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农产品走势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相关负责人解读市场行情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产品市场周刊 作者:本刊记者 魏龙飞 字号:【

  4月24日,农业部召开一季度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会。围绕当前农产品市场形势和大家关注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相关负责人,进一步了解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

  记者: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种植结构变化明显,请问今年种植结构有哪些新变化?

  负责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去年以来,农业部大力推进以玉米为重点的种植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籽粒玉米调减3000万亩。今年计划在去年基础上再调减1000万亩籽粒玉米。当前正是春耕春管的大忙时节,也是安排种植结构的关键节点。据我部农民种植意向初步调度,种植结构调整正向“稳粮、优经、扩饲”的方向有序推进;预计今年粮食面积稳中略减,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面积保持稳定,籽粒玉米继续调减,大豆、杂粮杂豆、马铃薯和优质饲草等作物面积增加;棉花面积稳中略减,油料面积略有增加,糖料面积恢复性增长。

  当然,现在我们掌握的情况还只是一个初步意向调查,最终的种植结构,还要等春播结束以后才能有确切结果。这期间,农民要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情况,比较不同作物的收益,做出相对理性的选择。我们也会持续加大信息发布力度,为农民合理安排种植做好信息服务。

  记者: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比去年有所下调,据您所掌握的情况,政策公布后市场反应如何?会不会影响今年生产?

  负责人: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17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17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130元、136元和150元,每斤分别比去年分别下调3分、2分、5分。从我部监测的情况看,2月中旬国家公布稻谷最低收购价后,稻谷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价格持平略跌。3月份,早籼稻收购均价每斤1.32元,环比持平,同比涨0.8%;晚籼稻1.38元,环比持平,同比涨3.0%;粳稻1.49元,环比跌0.7%,同比涨2.1%。

  价格政策是农民最关注的农业政策。目前的稻谷最低收购价虽然小幅下调,但仍能够较好保证种植者收益,特别是在国内外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玉米价格回归市场的背景下,稻谷种植收益仍然相对较高,最低收购价小幅下调对生产影响不大,预计今年稻谷面积仍将总体保持稳定,东北粳稻面积可能小幅增加,南方籼稻面积可能减少。稻谷产销形势,我们有专门团队在持续跟踪研判,有关信息我们将及时发布,以引导市场平稳运行。

  记者:3月份小麦价格出现上涨,请问上涨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小麦供给短缺吗?

  负责人:3月份,我国部分区域部分品种小麦价格出现上涨,据我部监测,河北粮食批发市场优质小麦环比上涨0.5%,山东面粉企业普通小麦收购均价环比上涨2%。据分析,这次小麦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春节后加工企业陆续开工,节前库存基本消耗完毕,3月份企业集中采购,拉高了小麦市场价格;二是市场流通粮源有限,贸易商看涨后市惜售,推高了市场价格;三是河北及山东政策性小麦投放量相对不足,导致区域性供给偏紧。

  我国小麦年产量近1.3亿吨,年消费量略低于产量,小麦库存充足,市场供应有保障。这次小麦价格上涨,是局部地区发生的暂时现象,不会持续很久。事实上,随着国内临储小麦投放区域扩大,小麦价格已经开始回落,再过一个月左右新麦即将上市,普通小麦市场价格上涨空间不大,但由于市场对优质小麦需求较大,预计优质小麦价格仍将维持坚挺,优质麦与普通麦将保持明显价差。

  记者:前段时间东北大豆市场出现购销缓慢现象,今年大豆又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请问您对大豆后市运行情况如何判断?

  负责人:据监测,3月下旬以来,由于贸易商和加工企业采购谨慎,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出现承压下行态势,产区收购价每斤下跌3-5分钱,销区入厂价每斤下调2分钱,导致东北部分地区大豆销售缓慢;目前产区农户手中的大豆已经不多,部分地区基本见底,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卖豆不积极、企业收购意愿低,也是正常现象。

  今年国家将调整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继续通过加强产供销衔接和市场信息发布等措施,激发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完善生产者补贴制度,对大豆生产者给予补贴,鼓励增加大豆种植。预计在政策支持鼓励下,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将继续恢复性增长,大豆产量将继续增加。国产大豆主要用作食用消费,在产量增加、食用消费相对平稳的情况下,价格上涨动力不足。另外,3月下旬以来,南美大豆收割进程进一步加快,增产预期增强,国际大豆价格开始不断下跌,也对国内大豆价格产生连带影响。从目前情况看,预计今年大豆市场价格将呈总体偏弱运行态势。

  记者:去年以来棉花价格呈现总体上涨趋势,市场也反映内地棉花面积缩减较多,请问我国棉花总体供需形势如何?您对下一步市场走势怎么判断?

