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 进口水果“中国价格”制定者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产品市场周刊 作者:本刊记者 周圆圆 字号:【

  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市场)创建于1994年,地处广州西郊黄金地段,是一家主要从事蔬菜、水果批发的专业市场,前身为“广州石井江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002年,江南市场率先在全国实施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先后投资近20亿,建成信息中心、结算中心、检测中心、办公大楼、冷库、监控中心等较为完备的配套设施。

  公司经过十几年的辛勤培育,江南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占地面积拓展到60万平方米,主要经营蔬菜水果品种达近千种,现已发展成为广州市最具规模的果菜批发市场,也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果菜集散地之一。

  市场2016年果菜总交易量近60亿公斤,总交易额超过300亿元,果菜单品交易量连续十三年名列全国前列,带动了全国上百万家农户的增产增收。果菜上市量占广州市上市总量的80%,形成了“广州价格”;进口水果上市量超过全国的过半份额,形成了“全国价格”,逐步发展成为粤港澳果菜进出口的重要集散地,果菜销售辐射全国各大城市。目前已获得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市场、农业部定点市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流通龙头企业和广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等多项荣誉。

  十八大以来,江南市场坚持以“平衡、稳定、发展”为工作主线。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着力谋划新战略、展开新布局、构筑新优势。

  培育批发市场品牌大树

  江南市场秉承“为农民增收服务,为市民生活服务”的核心价值观,选择细分领域(蔬菜、进口水果),精心培育商户,做到安商扶商,放水养鱼,搭建卓越的经营平台,聚集国内外最优质的客商入场,积极引导市场商户发展示范基地,全面推行果菜标准化生产,全程监控,提高果菜产品的质量与效益,打造品牌。

  撑起食品安全“保护伞”

  江南市场历来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继续严格做好进场果菜的检验检测工作,确保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为了加强农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江南市场在做好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上,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构建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蔬菜追溯管理体系,为市民“菜篮子”安全撑起牢固的“保护伞”。

  江南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保证交易的公平、公正、公开,市场内不能有任何的欺行霸市、缺斤少两、以次充好、假冒侵权等违法或违反交易规则的行为;保证经销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市场对所有果菜产品进行抽签,不合格产品场内销毁;针对进口水果全部采取准入制,索证索票,凭海关出具的检验检疫单入场交易。

  江南市场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是各类水果进入中国的第一站,所以价格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形成的,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因此,江南市场进口水果的“中国价格”,不是垄断的价格,而是具有影响力和权威的“经销价格”。

  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的水果、蔬菜交易量连续13年排名全国首位,进口水果更是占到了全国进口水果交易总量的过半份额。

  打造专业生鲜电子平台

  江南市场在本地菜交易区和食用菌区试点顺利运行电子交易中心结算,改造传统的交易方式,并计划逐步在全场推广。江南市场创新发展,积极探索电子商务,2009年成立“广州易江南贸易责任有限公司”,开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业务,开设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通过多年探索的电商运作模式,形成华南片区独具产品丰富、配送到社区的B2C服务特色,公司并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1年深圳世界大运会的指定果菜供应商。搭建专业B2B生鲜电商平台,打造专属中高端品牌模式。今年8月1日,“江楠鲜品”APP已正式上线,致力于将优质安全的食品提供给餐厅、酒店、食堂、超市等各类商户进行线上采购交易,同时,为商户提供高效的物流配送及优质的售后服务,帮助全国千万家商户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采购效率。

  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江南市场目前正在重点打造“中央大厨房项目”,项目总占地1030亩。该项目有别于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基于厨房和餐桌类农产品展开的,集配送、展销、检测、冷藏于一体的综合食品配送和交易的平台。它是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一个成果,是构筑广州市食品安全网络、涉及众多领域的民生工程,对形成农产品交易及加工配送的“价格中心、信息中心、检测中心、结算中心”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农民增收服务,为市民生活服务”是市场经营的宗旨。放眼未来,江南市场将敢立潮头、勇于创新,向高度信息化、现代化大型专业市场迈进,更好地为广州市民的“菜篮子”服务,为广州地方经济及全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