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7-2026)》预计,未来10年中国大豆生产显著性增加,进口增速放缓。
报告指出,2016年全国大豆产量和种植面积止跌回升。其中,大豆产量达1266万吨,种植面积达10800万亩(720万公顷),均接近2012年的水平。但受天气状况影响,大豆单产水平下降。国内大豆价格涨跌互现,产区油用大豆、食用大豆收购均价分别为3.4元/千克、3.8元/千克。与上年相比,产区油用大豆收购价、销区国产大豆入厂均价分别降低4.5%、4.7%。国内外大豆价差继续缩小,国内外平均价差为0.94元/千克,较2015年全年月平均价差低0.44元/千克。大豆进口达到8391万吨,较上年增长2.7%;国内大豆消费9624万吨,较上年增长7.5%。
报告预测,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大豆目标价格调整、“米改豆”等政策的实施,大豆种植综合效益将继续提升,种植面积将显著性增长;在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推广等因素推动下,大豆单产将稳步提升,预计中国大豆产量将明显增长。2026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将达到940万公顷,年均增长2.7%。有望通过选育突破性品种、规模化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以及水肥一体化等措施提高大豆单产水平。预计2026年将达到137公斤/亩(2059千克/公顷),比2016年增加20公斤/亩(301千克/公顷)。大豆产量将恢复性增加,预计2026年将达到1935万吨,年均增长4.3%。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上升、全面二孩政策实施、7000万人口脱贫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未来10年我国大豆消费仍将增长,预计2026年消费大豆1.16亿吨,年均增长1.9%。大豆压榨消费将平稳增加,预计2026年达到9847万吨,年均增长率1.7%。随着居民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对大豆食用加工品如豆粉类、发酵类、蛋白类等新兴豆制品的需求将增加。预计2026年食用消费达到1537万吨,年均增长率3.2%。受国内需求增加影响,中国大豆进口量仍将维持高位。但受国产大豆产量增加、进口量基数大等因素影响,进口量年均增速将逐渐放缓。预计2026年大豆进口9600万吨,年均增长率1.3%;大豆出口将稳中略增,预计2026年出口28万吨,年均增长率3.8%。
报告强调,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供应变化主要取决于大豆生长期天气、石油价格和主产国汇率变动等,展望后市,在全球大豆种植面积增加、需求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际大豆价格将震荡走低。由于中国将加大对大豆产业的支持力度,大豆产量将恢复性增加,同时,受大豆临储拍卖预期影响,中国国内大豆市场价格面临下行压力,但由于上个产季商品豆数量不足,中国国内大豆价格将继续受季节性涨跌因素影响为主,价格整体呈现季节性涨跌。展望后期,随着国产大豆需求量稳步增加,受土地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制约,大豆产量基本保持在2000万吨以内,难以大幅提高,将提振中国国产大豆价格。
报告还指出,未来大豆产业的发展还将受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制约。大豆生长极易受到干旱、洪涝、霜冻等天气影响,进而造成大豆产量波动。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周期性频发,对南美等大豆主产区的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影响。国家出台了诸多利好政策,但受政策运行机制、地方政府执行力等因素影响,具体效果有待观察。此外,大豆主产国的政治形势、基础设施建设、石油价格、美元指数、汇率变动、生物燃料产量、运费等也将影响大豆供需及价格。
张振: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农业走出去智库专家,农业部大豆全产业链预警分析团队首席分析师。主要研究领域:农业对外合作、农产品消费及三农政策评估等。近年来,主持参与科研课题30余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农业部软科学、科技部软科学课题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