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山东省日照市巨峰镇,举目遥望,茶树如海,一片青翠。这里虽处北方,却有江南茶乡的气候,是素有“江北第一茶”之称的日照绿茶的核心产区。凡是有山坡的地方就有茶园,成为巨峰镇茶叶种植情况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巨峰镇紧紧围绕“质量兴茶”战略,整合茶叶品牌,培植优势市场主体,加强标准化建设和严格质量安全监管,推动茶产业的提质增效,以过硬的品质,擦亮“江北第一茶”的信誉名片。
以“日照绿茶”为背书,破解巨峰茶产业“小而杂”的难题
在日照鲁贡茶业专业合作社茶园基地中,笔者见到了正在采茶的郭东江夫妇。据郭东江介绍,他家总共有五亩地,一半以上种了茶叶,去年一年,仅靠种茶叶,便获得了三万多元的收入。
“巨峰镇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特别适合种植茶叶。”郭东江告诉笔者,由于纬度偏高,这里生产的绿茶越冬期比南方长1~2个月,这导致该地茶叶叶形变小,叶片增厚,氨基酸含量增加,总体来说,日照绿茶具有“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四大特点。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日照绿茶出众的品质,日照绿茶成为中国绿茶新贵,被誉为“江北第一茶”。茶产业已成为巨峰镇的特色产业。目前,巨峰镇共有茶园6.8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26%,其中产茶村62个,茶叶加工企业59家(万斤以上加工企业26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85家,已累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各种茶叶奖项86次。2016年,全镇加工干茶2800吨,干、鲜叶产值10.8亿元。
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张、竞争的加剧,巨峰茶叶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局面日益凸显。对此,巨峰镇党委书记张峰有清醒的认识:“巨峰茶叶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阶段,茶叶品牌杂乱欠规范。当前,全镇茶叶商标多达80个,品牌多、乱、杂,没有过硬统一的知名品牌。”
“接下来,巨峰镇将立足产地优势,以日照绿茶为品牌背书,大力整合当地品牌资源,改变‘小而散’的局面,促进巨峰茶叶的转型升级。”张峰说。
加强标准化建设和严格监管,巨峰千亩有机茶获欧盟
“通行证”
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要求日益提升。只有标准化生产和严格监管保品质,才能在茶叶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巨峰镇推出了“质量兴茶”战略:一方面加快茶叶市场准入工作,通过加强宣传、出台产业规划和鼓励政策等手段引导企业积极申请取得QS认证;另一方面以QS市场准入制度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茶产业标准化建设,推动茶叶加工小作坊整治规范,加强茶叶加工从业人员培训,全面推行茶叶生产加工的标准化,改进生产加工基本条件,完善生产加工质量保证体系。
在组织形式上,如何带动散户标准化生产?巨峰镇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创新:通过推广“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由村委会统一采购农药、有机肥,统一灌溉、采摘,将农户分散经营联合起来,完善“施肥、防治、采摘、建档”管理,解决了分户生产标准不统一或不按标准组织生产的问题。
“一个好产品,是许多细节的累积,生产、加工中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不能疏忽。”据巨峰镇农技站站长丁明来介绍,当地茶农也曾出现过安全责任意识淡薄、用药不规范等问题。对此,巨峰镇在茶叶鲜料收购、进厂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质量管控,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鲜叶不予收购,同时对鲜叶进行农残检测,以收购倒逼农户安全生产意识的提升。
标准化生产和严格的监管,确保了巨峰茶叶的品质。目前,巨峰镇1000亩有机茶已通过欧盟国际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了欧盟市场的“通行证”。
培植优势市场主体,
促进茶业集约化发展
走进日照鲁贡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加工车间,浓浓的茶香扑鼻而来。笔者见到一筐筐刚收购的鲜叶正在车间摊晾。不远处,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对茶叶实施杀青、烘烤、提香等工序。
据合作社理事长周文泰介绍,这里生产的“贡青”绿茶,自汉武帝时期,便是皇家贡品,如今已经成为一款健康时尚的茶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巨峰镇,总共有两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鲁贡就是其中一家。正是以鲁贡等为代表的优势市场主体,以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化生产,带动了巨峰茶叶由小作坊式的生产向集约化生产迈进。
集约化生产有利于技术经验的推广。在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当地茶农普遍实施“平茬”“双行密植”“马蹄穴”等做法。以“平茬”为例,越冬之后,茶农便将2~3年以上树龄的茶树根颈部位之上的枝条全部剪截掉,使之重新发出通直而粗壮的主干。“平茬”可以除去附着在枝蔓上的虫卵,减少茶树病虫害发生。产量短期内虽有减少,但茶叶的品质明显提高。
近年来,巨峰通过政策引导、强力招商,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绿茶产业发展,使茶产业生产经营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集中,先后培育了鲁贡、百满2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和碧波、圣谷山、御青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巨峰茶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