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宝地” 农产品加工如何破局小而散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产品市场周刊 作者:文/吴雪君 字号:【

  海南海口石山镇施茶村,一排排火山石斛基地内,翠绿茂密的石斛迎风摇曳。

  “海口地处火山岩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土壤肥沃、富硒,产出的石斛营养价值高。目前,石斛的市场价约400元/斤,经济效益可观。”火山石斛基地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可观收入,也让该村党支部书记洪义乾喜笑颜开,“火山石斛的品质好,现在已经供不应求了,扩大种植面积是必须要走的路。”

  然而让洪义乾感到担忧的是,石斛的种植面积一旦扩大,仅靠卖鲜条无法完全解决销路问题,必须延长石斛产业链,发展产品深加工,但海南农产品加工业薄弱,如何将这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洪义乾的担忧不无缘由。经过近30年的发展,海南农产品已形成果蔬、水产、畜禽等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格局,但加工品种单一,基本停留在粗加工上,缺乏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等。

  “近两年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加工所技术转让13项中,仅有1项是在海南转化投产的,其他都在广东、浙江等地转化。科研成果转化并走向市场,是农产品深加工、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的一个过程,这说明海南农产品加工确实不够理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李积华说。

  农产品深加工滞后

  “我们考察过,运用热科院的技术,提取石斛成分加工成护肤品后,市场价格能高出8倍左右。可加工生产一张面膜,需要多个环节和工序,而每道工序的完成用到的机器又不同,一套面膜做下来需要的也不止一家工厂。”火山石斛产业链的构建和延长,让洪义乾看到希望,但海南寥寥无几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让他感到十分无奈。

  实事上,作为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地”,海南生产优质的椰子、橡胶等热带农业经济作物。但相对应的农产品加工业却一直发展较为缓慢。在各大电商平台上,一些诸如初榨椰子油护发护肤精油、椰子水、乳胶床垫等“网红”产品,产地多标注为英国、泰国等,选用海南原材料、通过海南企业加工走出去的热带作物产品鲜见踪影。

  数据显示,从种植与加工对比来看,海南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仅为0.36: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7:1。例如,海南胡椒产量占全国的97.7%,但多以提供颗粒为主,深加工滞后。

  “2015年,海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三;海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经营性收入总额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三;海南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李积华坦言,依托资源优势,虽然海南省热带农产品加工业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成效,培育出了椰树、春光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本土化加工企业,但整体来看,大多企业规模偏小,加工品种单一,依然停留在粗加工层面。

  不仅种植业,渔业也是如此。目前,海南水产品加工企业有218家,但是加工产品品种单一、雷同性多,仅有罗非鱼、金枪鱼、虾等少数几种。据了解,目前海南水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47%,发达地区为70%,差距很大,特别是海南捕捞的海鲜产品,基本上没有加工。

  “小而散”制约发展

  “制约海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原料是一个因素。海南虽然热带农产品丰富,但是由于耕地面积小,单个品种的种植规模很小,一旦上线深加工,就会出现原材料短缺问题。此外,海南农产品整体价格也比内地和东南亚国家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夏勇开表示,海南农产品的季节性强,原料的供应时间有限,与此同时海南与内地隔海,进出岛成本高,也制约了加工业的发展。

  对此,“噜吽”品牌创始人,海南昂侯嘀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庆臣就“深有体会”,虽然公司生产的山柚油市场销路不错,可由于种植规模小,本地产量有限,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用内地原料冒充本地原料,打价格战,搅乱市场。

  与此同时,科技含量不高,也制约着海南农产品加工业。“目前,海南农产品加工能力还处于低水平,深加工的精致包装速冻蔬菜、脱水蔬菜、糖(盐)渍果蔬产品及干果产品都很少。如即食式的高附加值小产品至今还是空白,影响了产品外销。在省外,很多瓜果蔬菜和水产品被加工成零食,提高了产品档次。”夏勇开说。

  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产品展示厅内可以看到,香草兰香水、香草兰酒、艾纳香面膜、艾纳香药膏、胡椒调味油、胡椒油树脂等新产品一字摆开,这些产品很多还是停留在实验室里或者自产阶段,还没有找到企业进行成果转化,正期待走出狭小的展示厅。

  “这一系列的原因让感兴趣的企业望而却步。”夏勇开说。

  如何将优势转化为成果

  “所谓现代农业,一定是以加工业为重要引擎和动力的,石斛、沉香等南药是海南特色,做好深加工、打造功能性农产品就可以占据市场份额。”李积华认为,要改善目前热带农产品加工小而散的局面,政府要有清晰的规划,确定打造最有海南特色、最适合加工的几大农产品,重点扶持,率先打出效应。

  李积华表示,海南农产品加工是有优势的,包括旅游优势、资源特色优势、气候优势等。但要把这些优势转化为成果,海南农产品加工首先应与旅游市场充分结合,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其次,还应走高值化发展道路,把功能特色发掘出来,做多元化功能特色产品。再次,还应加大政策开放力度,吸引岛外资本上岛创业。

  “目前,城镇化、精准扶贫和全域旅游的政策利好,正是海南农产品加工品牌建立的最好时机。”夏勇开认为,既然大品牌不好引进就培育海南自己的品牌,规划出海南本土的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既要有品质优势,又要有适合于海南自然条件的耐性,更要具备规模化种植的先决条件,如此打造的品牌就具备了长足发展的根基。

  此外,还应重视科技,重视人才。“从科研成果来看,目前热带农产品加工所需要的技术优势愈加明显,能让不少新技术从‘高阁’中走出,走入市场,为此,政府应重视科技、重视人才,增强对科研成果的认识,找准与市场相对应的科研成果和发展路子,不断培养既懂科技也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多方努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加快科技兴农脚步,助力海南农产品加工发展。”夏勇开说。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