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两会”说了啥?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产品市场周刊 作者: 字号:【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三农”议题也成为万众瞩目的热点。“两会”期间,来自各地的代表委员们纷纷为国计民生建言献策。我们来听听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回应这些热点议题时都说了些啥。

  五大措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去库存。改善供求关系,主要是减玉米。2016年,已经调减了近3000万亩,今年还要继续增加。所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要继续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我们希望今年能够调减到4000万亩,而且我们评估了一下,今年由于实行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玉米价格向市场回归,所以也会引导农民进一步调整结构。

  二是补短板。就是要补齐优质品种、短缺产品、生态环境的短板。比如我们要振兴奶业,增加大豆生产,发展绿色生态、环境友好型农业。

  三是增效益。农业的效益问题关系竞争力,也关系农民的利益。现在一方面农业生产的成本“地板”抬升,另外一个方面,大宗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在下降,所以效益和增收的空间受到挤压,要在这个方面采取措施,特别是大力推进节本增效和适度规模经营,再就是拉长农业的产业链。总之,要通过节本增效,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流通成本,提高农业效益。

  四是育主体。就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村的职业农民,也包括返乡下乡的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和退伍军人,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

  五是增动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改革。二是发展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比如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休闲农业,通过这些来激发活力,增加动力。

  民族奶业知耻后勇,脱胎换骨

  小康社会不能没有奶业,十几亿中国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民族奶业。所以,我们把奶业发展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点。

  这些年来,我们民族奶业知耻后勇,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一是养殖规模化,现在100头以上养殖场比重已超过50%,农户房前屋后拴几头奶牛已经成为历史;二是挤奶机械化,“挤奶姑娘”手工挤奶也已经成为历史;三是产业集中化,排名前20的奶企,销售额与生产量比重超过50%。

  下一步,农业部将主要在几个方面加强工作:第一是养好牛,出好奶;第二是严监管,保安全;第三是强企业,树品牌。

  我对我们中国的奶业充满信心,我相信未来外国人也会到中国旅游来买中国奶粉!

  守住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

  农业部将贯彻国家新的粮食安全战略,首先要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概括来说,就是“三个两”:

  一是要保住两大口粮。就是要保持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的面积和产量总体稳定,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为此要完善稻谷、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特别要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把口粮生产任务落到地块,当然对此要有政策支持。

  二是稳住两个积极性。就是要稳住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广大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要完善粮食价格政策,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给种粮农民以适当补贴。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让种粮的人有账算。同时,要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重点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补力度,让地方发展粮食生产不吃亏。

  三是实施“两藏”战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巩固提升粮食产能。“藏粮于地”,就是重点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三五”末要确保达到8亿亩,力争搞到10亿亩。“藏粮于技”,就是重点支持种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集成创新,还要通过机械化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总之,我们要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

  加大力度抓农产品质量安全

  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是基本民生,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第一,狠抓高毒农药的管理。高毒农药这几年已经禁用了39种,还有12种要限定在非食用作物上使用。现在,高毒农药使用量比重已经从本世纪初的35%下降到2%。下一步还要本着“时机成熟一个禁用一个”原则分步推进,现在已经列入计划的近两年要淘汰的还有3个。有的说,为什么不能马上淘汰呢?因为有一些害虫,比如地下害虫,像经济作物、非食用作物,包括林木害虫,有时候还需要这样的药物。所以,要加强研发,要有替代品。

  第二,要加大蔬菜生产基地农兽药残留超标检验,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源头管理。现在我们在“菜篮子”生产大县推广生产者合理科学用药,同时推广专业化的统防统治。

  第三,狠抓“三鱼两药”。针对孔雀石绿、硝基呋喃进行专项整治,严查打击违禁使用行为。现在看,主要是在鱼类长途运输中使用,因为我们有一个消费习惯,大家愿意吃活鱼,活鱼长途运输容易死,所以有一些经营者就进行非法添加。总的来看,情况是向好的方向发展。

  第四,狠抓抗菌素药物的使用。开展全国兽药抗菌药的综合治理五年行动,要推广二维码、兽药处方和休药期制度。

  第五,继续严查打击“瘦肉精”,发现一起,打击一起。下一步,我们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重点推进“三化”:一是推进标准化生产,二是狠抓全程化监管,三是推进品牌化建设。特别是在规模经营主体中首先推广标准化生产。

  (本刊记者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