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原奶过剩、国际奶价大幅下跌的影响,2014年-2016年上半年,国内奶价持续走低,上游奶牛养殖企业进入了漫长的寒冬。2016年下半年,我国奶业开始释放积极信号,奶源出现缺口,需求大于供给。当前,我国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有哪些?2017年的奶业发展又会呈现出什么趋势呢?近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
奶业从低谷到振兴国内外因素皆具
“从各种信息综合分析,当前,我国乳企的利润还是不错的。从2016年下半年起,奶牛养殖就已经开始赚钱了,不像上半年,养殖户叫苦连天。”谈到当前奶业发展的形势,李胜利直截了当地说。
其实,从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不止我国,全球奶牛养殖业都处于煎熬之中,西欧、北美、大洋洲的奶牛养殖亏损比例达到60%-70%,我国有50%以上的奶牛养殖企业亏损。但从2016年全年来看,国际奶业触底反弹,整体呈现恢复态势,我国养殖企业也随之由大面积亏损转为赢利。预计2016年我国原奶和乳制品产量(供给增长率)环比增长2%,2017年供给增长率将更低,价格反转上升已成必然。
随着人民币贬值、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目前进口奶粉折合成原奶的价格已经高于我国原奶的平均价格,我国奶牛养殖业的竞争力也随之不断提升。然而,对比荷兰、美国等奶业发达国家,我国奶业仍然面临着高成本、高奶价等硬伤。对此,李胜利表示:“我国奶业开放程度高,对奶粉的进口几乎没有关税,国内奶业面临着很强的国际竞争。2016年是我国奶业寻求转型升级的一年。如何在2017年恢复消费者对中国奶业的信心,做强本土企业,仍然是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奶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近期举办的2016中国农垦乳业联盟成员大会上,李胜利曾提出,从我国奶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看,目前我国奶业整体环境不错,预计在未来15年内,我国牛奶需求将稳步增加,原奶总产量将提高至7000万吨,自给率将达到65%-70%。
奶业发展面临的几大问题
我国的畜牧业,包括奶业,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生产成本高、国际竞争力较弱,国际市场的冲击将长期存在。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奶牛育种、饲料和养殖方式等“硬件”也影响着我国奶业前行的步伐。
在育种方面,优良的奶牛品种对产奶量提升的贡献高达40%,在单一因素里起到最大的作用。我国这些年非常重视奶牛品种的改良,育种目标向世界发达奶业国家看齐。
在饲料方面,饲料自给率不足,依赖进口是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以豆粕为例,我国一年进口大豆已超过8000万吨,奶牛饲用豆粕大部分来源于进口。此外,苜蓿草和燕麦草的进口量也很大,且进口价格很高,直接增加了奶牛养殖的成本。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以来,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定下“粮改饲,兴奶业”的基调,以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粮豆轮作和粮改饲试点范围扩大。目前,农业部已明确提出,2017年将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000万亩,扩大玉米大豆轮作试点,扩大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
在养殖方式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奶业发展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在不同地区,可以看到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等不同养殖模式的影子。受土地限制,我国奶牛养殖业应以土地规模和承载力决定发展奶牛的数量,形成以适度规模化为主、种养结合为辅的格局。同时还要注重粪肥的还田利用,发展绿色奶牛养殖。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实现奶业跨越式发展
2014年11月,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成立,李胜利担任中心主任。在与荷兰奶牛养殖企业和专家交流的这三年中,他有很多感慨。
首先,我国能不能像荷兰一样发展家庭农场呢?
荷兰的家庭牧场体系非常完整,每个牧场大约存栏100头奶牛,这个数量是和土地密切结合的,是荷兰多年摸索出来的成熟模式。“当前,我国还不能走家庭牧场的模式,一是因为老百姓没有积累,没有那么多钱购买奶牛,二是我国的养殖用地非常紧张,没有足够的土地发展家庭农场。”不过,部分发达省份,具有资金和土地的优势,可以尝试探索欧洲家庭牧场模式,探索由散户向着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牧场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次,养殖体系方面有哪些可借鉴?“欧洲在环境控制、质量安全体系、动物福利方面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在质量安全上,牛奶体细胞数可以控制在每毫升40万以下;在环保标准上,荷兰的氮磷排放政策,一公顷地只允许养两头泌乳牛,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在动物福利上,欧洲养殖从奶牛角度考虑,保证奶牛生活环境的舒适度,从而大幅提升原奶质量。”李胜利介绍,荷兰奶业经历了上百年的经验积累,虽然我国牧场不可能在短期内发展成欧洲模式,但可以向他们学习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动物福利技术,借此实现我国奶业的后发优势。
再其次,就是消费产品结构的问题,我国的奶制品能否以固体形式得到认可?
欧盟50%-60%奶源加工成奶酪,而我国80%-90%的奶源被加工成了液态奶。固体和液体的明显区别,就是加工成奶酪可以放一年,发酵后可以放两年,方便周转腾挪。相比之下,液态奶的保存期很短,喝不了就得扔掉。也就会造成奶农倒奶,加工企业不收的现象。“我们的产品结构将来会不会发生变化,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畜牧医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