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实干做实“绿色”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产品市场周刊 作者:本刊记者 崔建玲 字号:【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我国绿色食品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现阶段各行各业都在讲绿色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泛绿化”现象。面对新形势,我国绿色食品事业该如何发展呢? 3月21日在杭州召开的2017全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座谈会(以下简称“座谈会”)给出了答案:新形势下,既要有忧患意识,更要坚定信心,关键是做好自己。只要保持定力,扎扎实实工作,始终保证标准科学先进、审查严谨规范、监管严格到位,就能够在绿色发展潮流中保持绿色食品“主力军”“王牌军”的地位,成为引领绿色生产的“龙头”和绿色消费的“标杆”。

  打牢基础 不断完善标准

  “标准是认证和管理的基础,是绿色食品事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需要把基础打牢!”座谈会上,农业部总畜牧师马爱国表示。

  在我国,绿色食品的标准不同于其他标准,独立性很强,可以自成一体,具有鲜明特点。第一,绿色食品包括初级农产品、初加工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属于跨界制定标准,范围较宽。第二,在标准整体构架上,既有通用类的标准,也有生产体系操作的标准。第三,在环节上,从过程控制、终端产品、包装标识乃至市场销售都有一整套系统标准。第四,在指标方面,既有环境(水土)指标,又有产品(安全、品质)指标等。

  2016年,我国绿色食品标准建设持续推进,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完成14项标准的修订,发布实施27项标准,绿色食品有效标准达141项。为确保标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了部分通用类标准应用的跟踪研究与评估工作。为确保标准执行到位,中心和各地绿办通过组织交流检查、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强标准宣贯,通过原料基地、产业园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16年新增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示范基地31个,有机农业示范基地3个。

  除国家在绿色食品方面的标准外,各地也通过各种措施健全完善地方标准体系。黑龙江省按照国家绿色食品行业规范要求,在深入总结汲取各地基地建设先进成果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开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系统化制(修)订工作。制(修)订粮食、蔬菜、畜禽、水产品、食用菌等方面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62项,全部通过省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作为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同时,为推动标准落实到位,当地在“黑龙江绿色食品网”等涉农网站及时公布新标准,并由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下发到每个基地。开展培训,编写、下发基地“明白纸”“操作历”,印制生产记录手册,真正让基地农户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此外,该省还积极推广“鸭稻共作”“渔稻共作”等绿色有机生产方式,探索标准化生产新途径。以富锦长安永胜水稻基地为重点,打造和培育了一批高标准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典型,在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产品、加工和包装储运等六方面按照标准生产、加工和经营。

  在我国绿色食品标准制定上,马爱国认为,重点应做好两个方面。一是标准的水平需要提高。从整体上看,我国绿色食品标准虽然达到了国际水平,但从单一产品来看,大多标准主要引用现行国家标准。随着绿色食品事业的不断发展,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因此,要在标准的水平问题上,静下心来,很好地梳理,不断提高和完善。二是着重标准数量上的研究。标准并不是越多越好,但得足够用,应思考在标准应用上,究竟绿色食品的标准要多少,才能满足认证管理的需求。

  标准就像一把尺子,能够丈量企业主体是否按照规定种植、管理和销售产品,因此这把尺子首先必须得合乎实际、合乎生产的需求。马爱国表示:“标准的基础打牢了,绿色食品这项事业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严格审核 把好准入门槛

  绿色食品事业自1990年启动以来已经走过了26年,总量规模逐年扩大,市场影响不断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依托品牌,绿色食品已形成一个从基地建设、投入品推广,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严格的许可审核是绿色食品认证的关键一环。近年来,绿色食品在产品申报量持续增长的态势下,从受理申请、现场检查、材料审核、专家评审到证书颁发,严把各个关口,特别是强化检查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将不合格产品及时挡在门外,保持了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安全水准。

