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集寻年味 特色引来城里人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徐 平 字号:【

北京周边郊区不少乡镇都有独具特色的农村集市,生意红火,现在他们服务的对象远不止周边农民,那里新鲜、便宜、绿色的农副产品,正在吸引着更多城里人前往,赶京郊大集,品京郊味道。

还在为置办年货的事儿发愁呢?您可别着急,现在就给您介绍一个置办年货的好去处!

“集市”这个词对于从小在高楼大厦间长大的人来说是一个缺少感性认识的词汇,尤其是真正的农村大集,一度远离市民生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副产品极大丰富,去近郊赶集也有了新内涵。它不再是简单的买或卖,而是休闲、购物与郊游。

我特别喜欢去农村赶集,喜欢农村那浓浓地乡情;一些在城里看不到的风景在那里可以看到;顺便也吃点、买点,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商品价格很草根很实惠,感觉特别亲切,特别开心。

前一段时间听说大兴青云店的大集十分热闹,很多市区居民专程坐车到此赶集,于是有了这次青云店的赶大集之行。

元旦这天,是农历腊月初四,虽然天气不好、雾霾严重,我和老公还是不到7点就出发了。自驾车从南中轴路出永定门往南过德茂庄,顺104国道一直行驶约7公里路西就到青云店了。现在离城里近交通又方便的当数大兴青云店大集了,这里每逢农历尾数为二、四、七、九的日子都有集,今天刚好是逢集的日子,先去探探路。

要过年了,家家都在置办年货,别以为现在还早,去看了北京青云店大集就知道这年快到了。春节是一年一度的消费旺季,吃穿住行的年货,样样需要购买。大家除了逛传统的商场超市外,承载着年幼时的花布、年画、窗花的大集是购买年货的好去处,抑扬顿挫的叫卖声充满浓浓的节日气氛,这里处处透着浓浓的年味。

从现在起,一直到春节前,来赶集的人会更多,开车的朋友一定早到,去晚了就没有停车位了。这次是开车去的,8点赶到存车时管理员说,你们来得早,过了10点车位全满,走一辆进一辆,这阵势,真是想不到,城里哪有这么火的市场呀,不是为了买什么,就是为凑个热闹。

青云店的大集,据说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且来这里卖东西的不仅仅是京郊农村的农民,还有来自河北廊坊甚至天津等地的农民和很多北京城里人。能在离北京如此之近的地方体会到农村大集的味道,对我来说也是一件乐事。

走进集市,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热火朝天的场面,老远就听到吆喝声、叫卖声,哪个摊位前都挤满了人,随意挑选着自己中意的物品,摊主和气、热情,买主觉得物有所值当即买下,满载而归,也许这正是赶集的妙处所在——这年味儿,重。

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副食品大多都是农民们自己家种植和养殖的,散养柴鸡、家养猪肉、蘑菇木耳、年糕煎饼、核桃大枣、农家自制的黄酱、豆腐等,特别是沙子营大葱、东孙村山药、小谷店的木耳、东大屯的大蒜、芹菜、白菜等很受欢迎。价格上应当比城里的早市要便宜,最主要是新鲜。

今天的首要任务是搞定一些新鲜的蔬菜,由于时间还早,人也不算多,逛起来还挺顺畅。城里人喜欢赶大集,不在乎买多少,就是图个热闹,出发前计划什么都不买,结果不到半个小时,我们的手中已经提满了刚从地里刨出来的卫青萝卜、五块钱两大捆的新鲜蒜黄以及韭菜、茴香、黄瓜、生菜等等,还有老妈独爱农村自家制作的卤水豆腐,一下子买了三斤。架不住又买了一堆炸咯吱、菜墩子、盖帘、茶汤面、玉米面、杜鹃花、郁金香……满载而归啊。

记者了解到,大集这天,早上7时许,附近的村民骑电动三轮、蹬平板车、开着面的,载着满车货物轰轰隆隆来到集市,熟练地将袋子里成包成捆的年货摆开。逛集市我有很多新发现,这儿的干果比城里卖的价格便宜,而且这里买粉条能用铡刀铡短了,回家吃就方便多了。还有大集上售卖调料的摊主告诉记者,过去卖的八角、桂皮都是整个的称,现在有电磨,谁想要粉状调料现场就能加工好,可以满足消费者特殊要求。粮食品种也多极了,玉米面5元一斤,卖货的老爷子说,这是他家种的,当年的新粮食,好吃着呢,你们城里人一买就是几十斤回去给大家伙分。

比起赶集的人,摊贩年玉青起得更早,不到5点就开始碾磨江米粉,磨好才能做手工元宵。芝麻馅料压制成小块,放在铺满江米粉的竹筐中,撒一次水、铺一层粉,如是反复四五次,中间不停晃动竹筐,小小的馅料变成圆滚滚的元宵,年玉青就出门了。到了集市上,她又套了件白围裙,生怕沾染了吃食。50多岁的年玉青是地道的青云店人,她家的摊位上,传统的茶汤面、炸咯吱、江米面、手工元宵最受欢迎,一个早上能卖百余斤,手工元宵卖了三十年,手艺是她父亲传的。

“老作坊”秦记豆腐更是吸引城区市民,最远的顾客有从城北亚运村赶来的,就为了吃上一口卤水豆腐,他们有的人用纸盒捧着,有的拿桶拎着回家。

如今,虽然京郊大集的整体规模已今非昔比,但大集上“红火热闹”的景象却不减当年,尤其是临近过年,赶大集绝对称得上是京郊一景。“年前的大集更热闹,喜庆的大红灯笼、对联、各种年货应有尽有。”青云店大集的老熊告诉记者,对农民来说,年前年后逛大集就像是在逛庙会,大集上有的吃有的玩,还有当场给村里人写字画画的,要的就是那个热闹劲儿。

后记:时间并不总是带来改变,传统的农村大集在变与不变的转换间,历经着兴衰的演变。它更神奇的力量,是让一些东西留存,积淀为传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农民对于购物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新兴购物方式的冲击下,农村大集正在发生变化,售卖的东西早已不同,丰富的物品种类,适应新的需求,寻求新的生存空间;不变的是,集市上的农民依旧质朴和纯真,以及延续下来的原汁原味的农副产品。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