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 王强 宋雯
问题1:黄瓜为什么顶花带刺,是因为用了避孕药吗?顶花带刺的黄瓜吃了安全吗?
答:“顶花带刺”是指黄瓜头顶黄花、身上带刺的现象,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黄瓜新鲜程度的一个外观表征,它的出现源于黄瓜品种、栽培措施和消费行为的共同作用,与消费者担心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无必然的关系。
具体来说:首先,黄瓜有刺无刺、刺多刺少,取决于黄瓜的品种。根据农业行业标准NY/T 2235-2012《植物新品种特异型、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黄瓜》,黄瓜的刺密度分为“无或极疏”、“疏”、“中”和“密”4个类型,相应的代表品种分别是京研迷你1号、津美1号、津研4号和津春4号。由此可见,黄瓜“带刺”与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无关。其次,中国冬春季在保护地中进行黄瓜栽培,由于受低温、短日照、弱光等影响,黄瓜植株长势弱,生长缓慢。黄瓜在这种栽培条件下雌花数量多,坐果率低,严重影响黄瓜产量,因此,常常在开花当天或前一天用氯吡脲、2,4-滴涂抹瓜柄,以提高坐瓜率、增加产量。事实上,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因黄瓜果实生长速度加快,这时就会自然产生“顶花”的黄瓜。
氯吡脲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细胞体积,增大果实,但也可以促进授粉、受精,诱导单性结实(不授粉亦能坐瓜)、提高坐瓜率。2,4-滴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新器官的分化和形成,防止果实脱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对黄瓜中的氯吡脲和2,4-滴残留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其慢性膳食暴露量分别在安全参考剂量的0.005%和0.146%以下(国际判定标准:不超过安全参考剂量即为安全)。因此,施用过氯吡脲、2,4-滴的黄瓜是安全的。
所谓的“顶花带刺”黄瓜绝不是传说的使用“避孕药”所致。值得注意的是,能够对植物产生效力的应该是植物激素,而避孕药属于动物激素,两者存在根本性的结构差异,避孕药在植物中没有受体,无法作用。因此说避孕药等动物激素能够刺激植物的发育,形成“顶花带刺”黄瓜,这显然就是在“胡扯”。
问题2:为什么很多水果越来越红,越来越甜?
答:水果的外观(红)和风味口感(甜),主要是现代育种根据人们的选择倾向,进行针对性育种的结果。如南方菜市上多见大红色的番茄,北方多见粉红色的番茄。这种颜色的差异,是针对南北方的消费习惯进行选择性育种栽培的结果,与植物激素并没有关系。又如西瓜的甜度,是与个人口感以及各地消费习惯有关的,因而针对性地育成了各种甜度的西瓜品种。南方人普遍喜欢鲜甜的,所以麒麟瓜一直最受欢迎,而在北方,受欢迎的却是京欣瓜。同时,一些农艺措施也能起到增甜的效果,如浙江涌泉蜜橘通过适度延长采收期,可在熟后阶段继续增加蜜橘糖分。
其实,人们口中常说的“催红”的确可以通过施用催熟剂(如乙烯利和S-诱抗素),加快果实成熟和促进果实着色。而“增甜剂”,实际上是甜味剂类食品添加剂(如甜味素),或是能增加水果糖度的微量元素类叶面肥,不是植物激素,当然也不可能通过打针注射起到作用,通过打针的方式只能增加局部的甜度并留下针孔,其结果是加速瓜果的腐烂,还有引来成群结队的蚂蚁。
问题3:为什么有些瓜果,如猕猴桃,越来越硬,久放不烂?
