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农业部也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设中自然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物联网在国外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美国的农产品全程溯源系统、瑞典的农产品可追溯管理系统、澳大利亚的牲畜标识和追溯系统、日本的食品追溯系统和欧盟的牛肉可追溯系统等。国外发达国家在动物个体标号识别、农产品包装标识及农产品物流配送等方面对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加拿大肉牛已从2001年起使用的一维条形码耳标过渡到电子耳标。日本2004年构建了基于RFID技术的农产品追溯试验系统,利用RFID标签实现对农产品流通的管理和个体识别。
“十二五”以来,我国各地加快推进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感知农业,努力构建智慧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推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智能监管相融合,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创新农业管理手段,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技术的研究和系统建设上,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包装标识及农产品物流配送等环节,广泛采用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RFID电子标签等技术。例如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相继采用条码技术、RFID技术、IC卡技术等建立了以农产品流通体系监管为主的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天津市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管理中心和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信息中心建设了开发了“放心菜”基地管理系统、“放心菜”质量安全监管系统、“放心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放心菜”信息服务平台等4类应用系统;建设了市、区县、乡镇、基地相结合的4级监管网络,构建了“3344”放心菜质量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建成10个区县级监管站、72个乡镇级监管站和186个“放心菜”基地,应用规模达到35.47万亩,实现生产可控、安全可管、产品可溯。
上海市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在这方面做得尤为突出。在粮食作物方面,建设10多万亩示范基地,辐射20万亩,通过物联网技术与先进农机装备的联动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数据的互通共享,实现了粮食作物可追溯;蔬菜方面,利用条码、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在全市200多家园艺场、种植大户,共计6万多亩绿叶菜建立了安全生产质量可追溯系统,实时记录绿叶菜生产过程中的播种、施肥、用药、灌溉、采收、农残检测等信息,建立了电子化田间档案,并与加工、出库、运输、销售等环节数据相关联,实现绿叶菜安全可追溯;在动物及动物产品方面,开发了上海市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19个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8个市境道口、110个产地检疫报检点与16家屠宰场检疫点及近58家动物产品集散交易单位,形成了覆盖全市检疫监督管理物联网解决方案;在冷链物流方面,形成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解决方案,详细记录农产品从出库到交付用户期间冷藏环境的温湿度、车辆的行驶线路等信息,实现一体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物流效率提高近30%,生鲜产品损耗降低15%,实现物流过程可追溯。
将物联网应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并不是发达地区的专利,广西也构建了追溯与监管体系。广西壮乡河谷集团以芒果为切入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体系的建设工作。通过构筑“一套体系”——质量内控体系建设,明确了核心管控环节、监管流程、定责定岗定员;建立“一套标准、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产品质量追溯等相关制度和编制了相应的产品生产标准规范,如《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办法》、《芒果种植标准》、《芒果分选、包装标准》等;建设“一个平台”——平台系统建立与完善,建成一套完整的从生产岗位信息采集到产品追溯信息查询一体化的专用软件系统;树立“一个标识”——追溯标识,实现芒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溯源查询,提升了芒果产品的品牌价值。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的新时期,物联网技术给予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更多有效途径,但现阶段却并没有发挥出更加强大的作用。这主要由物联网资金投入较大、部分农业经营主体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造成的。因此,物联网要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还需要各地出台更多政策扶持,同时给予资金补助。另外,缺乏专业知识也是追溯管理发挥作用不够明显的原因之一,基层普遍缺乏既懂计算机网络、传感技术等方面知识,又懂农业种养殖、生产加工、储存等相关知识的人才;而且我国食用农产品销售多以散装销售为主,追溯管理主要是以二维码标志为主要手段,在现实中,这种追溯管理方式与销售经营方式不相适应。物联网技术方兴未艾,我们在对物联网的未来满怀期待的同时也应对其多一分了解与尝试,共同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