  福建省在绿色食品审核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做法。“掌握信息,确定风险点是降低认证风险的基础工作,通过加强风险信息收集,对信息进行全面分类与分析,为开展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福建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周乐峰表示。2009年,福建省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的通知》,建立了绿色食品标志审查许可风险控制程序。通过及时收集上报产品风险与危害信息、行业产品与企业风险信息,并与多个部门共享风险信息,按照不同风险隐患,突出不同检查环节,对不同企业和不同申报产品检查各有侧重,对高风险企业与产品增加检查环节,保证现场检查质量。针对基地与企业地址均在同一县、乡的企业检查时,福建省增加了对基地所在乡镇及县里的农资经营店的了解,了解农药、化肥在该申报作物上的使用情况,并与所检查企业作对比,谨防投入品风险。

  福建省在种植业产品申报中,审核信息非常详细,要具体查看农药的购买使用记录、生产操作规程中农药使用情况、农资仓库中库存农药及保留的农药标签、员工访谈了解农药使用情况等是否一致,农药来源与基地所在县、乡农资经营店介绍是否一致。

  马爱国强调,认证是绿色食品的源头,一个关键点必须加强,即申报主体要把这套标准化绿色生产模式真正落实。用标准说话,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长期保持这套标准。而这需要绿色食品工作者精心的服务和技术指导,要把市场主体作为绿色食品事业的一环真正纳入进来。

  严格监督 企业必须遵守“规矩”

  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获证企业需通过年检或不定期抽查,这是为了更好地督促企业严格遵守绿色食品的“规矩”。一旦发现不符合绿色食品“规矩”的产品,将被“摘牌撤证”。

  2016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共抽检绿色食品4761个,检出不合格产品59个;抽检有机农产品200个,发现不合格产品2个。各地对47个城市和地区的146个各类市场开展了绿色食品用标情况监查,检查样品4178个,及时处理了用标不规范和假冒产品。中心还配合各地工商、质检和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对133件举报、申诉案件进行处理。2016年,农业部共取消110个绿色食品产品的标志使用权,为近几年“摘牌撤证”数量最多的一年。

  河北省在监管工作中,坚持以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和标志监查为抓手,明确各地市属地监管职责,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绿色食品监管体系。除各市组织实施企业年检之外,2016年,河北省对全省绿色食品产品进行全面抽检,共抽检146批次,样品基本涵盖了所有应季产品。通过抽检发现,一些加工产品的微生物和食品添加剂问题有待加强。针对检验中的趋势性结果,河北省将调整抽检方向,加大加工产品的抽检力度。

  黑龙江省将监管端口前移,开展基地环境普查。2016年,黑龙江积极争取1230万元财政资金,对全省7400万亩有机绿色食品基地环境的25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测。除此之外,该省还突出“投入品”管控,推广“定点销售”和“统购统发”以及“五有”(有专人监管、有农技人员指导、有质量安全措施、有生产记录、有考核办法)等监管经验把住源头质量关。

  绿色食品作为政府推动的公共品牌,近年来,被众多市场主体青睐,但也出现了一些假冒绿色食品的情况。因此,目前全国多地纷纷开展标志市场监查行动,净化市场环境。去年5月,河北省在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等市7个大中型超市及1个农贸批发市场开展了标志监查工作,购买标称绿色食品样品191个(批),发现疑似假冒绿色食品7个,不规范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4个。对发现问题的产品均按程序进行了处理并按规定上报。经过多年持续的标志监查,河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相关人员表示,现在假冒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少,且基本分布在农批市场,规范的大型超市、商场很难购买到假冒产品。

  除此之外,通过加强队伍人员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和能力,保持专业队伍和业务工作的稳定性,实施激励机制,也是加强绿色食品管理的重要方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提升国内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马爱国认为,目前,全国各地通过借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对绿色食品实行可追溯管理,使绿色食品公开、透明,让消费者在终端能看得见、摸得着,能够放心购买绿色食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绿色食品的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

  从标准制(修)订,到审核认证、队伍建设,再到监督管理,从中央到地方,上下一体,无一不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终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真正的绿色食品提供给消费者。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似乎没有捷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王运浩认为,不管环境如何改变,关键要踏踏实实发展好自己。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