食,还有秸秆等副产品。长期以来,粮油果蔬之外的秸秆等均被视为废弃物。然而,随着能源危机加剧,人类的目光转向作物秸秆等比粮食产量更高的可再生资源。它们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和农业加工剩余物:农作物秸秆是主要生物质资源之一,2016年,我国秸秆产量高达9亿吨;农业加工剩余物主要是指农作物加工后的残余物,如稻壳、玉米芯、花生壳等,2016年,我国的农业加工剩余物产量有5.8亿吨之多。
农作物秸秆和农业加工剩余物共有作为生活用燃料、牲畜饲料、造纸等工业原料、直接还田、露天焚烧等五种用途。据初步统计,它们的综合利用率平均不到40%,绝大部分被随意堆放、丢弃或用作肥料还田、生活燃料,这相当于7亿亩土地的投入产出和6000亿元的收入被白白损失掉。因而,以其为原料的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应时而生。
生物质成型燃料是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材料,经过粉碎、烘干、成型等工艺,制成粒状、块状、柱状,大小相同、密度相同,可在生物质能锅炉直接燃烧的新型清洁燃料,其燃烧充分, 无污染,便于运输和贮存。
在国外,美国、丹麦、瑞典等国已经成功解决了秸秆灰熔点低、易结焦、腐蚀性强等不利于燃烧的属性,研发出上百种改善秸秆燃烧性质的添加剂和一整套成型工艺设备,并被广泛使用。
虽然我国在秸秆资源成型以及燃烧方面的技术和设备落后于这些国家,但这方面的研发已经展开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螺旋式生物质成型机。1990年以后,陕西武功、河南巩义、湖南农村能源办等单位先后研制和生产了几种不同规格的生物质成型机和碳化机组。21世纪以来,生物质颗粒成型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江苏正昌公司、吉林省华光所、河南省科学院能源所、河南德润等国内几十家企业在颗粒饲料机的基础上先后研究出了多种类型的环模、平模颗粒成型机。同时开发了配套的生物质专用锅炉和生活用炉。通过近些年的努力,已取得了生物质成型燃料规模化生产的一些经验,探索了多种规模化生产示范模式和管理模式。生物质成型燃料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及主要性能指标都有较大提高。
在政策层面,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相关产业的发展。财政部于2008年11月发布了《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秸秆能源化利用予以综合性补助,山西、河南、黑龙江、辽宁沈阳、浙江宁波、吉林农安县等地政府部门对秸秆成型燃料生产设备、炉具以及成型燃料推广使用等也做出了详细的补贴办法。目前,生物质成型燃料主要用于农村居民炊事取暖用能、工业锅炉和发电厂的燃料等。
新兴产业 一石多鸟
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尤其是原料生产和供应,是具有较强经济活力的新兴产业,可以作为新的支柱产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
我国人均商品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按照农业部的能源需求预测,到2020年,农村人均商品能源消耗将达到1.99吨标煤。按2020年城市化率50%,农村人口8亿人计算,则农村商品能源总消耗将达到约 16亿吨标煤,新增能耗约10亿吨标煤,占新增总能源消耗增量的三分之二,相当于目前我国能源进口总量的5-8倍。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一方面农村传统生物质能源消耗将逐步向化石能源消费过度,另一方面农村人均能耗将不断提高,不仅对中国能源安全构成威胁,而且对国际能源安全构成冲击。如果农村能源的刚性需求可以通过成型燃料产业发展自行化解,则可缓解化石能源的供需矛盾,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贡献。
据统计,我国每年农业废弃物秸秆总量达7亿吨标煤,其中1/3用于解决农村生活需求,“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秸秆、薪柴的直接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危及人体健康。传统生物质能过量樵采致使植被破坏、森林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等问题加剧,继而加大“温室效应”的压力,农业生态系统日益失调。如果采用化石能源比如煤炭取代薪柴秸秆等,又会造成秸秆在田间地头的直接燃烧,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如果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成型燃料,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大改善农村环境。
生物质成型燃料是农村生产、生活用能理想的替代燃料,目前3亿吨标煤的传统生物质消耗,由于能源利用效率只有15-20%,实际上真正转化为热的能源不足1亿吨标煤,其余则成为空气的污染源。如果采用成型燃料,由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3倍,理论上使用的生物质原料只相当于原来的1/3,即1亿吨标煤相当于目前3亿吨标煤传统生物质能源的热输出,其余2亿吨标煤和目前直接燃烧的近2亿吨标煤的农林废弃物可以转化为成型燃料满足城市用热需求或解决农村城镇化用热需求,为农村带来接近2000-3000亿元的收入,相当于使农民收入在目前基础上增加一倍。由于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是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产业发展将带动资本和技术向农村回流,按照目前农村人均产值计算,可以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同时,成型燃料产业的发展将带来农业的转型,使农业向能源农业和未来的材料农业转化,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战略意义。
前景广阔 尚需引导
国家已制定了生物质能源中长期发展目标: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利用方面由目前的不足50万吨/年,提高到2020年的2000万吨/年。这给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的应用找到了“市场”;从成型设备分析,成型燃料设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适合农村使用。粉碎机、成型机的加工工艺并不复杂。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生产放在农村,成型燃料炉的使用可设在 中、小城镇或农村,这样秸秆从粉碎、成型到燃烧即可形成产业。生物质秸秆资源量大充足,覆盖面广,价格低,可以再生;农艺专家已提出秸秆应适量还田,不能连年全部还田,饲料化处理量有限,多数地区都采取了禁烧秸秆措施,为成型燃料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保证。
总体而言,我国成型燃料产业发展处于产业化前期的产业化示范阶段,具体体现在产业化技术装备配套尚未完成,虽然关键技术接近成熟,产业化标准体系尚未完全成型。到2006年,以出口为目标,涌现了众多成型燃料加工企业,到2010年全国成型燃料生产厂家达到数百家,但成型燃料的产业化进程始终缓慢,2006年国家制定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规划2010年生物质成型燃料达到100万吨生产规模,但实际只完成了不到1/3,产业发展总体处于产业化初期的实验示范阶段,由于燃油涨价导致运费上涨使出口受阻,大批从业企业退出该领域。国家从扶持产业发展角度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北京周边怀柔、大兴等地建立生物质成型燃料示范区,通过补贴农户炉具和燃料试图推进成型燃料产业的发展,但效果甚微。困扰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发展的问题是:技术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产业发展进程缓慢;政府给予大力扶持,但企业依旧难以壮大,甚至依靠政府补贴生存。
生物质秸秆从田间收集、干燥、粉碎、成型、燃烧所需设备必须配套,才能在农村、城镇推广应用。收集环节是瓶颈,必须配套发展生物质秸秆收集设备。农村生物质成型燃料主要使用农业废弃物(主要指秸秆),其合理收集半径和加工规模与农村城镇化一致。由于规模小、利润低的缘故,即使有政府补贴,我国农村地区也无法形成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产业。当前,尤其需要与各级政府积极合作,将生物质成型燃料纳入当地能源发展规划,依靠政府开拓能源市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