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测定更规范,让国家的钱不白花,让奶农得到实际利益。” 全国畜牧总站的李丽丽和她的技术团队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记在心中,付诸行动。7年来,李丽丽怀揣着对科研的热爱,带着责任与使命,扎根顺义基地,致力于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标准物质研究,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不断学习创新,真干实干,在科研和生产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李丽丽介绍,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简称“DHI”,其含义是奶牛群体改良(Dairy Herd Improvement),是通过个体产奶牛的数据测定和牛群的基础资料分析,了解现有牛群和个体牛遗传进展、产奶水平、乳成分、乳房炎、繁殖等情况,从而对个体牛和牛群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性能进行综合评定,找出奶牛育种和生产管理上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奶牛生产和育种中的问题。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是我国奶牛遗传改良工作的重要基础。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诞生100多年来,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善奶牛饲养条件、提高奶牛生产效率、保障乳品质量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被业内人士公认为“牛群改良唯一有效的方法”。
由于DHI标准物质的普及和应用,我国奶牛遗传改良步伐加快,优质奶牛群日益扩大,原料奶第三方检测体系逐步建立,原料奶质量得到保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奶业加快转型升级。
临危受命 不二选择
2009年李丽丽博士毕业,面对婴幼儿奶粉事件对我国奶业的重创,是加入振兴我国奶业的大军,还是到高薪的企业工作?她毅然决然选择了前者,来到全国畜牧总站,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开始了DHI标准物质研制。在李丽丽看来,奶业的振兴、200万奶农的生计、让消费者喝上放心奶,那才是天大的事。与企业相比,这是一项关乎全行业发展的奠基型工作,而且是公益事业,更符合她心中的追求。
当时DHI标准物质研究在我国还是一项新事物,完全是零基础零起步,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来自外界的压力和质疑可想而知。“你就踏踏实实花5年时间,如果能把DHI标准物质研究做到从无到有,并在行业内立住,就是成功。”老师的这番话给了她很大鼓励,李丽丽通过大量检索和研究国外资料,确定了产品的研究路线和工艺设备,从实验室的功能区分和装修、设备选型配套,到设备安装调试、实验方案设计、生产工艺及参数研究、生产及检测规程制定等过程都亲力亲为,加班加点,2010年年底就完成了项目建设的全部内容,研制出的DHI标准物质,经专家鉴定认为“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刻苦研发 终获认可
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李丽丽最初遭遇了太多的拒绝,很多实验室并不愿意接受他们免费提供的标样,到下面走访时也常常因为团队成员年轻而不被信任。然而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在研发的每个环节上都非常细致,甚至近乎苛刻,真正做到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最终得出的数据令人折服,他们也逐渐被认可和接受。
从2011年10月对全国正式发放以来,李丽丽共组织DHI标准物质生产62批次,发放标准物质共6600余套(每套12个样品),供应单位由2011年的22家增加到当前的38家,每月标准物质发放量由44套增长至当前的171套,使用该标准物质校准的仪器数量由最初35台增加到当前的66台,每月检测量由不足30万头增加到80多万头。产品质量稳定,定值准确,校准效果优良,发放及时,服务周到,各使用单位反映良好,满足了全国DHI测定实验室每月一次的能力比对及仪器校准工作需要,使全国DHI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有了明显提高,真正起到了“同一把标尺”的作用,为促进我国奶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实践表明,经过DHI标准物质连续测定的奶牛场,保守估算,每头牛一年能增加2000元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数据可以指导奶牛场进行更科学、更精细的管理。
“自2008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补贴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现在每年补贴资金近4000万。在全国项目资金缩减的时候,我们却增加了2000万,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李丽丽高兴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成果还申报了2016-2017中华农业科技奖。
始终坚守 不断创新
科研工作看起来“高大上”,殊不知背后有多少艰辛。在待遇一般、人员不足、基地偏远、交通不便、文化生活及娱乐设施缺乏等艰苦条件下,李丽丽依然带领她的团队坚守在工作一线。 每次试验,所有机器都要动起来;研发时,要把方方面面都想到,要考虑到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
工作中,李丽丽作为带头人,始终尽职尽责,事事冲在前面、干在前面,有功多让,有过不推,她的精神也带动了整个团队的工作积极性;生活中,李丽丽像大姐姐一样关心员工,为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经常邀请大家到家里,或者自掏腰包为大家改善伙食,开展娱乐活动等,增进了部门的凝聚力,增强了团队攻坚克难的战斗力,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信任。用李丽丽的话说:“做科研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这里条件艰苦,生活枯燥,能留下来的都是性格相近、理念相同的人。”
“她非常具有创新精神,一直坚持学习,及时关注行业发展动态”这是同事们对李丽丽的一致印象。在李丽丽看来,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她借鉴奶业发达国家先进的DHI实验室技术和管理经验,翻译了约5万字的文献,起草了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现场评审程序》等技术及管理文件,提升了我国DHI实验室的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撰写了近10万字的DHI标准物质研制技术报告等技术性文章;申报2017年农业行业标准一项;利用走访、会议等机会加强与同行业专家及技术人员的交流,探讨解决DHI测定中的实际问题和发展瓶颈,在行业中树立了专业、权威的形象,逐步成长为专家型技术人才,为我国DHI测定工作走向正轨、缩小和国际奶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了做科研,李丽丽放弃了企业高薪,放弃了婚姻,放弃了太多太多……或许在外人眼里,她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但她自己却乐在其中,她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她找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正在坚持。“我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自豪,一方面,可以看到自身的进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整个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李丽丽骄傲地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