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公园 推动休闲农业和康养产业发展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产品市场周刊 作者: 字号:【

  中农办原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为曾家山中国农业公园授牌

  中国农村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王太在论坛上致辞

  本刊讯 6月24日-25日,在四川广元朝天区曾家山举行的中国农业公园与休闲旅游康养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农业部、住建部、四川省及广元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就中国农业公园建设与休闲农业和康养产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中农办原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出席论坛并为曾家山中国农业公园授牌。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农业公园的建设已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新业态,已初步形成农旅文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将有力推进我国休闲农业和康养产业发展。

  中国农业公园是基于农村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乡村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禀赋,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再生等可持续发展理念打造的新型主题公园业态。创建10多年来,中国农业公园以凸显“乡土、乡情、乡愁、乡韵”内涵为特色,成为集美学化的农业景观、生态化的农时田园、艺术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农事组织、科学化的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村社区,是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田园综合体。

  论坛开幕式上,中共广元市委常委、朝天区委书记蔡邦银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朝天区坚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立足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以“蜀道亚高原、康养曾家山”为主题,加快建设曾家山中国农业公园,打造了魅力独具、活力绽放的养生天堂。“我们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力打造绿色养生基地,曾家山创建中国农业公园,既是保护生态、传承历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资源开发、加速奔小康的主要路径。”蔡邦银说。

  作为本次论坛的发起和指导单位,中国农村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王太表示,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传统农业和乡村的价值认识正在重新构建和确立,休闲农业等农业新业态也迎来快速发展黄金期。农业公园的发展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高端形态,它有效地利用了农村广阔田野、绿色村庄,遵循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农业生产与农耕文化有机结合,成为产业融合的大平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成为农民增收的新载体。农业公园的创建有力促进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传统农村形态的提升和再造。

  “一批风景优美、产业发达、人文浓郁、各具特色的农业公园在全国陆续建成,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农业公园的创建,给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综合解决方案。”王太说。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沈泽江在论坛上介绍了中国农业公园的创建历史和现状,并对中国农业公园以“农文旅、绿科商、创学养”九个字做了理论归纳。

  中国农业公园发展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卢凤君则从中国农业公园的系统认识、战略抓手和商业模式与论坛嘉宾分享了观点,并着重提出关于中国农业公园的价值思路。他指出,公园的本质是一种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和公益性,农业公园是城乡一体的公共产品,要全域运营、全息服务、全链增值。要从保护脆弱稀缺价值、支撑实现长远价值、提升区域整体价值、运营激活商业价值四方面综合统筹。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认为,中国农业公园创建的重要意义在于找到了壮大新产业、发展新业态的有效途径。他希望通过加快农业公园创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资源环境和农耕文化优势,利用“生态+”“旅游+”模式,创办旅游合作社、企业来推进休闲农业发展。他表示,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监管好食品、消防、环境安全。要围绕有机、有潜力、有特色的“三有”产业,实现生产生活同步改善、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一产二产三产深入融合,培育宜居宜业特色城镇。要通过建设特色集镇、打造田园综合体、创建产业融合园“三个抓手”促进农旅文融合发展。

  论坛上,中国农业公园发展研究课题组副组长乔惠民宣读了《中国农业公园曾家山共识》,来自四川曾家山、黑龙江红兴隆、广西玉林五彩田园、成都温江区、河北北戴河、河北保定市、浙江滕头村、江苏盱眙县、四川江油市、四川武胜县等中国农业公园成员单位、创建单位代表及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了共识。

  对于中国农业公园创建特别是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多位专家也给出了明确意见。“休闲农业的发展中,一是发展同质化比较严重,特色不够鲜明;二是管理粗放,服务水平不高;三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设施配套还不完善。”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詹慧龙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处长丁兆平则建议中国农业公园建设中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对农业公园的规划要有分区,特别是对原住民的安居规划及防灾减灾规划等方面要做好细化工作。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