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守护好每一颗杨梅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产品市场周刊 作者:本网记者 崔建玲 字号:【

  编者按:小小的一颗杨梅,却拥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我国杨梅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2016年,我国杨梅栽培面积已近500万亩,比2001年的320万亩增加56.3%,产值高达183.5亿元,占水果产值的6.5%。其中,浙江省杨梅的种植面积达130余万亩,产值近50亿元。杨梅已成为浙江省最具特色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浙江省在杨梅质量安全管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期,记者将带您一同走进浙江,探访浙江如何守护杨梅的质量安全。

  6月正值杨梅上市季节,在浙江省青田县的平峰寨春华家庭农场的杨梅基地,一颗颗杨梅树上罩着一顶顶白色的类似“蚊帐”的罗帐,这些罗帐是青田县推广的杨梅网室避雨栽培技术。这种网式覆盖技术,通过用钢管搭建杨梅网室圆形支架,在杨梅采收前30-40天覆盖防虫网可以防果蝇;遇连阴多雨天气,在杨梅采收前10天选用相对较厚的农膜覆盖钢架,可以避雨。网式覆盖技术的应用同时解决了杨梅生产中的果蝇和雨水两大难题。而浙江省早在前几年就已在全省杨梅产区推广了该项技术。那么,浙江省到底是如何开展杨梅的质量安全管控的呢?

  一个产品,一套标准

  针对杨梅的质量安全管控,浙江省的做法并非靠一时心热,而是靠全省上下一致联动,各部门互相配合,逐步摸索,探索出一套系统的杨梅质量安全管控方法。前不久,浙江省召开了全省杨梅质量安全管控工作现场会,此次会议不仅总结分析了过去浙江省在杨梅质量安全管控上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而且也为2017年浙江省抓好杨梅质量安全谋好篇、布好局。

  与其他省份不同,浙江省山地居多,特色农产品如杨梅、草莓、铁皮石斛相对较多。因此,2016年以来,浙江省聚焦风险隐患,聚焦品牌产品,聚焦当地特色作物,开始实施“一品一策”行动,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查找质量安全短板。2016年初,浙江组建了杨梅“一品一策”专家团队,形成了“行政+科研+推广”的联动管控机制,坚持“一种特色农产品、一个生产标准、一本质量管控手册、一批特色农产品安全示范基地”工作方式。从全产业链角度,对杨梅各个环节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涵盖从农资监管、标准执行、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安全检测、包装标识、产地准出到市场准入和流通等全部环节。

  杨桂玲是浙江省农科院负责杨梅“一品一策”的专家,近些天,她正在杨梅基地针对杨梅主要风险控制点,进行风险评估,查看农户对杨梅用药是否合规,通过对某种农药进行风险评估,并确定其是否可推广。据了解,作为小宗作物,国家对杨梅的用药登记较少,杨梅用药出现梅农无药可用、滥用药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浙江省杨梅产业协会和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联合发布了《杨梅主要病虫防治指南》,其中具体罗列了杨梅主要病虫用药建议、不宜使用农药品种和禁止使用农药品种清单。这些农药将采取农户自愿的原则,推荐给农户,解决了杨梅的用药问题。

  但“一品一策”的推出,也有一些担忧。兰溪是浙江省中西部最大的杨梅主产区,全市杨梅种植面积近7万亩,产量2.5万吨左右,产值约2.6亿元。当地农业部门相关人员表示,“一品一策”推荐用药刚推出时,也存在疑虑,怕一旦失控,反而造成“滥用药”的局面。为杜绝这一现象,当地坚持技术培训和执法管理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培训让果农知道“用什么药、如何用药”,防止盲目乱用药现象;另一方面,当地农林局质监科、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执法大队、特产站等单位相互协作,通过发放安全生产告知书、签订责任书、加强农资店和样品抽检等一系列措施,严管严控,提高杨梅安全管理意识和水平,确保生产出“放心、安心”的健康优质杨梅。

  除此之外,浙江省还明确风险关键控制点,开展杨梅病虫监测、药剂防治、绿色防控措施等试验研究和集成示范,研究制订《杨梅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手册》、《杨梅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五户联保,解决散户监管问题

