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野鸭奥秘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产品市场周刊 作者:文/ 杨正文 字号:【

  近两年来,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充分利用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苗王湖高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多年来养殖野鸭短平快的致富产业,采取“公司+能人+精准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创新“四改四推”新举措,引领全县精准贫困户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改企业自养自赚

  推行带动全县增收脱贫

  近10年来,松桃县充分利用世界佛教名山梵净山麓天然氧吧的地理环境、无工业污染的资源优势,发展野鸭产业,年出栏野鸭15万羽,这一短平快的产业一直都是贵州苗王湖高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苗王湖高科公司”)自养自赚。

  去年以来,为引领农村精准贫困户脱贫致富,县政府出台文件,推行“惠农贷+公司+能人+精准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让贫困户“带资入股分红”脱贫。截至今年4月,参与“惠农贷”的精准贫困户每户入股“惠农贷”20万元,每户年分红2万元,1098户精准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子。

  改单点饲养

  推行规模化饲养

  多年来,全县特种野鸭主要在黄板镇苗王湖养殖,年养殖量不足15万羽,养殖方式传统落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为深化改革,该县出台了《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扶持野鸭养殖实施意见的通知》和《松桃苗族自治县绿色农产品梵净山珍风行天下禽蛋产业行动方案》,把发展特种野鸭产业工作作为各级政府和各相关工作部门日常工作来抓。

  努力换来了收获,野鸭养殖产业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已在苗王湖建成年产500万羽的野鸭孵化场一个,在苗王湖、瓦场、大龙塘、麦地、红旗水库、莲塘、洞口、莲花山等地,建起饲养量达5万羽以上的种鸭场和养殖示范场13处,存栏野鸭已达60万羽,今年底达150万羽以上,力争2018年全县存栏量达300万羽以上,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改无序饲养

  推行“六统一六确保”

  松桃县紧紧围绕做大做强野鸭特色产业,改过去养殖管理不规范、圈舍建设不科学、防疫流程无序、形不成品牌、产品难以走向市场等难题,推行“六统一六确保”的新举措,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

  一是统一品种,确保种源优良。去年4月以来,该县依托苗王湖原有的种鸭基地资源,高薪聘请养殖专家,严格把关品种质量,根据各个养殖场的所需数量,派技术人员将鸭苗统一送发到全县野鸭养殖场,确保品种质量。二是统一经营,确保土地集中。整合“惠农贷”等扶贫到户资金作为贫困户入股资金,引导村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闲置适宜养殖野鸭的土地及山塘资源。同时建立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四者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土地集中、企业有效益、合作社有收益、农户有收入。三是统一技术,确保防疫到位。松桃县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与松桃苗王湖高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合作,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和反应应急体系,制定科学的防疫工作计划,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开展防疫,每月开展1次疫病检测等工作,确保全县防疫工作应防必防。四是统一有机饲料,确保养殖效益。由苗王湖高科公司统一提供有机饲料,统一发放到各个养殖场,防止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因饲料不同而影响肉质的现象,确保养殖效益。五是统一指导,确保稳步发展。围绕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野鸭产业,为民增产增收的宗旨,组建技术跟踪服务组,建立了规章制度,对防疫药品、用药程序、饲料配方、养殖管理等方面实行产供销全方位服务,确保野鸭特色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六是统一收购,确保销路畅通。对养殖场(户)生产的肉鸭及鸭蛋由苗王湖高科公司统一回收,解决了农户的销路问题,彻底打消了农户的后顾之忧,打造了一条从统一发放到统一收购的零风险且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之路。

  改无牌低价营销

  推行品牌战略

  为提升野鸭特色产品质量,提高养殖效益,针对野鸭系列产品无品牌低价营销等突出问题,推行实施品牌战略。把品牌作为发展野鸭特色产业的关键环节,走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和专利产品一体化的发展之路。为打造高端品牌,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统一按照有机要求生产。为树品牌,提升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聘请专家对野鸭养殖、加工、外观设计等方面都申请发明专利,部分专利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和授权发证。

  通过努力,野鸭系列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野鸭蛋从过去的每枚2元上升到6元-8元/枚,销量一直稳中有升,日销售蛋量达2万枚以上。采购野鸭蛋的客商除了来自省内的30多个县外,还包括重庆、湖南、深圳、四川、浙江、广东、上海等10多个省市。野鸭肉加工产品更是供不应求,每只活鸭价格从过去的50元上升到68元。同时,产品还进入了海外市场,在第二十一届西班牙国际食品及饮料展览会上,松桃苗王湖牌野鸭肉加工系列产品受到国外客商的欢迎。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