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用油籽进口国,也是最大的食用植物油消费国。未来十年,受消费需求总量平稳增加、农技农艺提升单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提升影响,油料总产量稳中有升,生产结构逐步优化,小品种油料占比大幅提升。消费方面,随着人们健康消费理念进一步形成,未来消费多样化、差异化特征明显,膳食营养知识普及,人均食用油消费将稳定在一定水平,油料、食用植物油总消费量将稳中有增,但增速放缓,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等小品种植物油消费量增加。食用油籽进口量增加,食用植物油进口减少。油料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日趋完善。
2016年中国油料产量估计3613万吨,与上年相比增加2.2%。食用植物油供给依然充裕,临储菜籽油累计拍卖397.58万吨,成交了337.33万吨,成交率84.8%,有效增加食用植物油供给量。2016年,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约为3143万吨,与上年相比增加1.0%,与2012-2015年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增速6.9%、4.6%、2.0%和1.4%相比,已明显放缓。2016年全年累计进口食用油籽8953万吨,与上年相比增加2.2%,进口额337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减少3.5%;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包括棕榈硬脂)556万吨,与上年相比减少18.1%,进口额11.5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减少18.1%。油料价格企稳回升,油菜籽自5月起企稳回升,但受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取消的影响,收购年均价为4.16元/千克,与上年相比下跌3.1%。花生刚性需求抬高市场价格,年均价为7.82元/千克,与上年相比上涨3.6%。食用植物油市场受厄尔尼诺致使全球棕榈油产量下滑、全球油脂库存减少、原油价格回升、人民币贬值的影响,价格普遍上涨。
预计2017年,油料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但因2016年秋冬种时阴雨寡照,不利于播种,油菜种植面积缩减5.0%;受价格小幅上涨影响,花生种植面积继续稳中略增。油料总产稳中有增,产量或将较上年增加0.5%,增至3630万吨。其中,油菜籽产量减少4.0%,花生增加0.9%。2017年国内三大主要食用油籽(大豆、油菜籽和花生)消费量(不含进口油脂折算成食用油籽,下同)为1.3亿吨,与上年相比增加3.0%,其中,大豆、油菜籽、花生消费与上年相比分别增加3.9%、增加1.3%和减少0.9%;食用植物油人均年消费量与上年相比增加0.6%左右,增幅进一步放缓。因短期内产需缺口较大、全球食用油籽和植物油产量恢复压制价格低位运行,2017年食用油籽仍保持较大规模进口量,其中大豆进口8500余万吨,油菜籽进口400多万吨。
展望2026年,油料产量达3930多万吨,其中油菜籽、花生、小品种油料产量分别达到1135万吨、2 075万吨和720万吨,占油料总产量的28.9%、52.8%和18.3%,较基期(以2014-2016年平均水平为基期,下同)分别减少10.9%、增加5.6%和增加5.4%。消费方面,预计2026年油籽消费量1.69亿吨左右,其中,油菜籽、花生消费量分别为1685万吨和2090万吨,较基期分别减少9.0%、增加23.0%;食用植物油总消费量约3400万吨,较2016年增长7.2%,年均增长率为0.7%。由于国内产需缺口较大,2026年食用油籽进口预计将突破1亿吨,但进口增幅小于国内食用油籽产量增幅,自给率稳步回升,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将减少至470万吨左右。未来10年,随着中国油料市场价格政策的逐渐完善,国内外市场联动性将进一步增强,预计国内油料价格波动性增强,食用植物油价格将进一步跟随国际价格震荡运行。其中,随着中国油料市场价格机制进一步完善,国产油菜籽受国内产量和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将加大,但因国产油菜籽是非转基因,且在色泽和香味上与国际油菜籽有差异,油菜籽有望走出国门,形成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格局。
李淞淋:农业部信息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农业部油料全产业链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主要研究领域有: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统计建模和数据挖掘等。曾参加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社科基金、农业部软科学等课题研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