  基层监管一直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点。一家一户小农经营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就可改变,浙江省在杨梅质量安全监管上,也同样面临散户监管的难题。但浙江省各地方在散户监管上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探索创新,各具特色,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散户监管的难题。

  面对散户监管难的问题,浙江省青田县积极指导县杨梅产业协会发挥自律作用,探索出了一条“农民自治,相互监督”的“五户联保”监管新模式。2016年,在6个行政村、2876亩杨梅基地开展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县各杨梅种植专业村推广实施。

  青田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梅农自愿参加的基础上,青田县将5—7户梅农组成一个联保小组,各小组成员自选一名组长负责管理,全组梅农需签订联保责任承诺书。经抽样检测,若组内一户杨梅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则在协会的监督下就地销毁,全员共同受罚;若组内成员自行举报,除被举报者外其他成员可自保。在“全组守约,共同受益”“一户违约,全组受制”的联保监督管理机制下,农户若不想自己被牵连受处罚,不仅要管好自己,还得监督同组其他成员。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各村还组织成立一支杨梅质量安全巡逻队,由产业协会支付工作报酬,在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带队下,统一服装、佩戴红袖标,不定时不定点上山巡逻,边宣传边做好巡逻登记。今年还将计划由各村开展交叉巡逻,严禁采摘前20天施用农药。

  此外,为推动农户积极参与,青田县及时召开推进座谈会,并出台奖励措施,对实施的主体在产业发展及政策上予以优先安排,为参与联保的梅农落实统防统治资金12.1万元,赠送配方肥60吨,兑现奖励资金6.7万元。

  自从实施了五户联保机制,船寮镇仁川村的杨梅鲜果不仅品质得到提升,而且均价从往年的7元/斤猛升至15元/斤,收购商和采摘客争先上门采收,实现了由过去“挑出村卖”到“等着上门收”的转变。

  全程监管,把好源头到市场关

  为抓好杨梅质量安全管控,浙江省对杨梅实施包括产前投入品、产中生产过程和产后上市产品监管在内的全程监管方式。

  在投入品管理上,浙江省全面排查农资经营主体,重点检查假劣农药、无登记微肥、自配药剂等,严查盲目推荐行为,做到杨梅产区农资检查全覆盖。抓好杨梅农资质量抽检,问题产品坚决予以下架。设立杨梅药剂专柜,特别是已登记和《杨梅主要病虫防治指南》推荐的药剂,确保梅农可以方便、及时购买。

  瑞安是温州杨梅的重要产区,全市杨梅栽培面积达4.5万亩。瑞安杨梅以其酸甜适口的独特风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尤其是瑞安高楼的黑炭楼、东魁梅,在温州久负盛名。在杨梅农药管理上,当地以“管好一家农资店、保护杨梅一大片”为出发点,设立杨梅用药专柜,并对辖区内的农资经营单位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检查,禁止向杨梅种植户出售禁限用农药。以防治杨梅果蝇、果实腐烂病。同时,要求生产主体遵照《杨梅主要病虫防治用药建议》,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落实乡镇、村居两级在路口设卡、上山巡查等手段,禁止杨梅种植户在杨梅采摘前15天和采摘期内喷打农药和激素。

  杨梅种植过程中,上市前20-30天用药至关重要。浙江重点检查采前20-30天用药情况,严查超范围使用添加剂、保鲜剂等现象。充分用好“一个团体标准、一本管控手册、一张模式图”,做到“一品一策”技术培训、主体安全责任承诺全覆盖。指导梅农做好杨梅健壮栽培,培训梅农绿色防控和科学用药技术,做到“选对药、合理用、间隔到”。

  杨梅上市时,浙江省推行合格证制度。今年5月,浙江省已在全国率先试点实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今年6月份全省杨梅规模生产者已全面实行合格证标识上市。

  青田县在合格证管理上,将24家杨梅生产主体纳入追溯平台,建立了“合格证+追溯码”管理模式。由产业协会统一推广杨梅销售二维码溯源系统,让消费者可以查询到从源头到市场全过程信息。公布了杨梅质量安全“你点我检”热线电话,第一时间为消费者免费开展定性、定量检测服务。

  浙江通过全程监管,管好杨梅的重要环节,保障了上市杨梅的质量安全。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