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泡菜”做成大产业——四川省眉山市打造中国泡菜城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 蔡力 字号:【

泡菜是我国传统的大众美食,风味独特,产地遍布全国各地,其代表产品有四川泡菜、重庆涪陵榨菜、东北酸菜、江南酱腌菜、贵州独山盐白菜等。早在3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就发明了泡菜的雏形——盐渍菜,加之四川温润气候环境形成独特的菌种,为泡菜生物发酵创造了条件,使四川泡菜以独特的鲜、香、嫩、脆品质闻名全国,并形成了中国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的美誉。

一、基本情况

眉山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南,地处岷江中游,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故乡。当年东坡先生不仅喜食泡菜,还亲手制作泡菜。泡菜制作在当地民间已有1500多年历史,东坡故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制作泡菜。近年来,眉山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了泡菜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将“小泡菜”做成“大产业”,成为四川泡菜的主产地、核心区、排头兵,占据四川泡菜产业“半壁河山”。眉山泡菜产业已拥有六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泡菜产业销售额超过百亿的市,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工艺最先进的“中国泡菜城”,建成全国第一个泡菜博物馆,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泡菜检测中心,全国第一个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创建了第一个中国泡菜行业标准。

二、发展特点

(一)眉山市政府全力推动。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眉山市泡菜加工产业逐步由作坊式加工向工厂化生产转变,2009年出台《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决定》,成立完善相关机构,建设专业园区,出台扶持政策、整合项目资金,对原料基地建设、企业发展、标准建设、品牌创建、科技创新、出口创汇、缴纳税款等泡菜全产业链予以扶持。在四川省及眉山市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下,眉山泡菜加工产业驶上发展快车道,每年销售收入递增20%以上,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36亿元。

(二)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本着“产业集中、企业入园、集群发展”的思路,眉山市建成占地10平方公里的“中国泡菜城”以及松江镇、太和镇三大泡菜加工企业产业集群。目前,全市泡菜企业64家,标准化生产线139条。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37家,亿元企业10家,获得自营出口企业9家,取得国外投资资格企业1家。

(三)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坚持科技兴业,成立了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合作,泡菜产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9项,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加工泡菜技术获得国家食品行业科技发明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萝卜雄性不育系创制、新品种选育与应用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企业和科研机构每年研发泡菜新产品100余个。

(四)品牌建设成效喜人。眉山是“中国泡菜之乡”,以“东坡泡菜”整体形象参与全国市场竞争。连续举办八届全国性泡菜展会,成为中国泡菜展销会独有的会节品牌。“东坡泡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有机食品21个、绿色食品74个。

(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产方面,泡菜加工通过粮经复合、订单生产,建成原料基地42万亩,带动21万户基地农户增收8.6亿元。二产方面,建成了全国首个“中国泡菜城”,聚集泡菜加工企业及上下游企业30余家,2015年全市泡菜企业加工泡菜153万吨,提供务工岗位2.5万个,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6.5亿元。三产方面,初步形成了以泡菜博物馆、风情街、企业高端生产线、万亩标准化基地、水天花月湿地公园为核心的中国泡菜城观光旅游环线,休闲农业发展方兴未艾,常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通过“泡菜九进”、“万企出国门”、“全国行”活动,眉山泡菜销往全国各地和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红油泡菜系列占全国销售市场80%,李记的鱼酸菜和酸菜鱼佐料占全国销售市场70%。在眉山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泡菜产业走出了先行之路。

三、有关思考

一是为进一步加大加工农产品的销售力度和知名度,近年来各地通过博览会、洽谈会、推介会等方式,整合多方力量,加大推进名特优及精深加工产品力度。眉山市政府承办的中国第八届泡菜博览会,是将泡菜加工企业的产品集展示贸易、项目洽谈、美食品尝、品牌培育等主题活动融为一体,不断提升泡菜加工产业的整体水平和产品知名度。

二是眉山泡菜加工企业与当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密切,做到从“小产业”带动“大发展”,前延是带动蔬菜基地种植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后延是推动了文化传承、服务餐饮及农旅结合。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加工补助政策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目前我国泡菜加工企业的生产标准是以眉山市吉香居企业生产标准为依据,该企业生产的泡菜以生态、少盐、脆香为特点,与韩国、日本等主要泡菜生产国交流密切。应继续加大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提升我国泡菜加工企业的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