答:有些水果如猕猴桃,“心硬”是它的特点,因为其属于呼吸跃变形果实,需后熟软化才能吃,在果实没有完全后熟的情况下,猕猴桃果实髓部(中间硬心)就比果肉硬。猕猴桃久放后仍然发硬,主要与品种有关。因为猕猴桃一旦软了之后,就不耐储藏了,容易腐烂,因此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品种,都具有耐储藏、耐运输的特点,相对而言成熟时间延长了。
其次,也可能与猕猴桃采摘时成熟度不够有关。另外,与存放环境也有关系,如存放在冰箱中或外界气温比较低,减慢了猕猴桃的代谢也就减慢了其成熟的过程。
要让猕猴桃成熟的方法很简单,弄个塑料袋扎起来,里面放上几个苹果、香蕉等,这些水果散发出的天然催熟气体“乙烯”会“传染”给猕猴桃,促进它变软。
问题4:为什么有些瓜果后续还会长芽、长须?
答:从理论上说,植物的组织器官离体后仍可保持长时间的活性,因为在果实和种子等器官中,本身就储存了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供该器官使用,如种子在水、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不需要土就能发芽,土豆洋葱芋头在久置之后也会长出小芽。同时,植物的呼吸是依靠分布在器官表面的气孔来执行的,并不需要完整的系统,故而果实采摘后还会生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能还会长芽和长须。但这只是一种短暂的生长,长时间内没有能量供应,细胞就停止分裂,不会一直长下去的。
瓜果生产中可能会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但后期一般不会使用。而且,正常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造成瓜果采后长芽长须。
问题5:豆芽为什么越来越粗壮了?
答:粗壮的豆芽可以通过生产工艺实现。在用豆子发豆芽的过程中,当豆芽长到1-2厘米时,通过2个措施,可以使豆芽粗壮:一是适当加压,不让它们纵向再长高,通过上方施压促使它们横向粗壮;二是避免空气对流,形成一个氧气相对减少,二氧化碳相对比较浓的小环境。因为适合豆芽生长的空气成分应该是:氮80%、氧10%、二氧化碳10%。密封发豆芽的关键在于增加二氧化碳,增加空气压力,减少氧气,也可以使它们长得粗壮肥实。
另外,在豆芽的规模生产中可能会使用6-苄基腺嘌呤(6-BA),它具有促进种子萌发和胚芽细胞分裂及抑制胚根生长等生理功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的豆芽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996年版和2007年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都将6-BA列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允许在豆芽生产中使用。而2011年版和2014年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均未将6-BA列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引发了产业、监管部门和社会舆论的巨大争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对豆芽中6-苄基腺嘌呤残留做了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豆芽制发中普遍使用6-BA的情况下,人群膳食风险在安全参考剂量的0.003%以下,暴露风险非常低,其使用对人体健康是安全的。
问题6:我国是如何管理植物激素的?
答:植物激素的生产、销售、使用及使用后农产品的安全性都有严格的监管!
与欧美国家一样,我国将植物激素作为农药来加以管理。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只有取得农药登记并获得了生产许可后方可进行生产、经营和使用。申请登记前需要进行大量试验,从产品质量、药效、毒理学、残留、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和科学评价,只有各种试验证明其具有较好功效、对人和动物安全、环境友好时,方可批准登记。批准登记后,要求制定安全使用技术规范,包括用药时期、用药剂量、施用方法、使用范围、注意事项和安全间隔期等,并在批准登记的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注,以指导农民安全使用。我国目前已登记允许使用的植物激素共55种。
同时,我国已制定了19种植物激素的113项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并将植物激素残留列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风险评估范围,对植物激素使用后的安全性实施监测和跟踪评估,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问题7:如何看待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答:我们需要理性看待。
出于对食用安全的考虑,消费者对植物激素有种种质疑,是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安全意识觉醒,应当被理解和尊重。同时,作为消费者也应认识到植物内源激素天然存在于植物中,实际上我们天天都在吃!而植物外源激素是常规农事栽培的一种有益措施,并不是引发农产品安全问题的万恶之源。
自然界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科技的进步不断带来各种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年份间的气候条件的差异,都会引起农产品的外观形态、颜色及口感等的变化。如南方菜市上多见大红色的番茄,北方多见粉红色的番茄。这种颜色的差异,是针对南北方的消费习惯差异进行育种栽培的结果,与植物激素毫无关系。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