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产品加工业,需装上“大功率引擎”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官 蕾 字号:【

一公斤咖啡豆,鲜果价格25元左右,而加工调制成咖啡,则卖到2000元。

一个椰子,鲜果零售价格七八元,而加工成椰子粉、肥料等,可以卖到45元。

透过这样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加工业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资料显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南农产品已形成果蔬、水产、畜禽等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格局,但企业规模偏小,加工品种单一,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层面上等。

海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业内专家表示,海南农产品加工有其天然优势,但需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其重要性,在规划上给予清晰的定位,在行动上有切实的反映,如此,它才会有另一番景象。

特色不易 跟风盛行

屯昌县西昌镇南熙村,一片田园风光中,映衬着一栋钢结构、玻璃幕墙的建筑,现代而简约,若不是其上几个醒目的大字“噜吽一号油坊”,人们会以为是哪个大师设计的艺术馆。

1月13日,笔者来到这里采访。在500平方米的空间里,山柚经过检测、挑选、粉碎、蒸炒、压榨、过滤、成油、灌装等一气呵成,并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

作为海南第一家结合新农村农业旅游观光建设的体验式工厂,“噜吽一号油坊”已成为屯昌农产品加工对外推介的一个形象窗口,也是新农村建设、产村融合的示范:政府科研考察、旅游团参观体验,产品供不应求。

然而,“噜吽”品牌创始人、海南昂侯嘀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庆臣也有困扰:工厂设计生产量500吨山柚油,满产可实现1.5亿元产值左右,但是海南山柚种植量过小,如果满负荷运转,所有产量还不够油坊三个月的用量。

此外,山柚油加工这几年市场异常活跃,但真正盈利的没几家,由于本地产量有限,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用内地原料冒充本地原料,打价格战,搅乱市场。

“海南农产品加工,喊了很久的走特色化道路,但经常一个特色好不容易被发掘出来,一堆跟风的就出现。”业内专家说。

专家认为,海南农产品加工门槛低,同质化竞争严重,无差异,更无核心品牌。要发展好本地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好国际旅游岛这张名片,需要政府适时把控规划,尤其是站在全域一盘棋的高度,打造区域的精品农业品牌,防止各市县同质化的抱团竞争、跟风建设。

理念上接受 行动持谨慎

2015年7月,海南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热带水果第一股,也是海南首家在全国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的农业种植企业。

这家始创于2001年的公司,17年来,立足海南,专注于香蕉种植,种植面积从200亩发展到今天的近2万亩,是目前海南岛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香蕉种植基地。

“将产业延伸到热带水果产品加工,是一种必然趋势。”1月19日,海南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建荣接受采访时说,一是不这样做,“一产”所面临的风险没法对冲掉;二是仅仅靠种植,附加值有限;三是到了一定规模,不与“三产”结合是做不大的。

“但是,沿着‘一产’,延伸‘二产’,走向‘三产’,真正成功走出来的人并不多。”徐建荣说。

理念上接受,行动持谨慎。目前,该公司与海南农垦成立了一家项目公司,注册资金5千万元,“天地人”公司占51%股份,在海口东昌农场建一个名为“菠萝天地”的海南菠萝文化主题园,将种植、采摘、加工、观光、旅游、休闲结合起来,准备打造一个“三产”融合的样本。

“将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旅游‘三产’融合,是政府所大力提倡的,也是人们对海南农产品加工的共识。”业内专家说。

专家认为,在产业引导、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销售、品牌建立等方面,政府有许多工作可做。

此外,行业要携手。徐建荣对台湾农会印象深刻。后者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各方共同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有这样的组织就好了!”徐建荣说。

优势明显 重在行动

“海南农产品加工很弱。”1月21日上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李积华在接受采访时说。

他列出三个指标:2015年统计,海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三;海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经营性收入总额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三;海南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三个指标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水平。”李积华说,“海南农产品加工显然是较弱的。”

“所谓现代农业,一定是以加工业为重要引擎和动力的。”李积华说,“海南以特色农业为主,更离不开加工业。特色转化为效益,必须要通过加工。”

他认为,海南农产品加工是有优势的,包括旅游优势、资源特色优势、气候优势等。但要把这些优势转化为成果,海南农产品加工首先应与旅游市场充分结合,农产品加工业要做大做强,应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在“三产”上要有清晰的规划。其次,海南农产品加工应走高值化发展道路,要把功能特色发掘出来,做多元化功能特色产品。再者,加大政策开放力度,吸引岛外资本上岛创业。此外,重视科技,重视人才。

“城镇化、精准扶贫和全域旅游的政策利好,正是海南农产品加工品牌建立的最好时机。”吕庆臣说,既然大品牌不好引进,就培育海南自己的品牌,规划出海南本土的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既要有品质的优势,又要有适合于海南自然条件的耐性,更要具备规模化种植的先决条件,如此我们打造的品牌就具备了长足发展的根基。

专家说,其实,海南农产品加工的问题大家已看得很清楚,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要真正引起重视,在规划上给予清晰的定位,在行动上有切实的反映,海南农产品加工业才会有不一样的景象。

(稿件来源: 《海南日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