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说鸡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崔明理 字号:【

岁末年初,即将迎来丁酉鸡年。鸡即是身边最常见的家禽,也是十二生肖之一。在鸡年里,你又对鸡有多少了解呢?

鸡的起缘

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家禽,有火鸡、乌鸡、野鸡等种类。在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就发现鸡骨,经鉴定属原鸡属鸟类,说明那时原鸡属鸟类在黄河流域就有分布。

家鸡的驯化,全世界以亚洲为最早,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之一。逐渐增加的遗传学证据表明,早期的驯化目的是为了斗鸡活动,而不是获得肉和蛋。

古人虽鲜有大规模经营的养鸡业,但作为家庭副业,三五成群养鸡的情况十分普遍。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培养出了很多优良的地方鸡品种,其中肉用品种和肉蛋兼用品种对产于中国的东部地区,如上海浦东鸡、江苏狼山鸡、辽宁大骨鸡、山东寿光鸡、浙江萧山鸡等。我国地方鸡种的类型丰富,外貌特点鲜明,在羽色上有黄羽、痳羽、黑羽、白羽、芦花羽、瓦灰羽等,在羽型上有丝羽、片羽,在其他外观特征上还有绿耳、缨头、胡须、五爪、毛脚、秃尾等。

我国鸡种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肉用型、蛋用型、兼用型和玩赏型,总体上以兼用型为主,只是根据被利用侧重面的不同而分为肉用型和蛋用型,这与国外的鸡标准品种有明显经济用途的分类是有差异的。

广泛的地域分布、自然生态条件的差异,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程度的不同,加上人们对鸡的选择和利用目的不同,造就了我国极为丰富多样的鸡品种资源,现被收录进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志的鸡种有116个。

生产与消费

我国最早有关鸡的文献是在殷代甲骨文中,“鸡”字为“鸟”旁加“奚”的形声字。春秋战国时期,鸡已成为“六畜”之一。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养鸡业进一步兴盛。唐宋以后,鸡一直被作为主要家禽饲养,养鸡成为我国古代畜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前的长期封建、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的统治下,养禽业一直处于农家副业、粗放饲养、自生自灭的状态下,发展十分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养禽业收到政府的重视,养禽业得到较快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养鸡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养鸡数量迅速增长。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1985年我国鸡蛋产量达到427.8万吨,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随后10年持续快速增长,截至1996年我国鸡蛋产量超过1500万吨,占世界鸡蛋总产量的比重为35%左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鸡蛋产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目前我国鸡蛋产量达到2450万吨左右,约为美国产量的4.5倍、印度产量的7倍,占世界鸡蛋总产量的比重约为40%。

鸡是制作美味佳肴的原料,汉代就有了地方名品——符离集烧鸡,时至今日仍享有盛誉。随着现代化规模养殖的发展,养鸡业为人民生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食材,成为饮食消费中不可替代的角色。在集约化养殖中,蛋鸡、肉鸡的生产和消费功能日益得到强化,随着现代育种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与普及,产蛋量和产肉量逐渐提高,不断丰富着百姓的餐桌。

除了满足人们的蛋用、肉用外,某些鸡品种还演化成了供人们观赏和其他价值利用的品种,如斗鸡、观赏鸡、宠物鸡等。

鸡的文化

在我国的创日神话中,鸡有幸充当创日第一天所造之物。《太平御览》卷三十引《谈薮》注云:一说,天地初开,以一日做鸡,七日做人。创世传说中的天鸡,为离火精气所化,天鸡叫,引天下鸡鸣,即所谓“雄鸡一唱天下白”。

在过大年时,人们会用纸剪出鸡的样子,贴在门窗上,起到驱降邪恶的作用。这里的鸡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重明鸟的化身。重明鸟其形似鸡,鸣声如凤,两目都有两个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鸟,亦叫重睛鸟。它能驱逐虎、豹、豺、狼等猛兽,使多种妖魔鬼怪不敢危害人类。相传这种鸟是尧帝时远方友邦进贡而来,人们很喜欢它。但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于是人们就用木刻、铜铸等方法做出重明鸟的样子,以后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过年时剪纸鸡的风俗由此演变而来。

在汉族民俗中,不仅春节剪纸鸡,还有立春日佩戴“迎春公鸡”的习俗,流行于山西北部及山东一些地区。立春又叫“打春”,这一天要用彩色的布头给小孩子缝制“迎春公鸡”,并缝在孩子的右衣袖上以驱邪防病。鸡谐音为“吉”,“迎春鸡”包含着对孩子吉祥、如意、平安的祝福。山东的土话说“打春的娃娃,迎春的鸡”。

土家族称踢毽子为“踢鸡”。春节时男女青年一起踢“鸡”,一人将“鸡”踢起,众人都去争接,接到“鸡”的人,就可以用草去追打任何人。而青年男女往往用草去追打他们的意中人。这样,“踢鸡”又成了谈情说爱的媒介。

鸡作为十二生肖之一,位居第十,十二地支属“酉”,故一天十二个时辰中的“酉时”——下午五点至七点,又称“鸡时”。鸡最显著的象征意义就是守信,准时公鸡报晓,意味开启了一天新的生机。由于鸡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所以能够在十二生肖中占据一席之地。

台湾人有一种特别的婚俗,叫引路鸡。女家事先选购一只健壮、即将下蛋的母鸡和一只刚会啼叫的公鸡。到姑娘出嫁这一天,父母要扯两条九尺长的红绳,一头绑住母鸡的脚,一头捆住公鸡的脚,然后抱进一个大的新饭篮中,由女傧相带到新郎家。进门后则改称“公婆鸡”或“夫妻鸡”,用意是预祝新婚夫妇和睦相处,恩爱到老。当新娘入洞房后,媒人或姑嫂赶紧上前松绑,将“公婆鸡”放到婚床底下,如果“鸡公”先出来,人们呼喊“头胎生男孩”。如果鸡母先出来,则呼喊“先生阿姐再招弟”。

在欧洲,很多国家多以雄鸡图案作为方向标,源于圣经故事。当年,圣彼得三次不承认认识耶稣,而在一旁的鸡却叫个不停。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只鸡,将风向标做成公鸡的形状,取其警醒之意。鸡形风向标于公元九世纪首次出现在教堂屋顶上,现在欧洲处处都可以看到鸡形风标,但原来的宗教意义早已经被大部分人遗忘了。1973年发行的《国际气象组织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就以鸡作为主图。

(资料来源: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