  负责人: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以来,国内棉价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之后从2016年3月开始反弹。截至今年3月,国内3128B级棉花月均价已比去年同期累计上涨34.1%。这一轮棉花价格上涨,与全球棉花产量调减有很大关系,也与我国内地棉花萎缩有直接关系。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2016/17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减少10%以上,哈萨克斯坦等中亚5国、贝宁等非洲产棉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棉花出口国产量均有所调减,导致国际棉价总体攀升。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传统棉区,受2014年以来棉价持续低迷影响,棉花面积大幅度调减,国内棉花生产加速向新疆集中,棉花产量也出现下降,这也是棉花价格出现上涨的重要原因。

  这轮棉价上涨,是市场供需基本面的反映,有利于稳定棉花种植,预计今年内地棉区植棉效益将有所好转,棉花面积有望同比小幅增长,再加上比较多的储备,短期内国内棉花供应有保障,棉花进口主要是补充高支纱原料需求,今年后期棉花价格有上涨空间,但涨幅不会太大。我国棉花生产总体上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力成本逐步攀升,“栽”和“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瓶颈,对机械化要求越来越迫切,新疆兵团等地也已开始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有望带动国内棉花生产稳定发展。

  记者:这两年羊肉价格总体上是下跌的,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后期价格走势如何?

  负责人:2014年以来,我国羊肉价格总体呈下跌走势,个别月份略有反弹但幅度不大。据我部监测,今年1-2月国内羊肉价格出现上涨,但3月就开始回落,一季度集市均价每公斤55.75元,比2014年2月最高点下跌20.9%。近年来羊肉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进口冲击严重、产量稳步增加、餐饮消费相对低迷。据我部肉羊全产业链分析预警团队调研,目前肉羊养殖利润普遍偏低,影响农牧民养殖能繁母羊的积极性,但去年春羔羊即将进入产羔期,预计今年肉羊存栏还将有所增加,这将对活羊价格产生一定压力,对羊肉价格也产生一定影响,再加上价差驱动的进口,预计今年后期羊肉价格将呈稳中有跌态势,但在节日效应拉动下,跌幅不会太大。

  记者: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奶业振兴,请问今年以来乳制品市场行情如何?后期走势怎样?

  负责人:今年一季度,国内奶业市场延续了2016年下半年来的小幅上涨态势,但价格同比仍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据我部监测,一季度原料奶收购均价同比跌0.2%,鲜奶同比跌0.4%,奶粉同比涨3.0%,市场发展对奶牛养殖户仍然不利。

  由于我国奶制品进口较多,国内奶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2016年以来世界奶业主产国开始主动调整产能,去年除美国牛奶产量同比略增外,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英国等的牛奶产量同比均下降,使得下半年世界奶业市场有所好转,今年一季度国际市场主要乳品批发价格保持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乳制品进口继续增长的压力,也有望带动国内奶产品价格步入上涨通道。往后几个月,我国奶业将逐渐进入生产旺季,在国家全面振兴奶业政策的支持下,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质量的信心将进一步提升,国产乳制品价格有望保持稳中略涨态势。

  记者:3月中旬巴西发生了“黑心肉”事件,中国也临时禁止了从巴西进口肉类,请问巴西“黑心肉”事件对中国禽肉市场有何影响?

  负责人:巴西是世界上第一大肉类和禽肉出口国,2016年肉类和禽肉出口分别占全球贸易量的15%和40%,“黑心肉”事件对国际肉类短期贸易格局影响较大,中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暂停从巴西进口肉类。

  “黑心肉”事件对我国禽肉进口和消费信心产生了一定影响:一方面,巴西是我国禽肉进口第一大来源国,“黑心肉”事件可能影响我国短期禽肉进口。另一方面,巴西“黑心肉”丑闻可能进一步削弱消费者信心,加剧禽肉价格跌幅。但从总体影响看,由于我国禽肉生产和消费总量大、市场供应充足,来自巴西的禽肉进口量占比国内禽肉消费总量不足3%,不会对我国禽肉市场产生明显影响。

  记者:最近厄尔尼诺炒作开始抬头,请问今年会不会出现严重厄尔尼诺?对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会造成什么影响?

  负责人:最近我们注意到,有媒体和市场机构开始炒作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产品市场产生一定扰动。一般来说,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不可避免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市场稳定产生影响。近百年来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据2017年3月16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2017年厄尔尼诺预测,近期赤道东太平洋出现异常偏暖现象,但由于赤道西太平洋没有持续的西风爆发,海洋次表层海温总体处于正常状态,今年夏季不具备形成厄尔尼诺的条件。后期,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厄尔尼诺形成条件的变化,做好信息预警和发布,提前做好灾害预防,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基本稳定。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